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渤海史是我们伟大祖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史册中的重要篇章。唐代渤海王国,是以靺鞨的粟末部人为主体,于公元698年到926年,在东北包括现在苏联沿海州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共二百二十九年。唐王朝在粟末靺鞨居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  相似文献   

2.
渤海诸城考     
唐代靺鞨,先秦称肃慎,汉晋称挹娄。公元六九八年,(革末)(革曷)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公元七一三年,唐朝册封大祚荣为左饶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汗州,令祚荣兼都督。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大祚荣死后,子大武艺不断向外扩展势力,此后疆土很大,南与新罗以泥河(朝鲜龙兴江)为界,东临日本海,西至契丹,辖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之地。直到公元九二六年始为辽国所灭。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与唐保持“朝贡”关系。渤海经常派人向唐朝学  相似文献   

3.
渤海作为唐代少数民族靺鞨所建的地方性政权,自公元698年到926年,于东北地区存在达二百二十九年之久。在这期间,它不仅卓有成效地为祖国守卫和开发着东北疆土,而且发挥了将先进的唐之文明向东北亚广大地区加以介绍和转递的进步作用。渤海史既是我国古族肃慎发展史上的早期文明阶段史,又是强大的唐帝国区域史上的忽汗州史,经纬纵横地交织在我国通史的锦绣篇章之中,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开展渤海史的研究,并不断将其引向深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而这件工作,是需要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比较:渤海上京城与唐长安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震国,定都敖东城(今敦化市)。公元719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自此后,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到第二代武王大武艺,领土进一步扩大,国力增强。第三代文王大钦茂大兴二十六年(公元762年),唐王朝正式诏以渤海为国,晋封大钦茂为国王,加授校太尉。渤海国王之称自此始。到宣王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的政治归属,一直是中外学者瞩目的课题之一,而阐明渤海国和唐王朝的关系,则对确认渤海政权的性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中外文献有关记载,对此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学者。 (一) 渤海乃粟末靺鞨所建。粟末靺鞨及其先人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从周秦起就生息繁衍在今松花江流域。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开发祖国东北的悠久历史中,有着不可泯灭的功绩。隋唐时期,伴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粟末靺鞨兴盛起来,并吸收其它各部,建立震国。至公  相似文献   

6.
九世纪,唐帝国日益衰落,公元九○七年,唐朝灭亡。唐朝的衰弱和灭亡,在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段时期,契丹肆意侵掠掳夺,攻城略地,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帝国;而渤海国,则经过“中兴”时期的繁荣后,势力日衰,在失去唐朝庇护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和抵御契丹扩张。公元九二六年,契丹灭渤海,控制了东北。契丹统治集团建立东丹国统治渤海地区。不久又将东丹南迁。渤海遗民被迫迁徙、逃亡、离散,渤海文化遭到破坏、浩劫。然而,随着东丹国南迁,契丹对渤海的鄚颉、中京、东京以北地区以及黑水靺鞨诸地的控制大大消弱。显然东丹国南迁是契丹势力的一次大撤退,它为女真发展,靺鞨南下,及渤海人的  相似文献   

7.
公元719年(唐开元七年)三月,大祚荣病殁,唐玄宗遣使吊祭,并册立其子大武艺袭父爵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武艺即位后,自行建元仁安,以示渤海欲摆脱唐王朝羁绊,建立独立王国的雄心。在他统治的十九年期间,“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畏臣之”,使其疆土东境越绥芬河达到沿海地区,东南逾图们江,南面已进朝鲜半岛之大同江一线,南至松花江中下游地区,北部和东北部已抵兴凯湖、乌苏里江中上游地区,为“海东盛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737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靺鞨"?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靺鞨'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讲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9.
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出土的靺鞨、渤海陶器与高句丽陶器在器形、纹饰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主要是高句丽文化因素影响靺鞨、渤海文化的结果,但这种影响并未触及靺鞨、渤海的典型器物“靺鞨罐”.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的陶器器形对靺鞨、渤海陶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出土陶器的器形基本被渤海其他区域全部接受,并且成为渤海陶器组合中重要而稳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基本认同渤海国是一个以靺鞨人为主体民族的政权,而靺鞨人融入渤海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营州之乱追随大祚荣东奔的靺鞨人;第二阶段是渤海建国集团来到高句丽故地,整合的当地南部靺鞨人;第三阶段是渤海建国后,历代统治者对北部靺鞨的数次征服,纳入进渤海国的北部靺鞨人。这三个阶段融入渤海的靺鞨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归宿,由此决定了初期参与建国的南部靺鞨人与高句丽遗民等民族形成了族群意义上的渤海人,而后纳入其境的北部靺鞨人因风俗文化的极大反差,及心理认同的巨大差异,最终未完全融入渤海族人之列,成为渤海国北境的被统治民族,只能被称为渤海国人。  相似文献   

11.
在东方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渤海国,其主体居民和统治阶级在历史上都是中国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同一个少数民族。本文则从大氏王室先后接受唐朝中央政府赐定的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等称号,进一步证明渤海国是一个经历了80年的曲折过程而牢固确定了接受唐朝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七世纪末,大祚荣等人,摆脱唐朝的束缚,率领靺鞨人和部分高句丽遗民,离开营州一带,向东进军,打退唐朝的追兵,回到靺鞨故地。以东牟山(今敦化牛顶山)为中心,建立封建国家政权,号称震国,大祚荣称震国王,以旧国(今敦化敖东城)为都城。渤海立国时期,境内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社会生产有显著发展。南海的昆布,栅城(今吉林省珲春一带)的豉,显州(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今吉林省桦甸东北苏密城,另一种是今和龙县西古城子,其中暂占多数的意见是苏密城说,但西古城说值得研究,因为1980年秋季在离西古城20多里的龙水公社发现了贞孝公主墓。)的布,沃沮的锦,龙州(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的紬,位城的铁,卢城(在显州东)的稻,都是  相似文献   

13.
靺鞨族大氏所建立的渤海国,其族系,《新旧两唐书》说法不同. 旧书《渤海传》:“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新书《渤海传》:“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一称为高丽别种,一称为靺鞨附高丽者.金统??先生《渤海国志长编》卷十九《丛考》对此依违两可,他开始似乎倾向旧书的说法,但接着又说:“考粟末靺鞨为勿吉七部之一,居于长白山之北,高丽盛时盖已并而有之……高丽既亡,大氏一族迁于营州,后来李尽忠之乱,东渡辽水,保聚于东牟山,北即粟末故地,去大氏所居故地亦不远,其所治之民亦多仍粟末部之旧,故旧新两书皆以粟末靺鞨称之……总之,大氏一族初附于高丽,  相似文献   

14.
唐代渤海国文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建立者靺鞨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并勇于创新的少数民族.靺鞨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其聪明的才智,刻苦学习和传播着盛唐文化,同时又吸收了高句丽文化和日本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筑就了特色鲜明而又灿烂的渤海文化.但是,渤海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社会基础也很薄弱,这也直接导致了渤海文化随着渤海国的覆灭而迅速消亡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渤海城镇的兴起及其特点是渤海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下面根据有关渤海历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渤海城镇的兴起是靺鞨人的先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据考古资料说明,从远古时期开始,渤海这一地区就有人在这里生息。靺鞨族的先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营州东逃叛党是以靺鞨为主体,在营州之乱期间,自营州出发,转战新城、辽东城和磨米城,退守到辽东东部,成为唐朝东北的边患。大祚荣集团与乞四比羽集团组成的靺鞨集团也是营州叛党,在营州之乱期间,从营州东逃,割据高句丽故地,公然与唐朝对抗。两者实际同为一个事件。乞四比羽集团在靺鞨集团中处于主导地位,割据中心在桂娄故地,大祚荣集团的割据中心在太子河上游。天门岭之战后,大祚荣建立震国,桂娄故地成为新的统治中心。  相似文献   

17.
辽天显元年(926)正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亲率大军灭渤海,随即、“改渤海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城,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从此,东丹国作为辽朝的基层政权而存在.由于材料的缺乏,对于东丹国与辽朝中央关系的许多具体情况,我们无法知道得更多,但根据现有的材料,至少可以了解到,辽朝中央对东丹国的统治政策既不同于对奚、室韦等少数民族作为部族来统治,又不同于后来对燕云十六州设南面官而主之的方式,辽朝对东丹国的统治政策在辽的民族统治中表现出某种特殊性.本文试就这一政策进行具体分析,并予以适当评价.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期,入主三江平原的勿吉(沃沮)多次朝贡中原王朝,形成了一条自三江平原至和龙(今辽宁朝阳)的朝贡道。之后勿吉的活动地域进一步扩大至松花江上游,终形成了勿吉七部。唐朝政府通过设置黑水都督府,用以统辖黑水靺鞨并管控自渤海上京龙泉府而北的黑水靺鞨道。黑水都督府的建置是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实行羁縻统治、节制渤海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将唐文化远播黑龙江中下游。渤海国则通过营州道和朝贡道,全面系统地吸收和引入了盛唐文明,使渤海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均呈现出与唐朝"疆里虽重海,书车本一家"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渤海国是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联合高丽人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公元713年(唐玄宗开元元年),渤海国国王大祚荣接受唐政府册封,从此,渤海国成为唐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渤海国存在的两个多世纪中,受先进的唐文化的影响,渤海人和汉族人在经济文化方面互相交流,互相吸收。渤海人继承了自己祖先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汉族文化和其他文化,创造了以汉族文化为核心,又带有自己民  相似文献   

20.
“长吉图”地区与古代东亚各国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吉图"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这一地区历史悠久,先后有肃慎、沃沮、夫余、高句丽、靺鞨、女真、满族等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先后建立夫余、高句丽、渤海、辽、金、元、后金(清)等政权.这些民族和政权与陆地相连的朝鲜半岛的新罗、高丽、李氏朝鲜和隔海相望的日本有着频繁的友好交往.这种友好交往无疑对今天"长吉图"开发开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