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前期,大量移民进入四川,啯噜成为影响地方稳定的一大因素。本文以"巴县档案"为材料,分析啯噜的身份构成、犯案特点、组织特征及政府与民间的应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清代地方社会治理失效的原因,认为清政府保甲制度在功能上的缺失,是造成啯噜泛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噜嘓试探     
从清雍正、乾隆年间开始,迄至清末近二百年的时期,有一个民间秘密组织——“啯噜”活跃在四川广大地区欠炊郧逋醭偷刂骱郎鸬幕疃投氛?史不绝书。清廷严禁“啯匪”的谕旨,各级官吏关于啯噜的奏章,共计不下百数十篇,甚至还专门制定  相似文献   

3.
由于清代官府打压及资料缺乏,有关巴蜀袍哥的形成之说多属臆测。据清代巴蜀社会的历史情状,巴蜀袍哥主要源于入川移民的异姓结拜,移民社会打破了血缘联聚的宗族社会形态,异姓结拜之风盛行:一部分没有土地的移民通过异姓结拜方式形成靠“暴力”手段为生的啯噜,而拥有土地却离乡背井的移民,也通过异姓结拜方式以“自保”,或通过“以暴制暴”以抗衡啯匪等的侵扰与威胁。两种结拜方式是巴蜀“浑水”袍哥与“清水”袍哥形成的雏形,异姓结拜促进了巴蜀袍哥的广泛兴起与兴盛。  相似文献   

4.
乾隆中后期,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咽噜”活动频繁,已经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清政府下决心铲除“咽噜”这一黑社会组织。但是,清政府面对着这一困境:将真正的“咽噜”与被怀疑为“咽噜”者、被裹胁入“咽噜”者区别开来,以打击真正的“咽噜”,而不致造成大的社会恐慌。而事实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几乎是办不到的。“咽噜”镇压活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恐慌,后果很严重。  相似文献   

5.
乾嘉时期是贵州秘密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各种政治、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时期贵州秘密社会开始兴起并有了初步发展:鸡足山大乘教在贵州得到了快速蔓延;另一民间教门五盘教亦传入贵州,发展迅速,并为一贯道的前身青莲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贵州秘密会党从无到有,并逐渐走向成熟.天地会于这一时期传入后,拜盟仪式在福建、两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组织结构亦日趋完善;产生于川黔交界处的啯噜组织在贵州的活动有了增多,并开始了向哥老会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军阀政治的艰难条件下,民生公司能够在川江航运的中外商业竞争中取得惊人的成绩,其意义已经超越了纯经济的范围,揭示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特殊发展轨迹。除本身具有的经济方面的竞争优势外,广泛存在于民间的民族主义精神、卢作孚卓越的个人素质和刘湘政府对统一川江航运的有力支持是民生公司在短短十年间跨出川江,进而进入长江中下游航线的重要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7.
清代会党是一个以游民为主体的民间结社团体,它受游民的影响很大。首先,大量游民的贫困化和无组织性催化了秘密会党的滋生;其次,游民地域上的频繁流动促进了清代会党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再次,游民生存手段的寄生性和非法性决定了会党对社会有极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8.
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游民"问题颇受关注;但在文学作品中,"游民"形象却长期缺席.在这样的背景下,"游民"形象在新历史小说中的大量出现,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史意义.新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凸显出"游民"的暴力行为及其在革命中的破坏性,这意味着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化批判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9.
游民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是扭曲的,游民们把家庭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累赘.游民文化是一种突破了男性本位的底线而极度男性化的文化,女性沉沦为男性对立面的地位,甚至成为游民们仇视的对象,可以随便杀戮而不承担任何道义上和法律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游民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是扭曲的,游民们把家庭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累赘。游民文化是一种突破了男性本位的底线而极度男性化的文化,女性沉沦为男性时立面的地位,甚至成为游民们仇视的对象,可以随便杀戮而不承担任何道义上和法律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长江,全长6397公里.长江上游4600多公里,从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冰川源头到湖北宜昌,跨越了我国大陆地貌三级巨大阶梯.四川宜宾岷江口至湖北宜昌港13码头计1044公里,通常被叫做川江.川江以上河段人烟稀少,基本上不能通航(如今小型船队可抵宜宾上游40公里的云南水富).川江上接金沙江,下纳南北支流.川江段起点宜宾海拔为258.92米,终点湖北宜昌海拔仅为39.96米,自然落差达218.96米,平均每公里下降0.2米.而宜昌到上海入海口约1800公里的长江中下游,整个落差不过才40米.因此川江一出宜昌南津关,即江面开阔,流速平缓,水深剧减,呈现出"楚地阔无边,苍茫万倾连"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伊始,大量无业游民游荡在全国各大城市,既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形象,又威胁到社会治安乃至社会的稳定。为树立城市新形象,改造城市社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对游民收容安置和改造,基本上解决了城市游民问题。处理好游民问题,对稳定新政权、恢复经济、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也出现了偏差,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即开始了全面的社会改造.游民是造成社会失序的众多社会异质性群体之一,聚集在上海且为数众多的游民是当时的一大社会问题.在对游民实施大规模收容之后,新政府着力开展对游民的改造工作.这些工作既包括通过教育的方式,重塑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包括通过对游民进行劳动能力的训练,改变其寄生性.特别是后者使得具备劳动意识和能力的游民被重新赋予公民身份得以再次进入社会,他们所具有的新的职业身份和阶级身份亦自动做出调整,使得游民得以被纳入新的社会阶层.最终,随着负载整个游民文化的戏剧整改进行,游民这一阶层一度消亡.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学术研究》2015,(2):96-103,160
通过系统考察晚清民国川江航道图编绘的历史轨迹及其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晚清传统航道图的编绘存在两大类型,一种是传统山水绘法,一种是平面符号表示法,但传统山水绘法占主要地位。伴随19世纪末川江行轮的兴起,西方现代测绘技术开始应用于川江航道图的编绘实践。而在西方人的刺激下,民国时期国人亦开始采用现代测绘技术勘测川江水道,并以此作为收回航权的技术前提。从近代川江航道图编绘的历史轨迹看,不仅清晰可见中西方对川江航道讯息处理的空间差异,同时也反映两种不同社会文化理念的碰撞、交互与融合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近代川江航道图编绘的现代性就是西方科学制图与现代测绘技术的展开、发展与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无恒产者无恒心",近代中国,大量的游民群体因无业而游荡于城乡之间。游民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存在方式都有独特的一面,他们是历代统治者极力拉拢或者重点防御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产生了"新生代游民"问题。为此,研究游民问题产生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以及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就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社会政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在"葛川江"系列小说中,李杭育以宏观与微观交叉切入、俯视与仰视穿插交织的叙事网,给我们展现了葛川江这片神秘地域中的鲜活和蛮野.蛮野和神秘不仅赋予葛川江奇特的品格与魅力,而且使葛川江流域的人们具有独特的性格与命运.葛川江人的生死情爱与这条江的桀骜不驯相互映衬,营造出江与人浑然一体的传奇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民间传说中不同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着重剖析了巫山神女在川江航运中的守护神象征意义。并就巫山神女现象在今天的延伸作了探讨。文章涉及三峡环境、航运、历史遗存、文人诗篇、川江号子和习俗遗存等内容,并对巫山神女文化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清代由于人口激增,导致人多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游民。这些人无产无业且外来无籍,主要谋生在山林矿区、店铺作坊、工商城镇和交通运输线,其中也有一些人被迫从事违法或卑贱的活动,以谋生立命。他们的行为基本上是成群结队的,且以生死与共、衣食互济相标榜。许多游民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在利益,参叫歇、罢工,从事秘密结社,破坏封建统治秩序。清政府一方面对游民采取堵截、限制的办法;一方面又怕限禁过严导致其铤而走险,而被迫承认他们的某些谋生活动。但始终不能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来解决游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右先秦古佚名(虫枭),异译坚牢又讹写为(*蚤);汉晋俗称谿狗;明清诨号蝦蟆,远播巴蜀变名咽噜又转呼为哥老(会).口耳相传,笔墨互讼,虽查无史据,必始出有音.本文勾沉烛幽,辩证源流,经严格的学术批判、严密的文化解读,从一个不为人知的侧面还原出江西地方史与洪门会史不容忽视的若干盲点及其纵深关联,首揭江西(抚州)蝦蟆与四川咽噜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庞大独特的巴渝水系是川江号子的摇篮。川江船工在长期的劳作中逐渐锤炼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鲜明音乐形象的劳动号子音乐——川江号子,并对巴渝地区音乐文化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川江号子音乐对巴渝地区地方戏曲的影响,可以发现川江号子音乐独特的艺术价值。保护、挖掘、记录和整理好这一民间文化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和特殊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