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以来,临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在鲁西北率先崛起,尽快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服务业活县、产业化富民“四大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1—11月份,全县完成GDP107.5亿元,同比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增长26.9%;出口创汇7375万美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60元,增长11.6%。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湖北工业强市、滨江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的目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着力改善民生,市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11.2亿元,增长2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5亿元,增长4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350元、7540元,增长10.8%、15%。2003年以来,枝江市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连续7次入选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是鄂州开发区成立以来发展最好的一年。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6亿,同比增长35.47%;财政收入8818万元,同比增长100.4%(实际财政收入完成过亿,库存税收12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同比增长4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3亿元,同比增长42.5%;服务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14%;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88亿元,同比增长59%;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2%;外贸出口710万美元,同比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15元。  相似文献   

4.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襄阳市的正确领导下,老河口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锁定三年翻番目标不动摇,大力实施“2311”工程,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6.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5亿元,增长42.9%,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61.5亿元,增长5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6亿元,增长2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万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7044元,增长16.3%。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埋头苦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十五”期间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三个快速提升”、“一个显著优化”、“两个重大突破”。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提升、财政收入快速提升、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86.9亿元,增长19.3%,为6年来最高增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7亿元,可比增长50.2%;农民人均收入5545元,增长13.6%,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城镇居民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0266元、增长13.8%。  相似文献   

6.
赵哲 《咨询与决策》2011,(3):128-129
2009年茅箭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战略,全面引领茅箭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茅箭区实现生产总值65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9%;工业总产值140亿元,是“十五”末的5.5倍,年均增长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1.7%;财政收入8.8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7%。2008、2009年在全市县市区综合目标考评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三名。  相似文献   

7.
滑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变农业大县为农业强县、工业小县为工业大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滑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务实创新,实践和探索了一条加快传统农区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逐年加快,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33.3%;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首次降到了40%以下。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3亿元,比2005年增长5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亿元,比2005年增长69.4%;农民人均纯收入400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7元,比2005年增长39.8%。2007年,滑县在全省的综合排名为54位,比2005年上升了5个位次。  相似文献   

8.
2009年以来,羊里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三创活动”,努力建设“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服务业强镇,旅游业新镇”。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增长18.9%;地方财政收入9331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同比增长10.3%.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预计,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8%。根据“十五”计划,“十五”期间(2001年至2005年) 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 万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9400元。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13.  相似文献   

10.
《决策导刊》2007,(5):F0002-F0002,I0001
綦江县位于重庆南部,东连万盛,南接贵州,西临江津,北靠巴南,素有农民版画之乡、西部齿轮城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綦江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8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9元。2007年1季度,全县生产总值23.1亿元,同比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8504万元,同比增长37.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按照“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手段经营农业”的发展思路,围绕农业产业化,狠抓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6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331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14.1%。  相似文献   

12.
孔兆平 《决策》2006,(8):58-59
作为安徽省首家合资铁路的合九公司,自去年年初,提出并实施了以高质量保证、高效率运转、高效益检验、低成本运行为主要内涵的“三高一低”经营战略,努力探索寻求一条推动公司快速健康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效益和预期效果。2005年,运输营业收入首次攀升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了安全年目标,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2006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运营营业收入26276.2万元,占全年任务5.06亿元的51.93%,占奋斗目标5.2亿元的50.5%。  相似文献   

13.
2010年,襄阳市高新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5.9亿元,比上年增长53.5%,首次突破干亿级大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全地域税收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新签约及注册、开工、投产项目共计214个,总投资750.95亿元。这些成就,既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已经开始的“十二五”打开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何海 《咨询与决策》2011,(3):167-168
近年来,东宝区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区”主题,立足优势求突破,抢抓机遇谋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由国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由依靠内力为主向内外力并重转变、由单纯抓企业向抓产业集群转变的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1.09亿元增长到135.99亿元,年均增幅14.62%;规模工业增加值由8.18亿元增长到54亿元,年均增幅38.5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6306万元增长N4亿元,增长5.34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4L元,年均增幅43.47%;  相似文献   

15.
团风县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经过五年的艰苦创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65亿元,对比建县前的1995年增长57.77%;工农业总产值7.71亿元,增长48.68%;财政收入6986万元,增长140.65%;农民人均纯收入1896元,增长69.89%。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要抓环境。环境不优,无异于自断前程。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全市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以“让外商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1—6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1亿元,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亿元,增长3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亿元,增长16.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6亿元,增长16.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014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17.
綦江北倚重庆,南接滇黔,境内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南高北低,平均海拨920米,山地和丘陵占70%,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綦江县结合山区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着力点,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出现可喜变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量达到110亿元,比2000年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1元,比2000年增长63%。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内各地经济发展数据注:GDP、人均GDP、财政收入数据为2005年数据;人均GDP中部分地区是根据当前汇率换算过来的,原数据保留在括号中。“十五”期末GDP(亿元)年均增速(%)“十五”期末人均GDP(元)“十五”期末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年均增长(%)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相似文献   

19.
兰山区是临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有闻名全国的商贸批发城。去年,全区完成GDP30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96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完成GDP272亿元,增长1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740元,增长20%。  相似文献   

20.
朱川 《决策导刊》2006,(8):29-30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近年来,綦江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营造合力兴工良好氛围,牢牢扣紧项目、引资两大抓手,显著突出抓大、扶小、民营经济三大重点,切实做好改革、人才、安全、稳定四项工作,潜在的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通过“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幅连续3年超过25%,2005年达到74.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3年超过23%,2005年达到21.8亿元:全县工业企业利润2005年达到2.5亿元。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2003年首次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