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稹的原配韦丛,自幼生活在一个世代“相继为显官”的家庭。贞元十九年(803)始嫁于稹,元和四年(809)七月即病卒,年仅二十七岁。在她与元稹共同生活的七年里,稹官卑禄微,且几经贬谪。韦丛“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元稹《祭亡妻韦氏文》)。贫贱夫妻,感情笃厚;一旦逝去,元稹悲不自任,先后写下了多达三十三首的悼亡诗(见《元氏长庆集》卷九),所以元稹有句云:“悼亡诗满旧屏风”(元稹《答友封见赠》)。  相似文献   

2.
卷三《宋本纪下》“(泰始)二年……二月乙丑,以蔡兴宗为尚书右仆射。”(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78页)按:“尚书右仆射”,《建康实录》卷一四、《通志》卷一一同。《宋书.明帝纪》则云是年二月,“吏部尚书蔡兴宗为尚书左仆射”,二载有异,当有一误。今考之《宋书.蔡廓传  相似文献   

3.
从明末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问世,“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便流传开来。苏小妹即苏东坡的妹妹之说也便成了定论。近读苏东坡文集,方知这并非史实。原来,苏小妹为苏东坡之姊而非其妹。苏东坡为乳母所作之墓志铭写道:“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与轼。”八娘何人?据《苏诗总案》记载:“东坡姊八娘……不得志卒”,司马光在《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也曾提到:幼女(即八娘)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可见,八娘乃苏东  相似文献   

4.
《送杜顗赴润州幕》(《外集》),缪钺先生《杜牧年谱》大和八年(834)谱文云:“十一月,李德裕为镇海军节度使(《旧纪》),辟杜牧弟杜顗为巡官,杜牧有诗送之。”其证曰:“本集卷九《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李丞相德裕出为镇海军节度使,辟君试协律郎,为巡官。后贬袁州,语亲善曰:我闻杜巡官言晚十年,故有此行,(缨注:据《旧唐书·文宗纪》,李德裕贬袁州长史在大和九年四月。)《樊川外集》有《送杜顗赴润州幕》……盖即此时作。镇海节度使治所在润州,故称润州幕也。”按,据牧《杜君墓志铭》,顗大和六年第,在朝为试秘书正字、匦使判官,李德裕自兵部尚书出领润州,顗赴润州幕当从德裕行,时牧在扬州为牛僧孺幕掌书记。德裕除授在十一月乙亥(29日),诏下后数日内成行,即在十二月上旬。扬州至上都二千六百里(《元和郡县志》),德裕一行年内断无可能过扬州。德裕赴任路经汝州,  相似文献   

5.
(一)宋代苏洵文集传刻简述苏洵文集在宋时已有多种传本,见诸记载的有:(1)欧阳修《赠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及曾巩《苏明允哀词》皆言有文集二十卷。(2)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并著录苏洵《嘉祐集》十五卷。(3)《通志·艺文略》著录《老苏集》五卷又《嘉祐集》三十卷。(4)《宋史·艺文志》著录《苏洵集》十五卷又《别集》五卷。以上各本之书名卷数  相似文献   

6.
“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代传奇中的名篇,它流传千古,烩炙人口。关于传中主人公张生之生活原型究竟是谁的问题,历代学者各陈己见,纷争千年。先后有张生即张籍、张君瑞、张先和元稹自寓等不同说法,后者现已成为结论性的意见,诚如有人所云:“关于张生,于今已公认为元稹自己而无异词。”(《〈传奇笺〉证稿》,见《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所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丛》第一辑)我们认为此说缺乏根据,尚需商榷。 张生即元稹自寓的说法始作俑于宋人王性之、赵令畴,他们认为“则所谓传奇者,盖微之自叙,特假他姓以自避耳”(《侯鲭录》卷五)。其后如明人胡应麟(所述见《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瞿佑(所述见《归田诗话》卷上)、近人鲁迅(所述见  相似文献   

7.
水浒数事     
一、呼保义解释“呼保义”这一绰号的人,多引曾慥《高斋漫录》和庄季裕《鸡肋篇》卷中之文。(可参阅1957年作家出版社编《水浒研究论文集》250、273、274各页。以下再引此书则简称《论文集》)曾慥是曾公亮的后人,生活在南北宋之交。他先引文彦博的话:家仆比主人还神气,自称仆射,称司徒。进而曾氏发挥说“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庄氏记了宋徽宗一段故事。金兵南下,快到都城  相似文献   

8.
《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李贤注曰:“谢躬为尚书仆射。”余按:正文及注皆误,谢躬为“尚书令”,非为“尚书仆射”。《后汉书·马武传》:“更始立……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后汉书·吴汉传》:“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后汉书·庞萌传》:“更始立,以为冀州牧,将兵属尚书令谢躬,共破王郎。”又《后汉书·岑彭传》注引《续汉书》、《后汉纪·光武皇帝纪》皆云谢躬为“尚书令”。而据《后汉书·鲍永传》、《初学记》卷一一引《东观汉记》鲍永是为“尚书仆射”。《后汉书·…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元稹集》外集卷第七续补一收录断句 :“天遣两家无嗣子 ,欲将文字付谁人 ?”注云 :“见《白居易集》卷二十三《酬微之》注。”白氏诗云 :“满帙填箱唱和诗 ,少年为戏老成悲。声声丽曲敲寒玉 ,句句妍辞缀色丝。吟玩独当明月夜 ,伤嗟同是白头时。由来才命相磨折 ,天谴无儿欲怨谁 ?”考《元稹集》 ,稹原唱见存 ,题为《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并连缀焚削封章繁委箧笥仅逾百轴偶成自叹因寄乐天》 ,诗云 :“近来章奏小年诗 ,一种成空尽可悲。书得眼昏朱似碧 ,用来心破发如丝。催身易老缘多事 ,报主深恩在几时 ?天遣两家无嗣子 ,欲将文集与…  相似文献   

10.
盛唐诗人王之涣家世与事迹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唐诗人中,王之涣是至今仍享有盛誉者之一。他的诗篇流传下来的虽仅有六首,而《黄河远上》一绝今仍称为绝句之最。但其事迹不载史册,千载而下,引为憾事。自从先父印泉公于一九三二年在洛阳购得《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王志》)其生平始揭露于世。章太炎先生跋识谓:“诵其诗而不悉其人之行事,得此石乃具详本末,真大快也!”。去春,余游河南新安“千唐志斋”,继购得《千唐志斋藏志》两巨册,其中收有《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夫人勃海李氏墓志铭》(以下简称《李志》),细读之,乃王之涣夫人之墓志也。地不秘宝,《李志》继《王志》之后出土公布于世,使我们对王之涣的家世与行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岂非大快之又一快耶!爱  相似文献   

11.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3页,卷二七《附考·进士科》增补陈希望为及第时间无考之进士,考云:《汇编》[天宝018]天宝元年(742)十月十六日《唐故处士颍川郡陈府君(懿)夫人渔阳郡宁氏墓志铭并序》(北京图书馆藏拓片)云:“君讳懿,颍川人  相似文献   

12.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卷一《送沈秀才下第东归》一诗,仅为校“疾”、“子不”三字。据《文苑英华》二册卷二七八第1411页原诗,尚有“室”作“堂”、“掉”作“棹”之异文,为李氏所未校出。我以为“室”作“堂”无关紧要,不校亦可,但“掉”作“棹”对理解全诗关系甚大,决不可漏校。诗题中之沈秀才即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据李嘉言《贾岛年谱》(见《长江集新校》附录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勘误(四)武秀成卷八《玄宗本纪上》:“(垂拱)三年闰七月丁卯,(玄宗)封楚王。”(165页)按:是年不闰七月,而闰正月(《千唐志斋藏志》上册《公孙夫人(平)墓志铭并序》亦载“垂拱三年闰正月”),“七”盖“正”字之误。《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相似文献   

14.
陆游与唐氏爱情的本事,最早见于比陆游稍后的周密之《齐东野语》。其卷一末条“放翁钟情前室”有如下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唐)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竟绝之”。“唐后改适同郡宗子(赵)士程。”相似的记载,还可见南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但两书对陆母逐出唐氏之因,均未有  相似文献   

15.
《卷一·宋本纪上》今命使持节、兼太尉、尚书左仆射晋宁县五等男湛授相国印绶 ,宋公玺绂。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18页 )按 :“湛” ,即袁湛 ,其奉晋命授刘裕相国印绶、宋公玺绂事在晋安帝义熙十二年 (4 16)十二月。今考之本书《袁湛传》云 :“义熙十二年 ,为尚书右仆射。武帝北伐 ,湛兼太尉 ,与兼司空尚书范泰奉九命礼物拜授武帝 ,帝冲让。”本书《范泰传》云 :“后加散骑常侍 ,为尚书 ,兼司空 ,与右仆射袁湛授宋公九锡 ,随军到洛阳。”皆记袁湛至洛阳授刘裕宋公玺绂等事时所任乃尚书右仆射 ,与此作“尚书左仆射”者异。又考…  相似文献   

16.
一纳兰成德是位大词人,自清以来,文坛评价之高竟达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令人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提到他的诗。实际上纳兰不但写过诗,而且在《本传》上还说:“性德善诗”。他的老师徐乾学在《纳兰墓志铭》上说的更具体:“(纳兰)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他的好友张纯修说:“其诗之超逸,词之雋婉,世共知之。”可见纳兰诗与纳兰词在当时还是并誉的。康熙三十年出版的纳兰《通志堂集》,其中有诗四卷,三百五十四首;词四卷,三百零九  相似文献   

17.
“逋客”,《中文大辞典》只立一个义项,释为“避世之隐者”。此据明彭大翼《山堂肆考》。这个解释自然不错,但未能概括全面。先看三例: 一、唐颜真卿《颜鲁公集》卷十五《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诗:“群子游杼山,山塞桂花白。绿荑含素萼,折桂自逋客。”二、《全唐诗》卷二一○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诗:“千山待逋客,香茗复丛生。”三、唐陆龟蒙《甫里集》卷十七《丁隐君歌》:“自言逋客持钱我,乃是钱塘丁翰之。”其中三个“逋客”均指隐士,这是没有问题的。再看: 四、《文选》南齐孔德璋(稚珪)《北山移文》:“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五、唐白居易《长庆集》卷十五《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诗:“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中文大辞典》用了《北山移文》和皇甫曾诗作书证,后者用得对,前者则显然与其释义不合。四、五两个书证中的“逋客”都不是指“避世之隐者”。  相似文献   

18.
一《全宋诗》卷一六二释惟政诗中 ,据宋·惠洪《禅林僧宝传》卷十九 ,收入《送僧偈》一首。诗云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此诗系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见寿考堂本《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之《陶隐居集》、金陵丛书乙集《陶贞白集》 ,末句“不堪持赠君”均作“不堪持寄君” ,余悉同。二《全宋诗》卷一七二《晏殊集》 ,据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一○ ,收入《社日》诗一首。诗云 :“山郡多暇日 ,社时放吏归。坐阁独成闷 ,行塘阅清辉。春风动高柳 ,芳园掩夕扉。遥思里中会 ,心绪怅微微。”此诗…  相似文献   

19.
宋代江西诗派诗人徐俯的诗集宋后已佚,南宋陈思所编之《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一四《东湖居士集》选收徐俯诗二十五首,句二联,远非完帙。今人所编之《全宋诗》第二十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以《东湖居士集》为底本,另做了辑佚,将徐俯诗合编为一卷(第一三八○卷),惜仍有遗逸。现将本人所见略作陈述,以补《全宋诗》“徐俯卷”之阙。《红梅》:“紫府与丹来换骨,东风吹酒上凝脂。”《吕右丞挽词》:“补衮家风在,名门不乏公。”无题散句:“芙蕖漫漫疑无路,杨柳萧萧独闭门。”“昼暖坐迎日,夜寒眠见星。”“沙边真见雁,云外醉观星。”“明…  相似文献   

20.
近读沈智《辛亥革命前后的女子报刊》文(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发现有这样一段文字:“1912年1月,上海成立了神州共和协济社,一致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会长。”阅罢颇感疑惑,查1912年3月22日《时报》刊《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开会纪事》中列有同年3月16日该社成立大会上领导成员选举结果:“名誉社长孙中山夫人、伍廷芳夫人、吴芝瑛君、刘青侠君。”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5年10月才在日本东京结婚,宋庆龄怎么可能在1912年初成为“孙中山夫人”呢?显然,这里所谓“孙中山夫人”实指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另外,1912年宋庆龄正在美国佐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