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个风云多变、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风雷、变革求新的时代.八十年的历史固然有中华民族耻辱的纪录,但更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气魄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作为时代艺术反映的中国近代文学,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多灾多难而又充满生机的这段历史进程.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读者看到了清王朝的腐败颟顸的面影,帝国主义残暴贪婪的本性,以及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和艰苦探索的战斗风貌;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文学起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毅然 《社会科学》2005,1(4):107-111
文学分期的决定性依据不应根据历史事件或社会性质,而应根据文学实绩之本身。作为介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桥梁,中国近代文学的实质内涵应定位于一个“变”字,即产生实质性之变化。将近代文学的起始点定于1 84 0年,乃是政治影响下的界定。中国近代文学的起始点应定于1 894年维新改良文学运动生发之时,即以文学活动本身发生某种质变为依据,惟此才与文学史之实际保持了同步,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真正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日前 ,本刊记者就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访问了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国文学学会会长管林教授。管林教授对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并展望其在 2 1世纪的走向。管林教授的看法颇有见地 ,对中国近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很有启迪意义。现将访问记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思潮,顾名思义,便是思想的潮流。据《辞海》的解释:思潮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可见,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而且,它又带上鲜明的阶级色彩,有着浓厚的阶级性。回顾中国近代80年的历史发展,可以清晰地发现,在神州大地先后出现了经世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改良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这四种思想潮流先后接连出现,并在中国政坛引起相应的震荡和波澜,有的甚至引起惊天动地的政治事件。这大体上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基本轮廓。文学,作为思潮的载体,也必…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其中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 ,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 ,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时期 ,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 ,而陈子展是最早使用“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学者。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四个时期 ,近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研究视野趋于开阔 ,研究水平有较大提高 ,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纷纷问世 ,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术群体 ,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东北为主的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随着人们对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深入理解 ,随着研究者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扩大 ,随着近代文学学科队伍的不断壮大 ,近代文学研究将显示更加美好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将1949年10月至1984年10月发表在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台湾省暂缺)报纸、杂志及大专院校学报、集刊上有关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论文、资料,以及某些专著中的单篇论文,作了较完整的统计,其详情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五十年代的事.但对这段文学史的研究,则早在建国前就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中国近百年历史的研究,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周扬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更明确地说:"中国文学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是最艰巨的,首先需要做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①但,认真地系统地研究近代文学则是建国之后的事.从建国开始到1966年"文革"前,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一阶段.这时期突出的成就是开始把近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中独立的一段来研究,并有了"近代文学"这一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种文学本位观主宰着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正是这两种文学本位观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缺乏主体性。在古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延续 ,但更是古代文学的衰落和死亡 ;在现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生 ,是现代文学的先声和开端。古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现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因素的萌生和壮大 ,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学本位观观照下 ,近代文学被拆解成两种面貌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更重要的是 ,不论是站在现代文学的本位立场还是站在古代文学的本位立场 ,近代文学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 ,其地位都不可能得到认可。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还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来说 ,中国近代文学都是边缘性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没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的内在统一性 ,不具备充分的类型化 ,同时表现出典型的变革时代色彩。建立起恰切的中国近代文学本位观 ,是修治中国文学通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型过程中,王韬的影响不容忽视。王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融贯中西的文化背景使其文学作品在近代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小说、诗歌、散文,包括从文学观念、内容题材、传播方式、文学语言到文学功能,都开启或推动了中国文学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社会变革,本质上都是一种思维方法变革。严复早在100年前,就以哲人的睿智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自1840年西方列强用鸦片加大炮轰开中国国门之后,抗敌御侮、救亡图存便成了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面对满目疮瘦的现实,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主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开始探寻自己的不足与强敌的优长。但出于对西方列强的表面认识,人们仅能看到中国的技术落后于西方,把落后的症结归咎于船不坚炮不利。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吨位大于B本的宁国海军战败,不仅证实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且昭示了“船坚炮利说”的破产。在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相对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一向比较薄弱,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上形成一个低谷。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兴盛的古典文学到了近代已趋衰微,而适应时代生活要求的新文学还未能脱颖而出,以其无可观遂被忽视了。近代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是社会的转形期;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文学也在由旧形态向新形态转化的过程中。就事物的变与常的关系来说,转形期的近代文学比常态的持久的古典文学更需要研究。近年来对原先的状况已有改变,有的大学已经开设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专业课,不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近代文学资料和论著的专辑,报  相似文献   

12.
<正> 郭延礼研究员,山东汶上县人,1937年生,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委会委员、山东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等职.郭延礼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治学严谨,是国内研究中国近代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论,表现在外部形态上,是新旧并陈、旧中寓新、中西交汇、新质萌生。而在深层次的“内部形态”方面,中国近代文论则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鲜明的反传统精神,以及求变、求新和经世致用的近代意识;二是打破了杂文学观念,由以诗文为文体中心转向了小说和戏剧,形成了近代文体中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互为依存的文学体系;三是主张言文合一,倡导文学的通俗化;四是汲取西方先进的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以新的理论武器和思维方式试图建构中国近代新的文学理论体系;五是翻译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提供了中西文学比较的可能,从而产生了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令人注目的成就,但这仍多属于个别作家作品的研究,从宏观上研究与把握近代文学的总体结构、展示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全貌的著作还不多见。1990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郭延礼同志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以下均简称《发展史》)就是适应学术界这种需求而出现的这样一部专著。此著意在全面展示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全貌及其发展规律。该书篇幅宏富,视野广阔,论述精辟,体例谨严,在占有丰富而翔实的材料基础上做到了史论结合,论由史出,史中有识,公允稳妥,是著者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光辉总结,又是现代文学的胚胎、摇篮和先声,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80年全部文学创作表明:近代文学是作家在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下经过痛苦反思之后所形成的觉醒的、蜕变的、开放型的文学。尽管这种蜕变中的文学还未能登上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文学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变与不变中国历史的近代概念,起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战争的失败,使古老的中国开始沦为世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这条历史分界线诚然是较清楚的,但不是说满清统治者的种种腐朽、落后弊病,只在这时才开始。实际上战败乃是早已产生的种种弊病的第一个结果。没落的封建统治加上满清统治者的特别愚蠢、残暴和无能,使它再也无法既狂妄得可笑,又衰弱无比地继续安然维持下去。很多开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和封建社会解体的大变动时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文学思想的变动空前剧烈。这种变动与时代剧变紧密联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  相似文献   

18.
郭延礼 《东岳论丛》2002,23(6):125-128,124
阿英是继胡适和鲁迅之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二是编写书目 ;三是研究论著。此外 ,他对近代小说理论、弹词、翻译文学等 ,也多有研究。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及学术个性 ,如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的治学精神 ,重视资料建设 ,重视考证 ,重视俗文学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与近代文学翻译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贤凤 《学术论坛》2006,(10):166-169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与近代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翻译主体、翻译目的和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交流中国近代文学学术研究经验,促进近代文学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第一次全国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4日至20日在古城开封举行。会上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一、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会代表认为,建国以来对于近代文学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就总体而言,近代文学仍是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处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