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推进城乡经济互补是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城乡经济互补必须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城乡市场体系、调整现行区划,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经济传导和带动功能,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城乡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与城乡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需求,引导乡镇企业集聚发展,而且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但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特征使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区域分布不平衡,建设随意性大,管理体制滞后,居民素质亟待提高,从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集成,从战略高度重视城镇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对立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消失,城乡融合才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终目标,提出了在未来社会消除城乡对立和差别的"城乡融合"思想,并通过阐释"城乡融合"的必然趋势,实现"城乡融合"的条件与途径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城乡融合理论,是我国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小城镇作为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部,是联结城乡发展的纽带和中间体,是我国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发展小城镇对促进我国城乡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为指导,探寻小城镇促进城乡融合的路径,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业的主体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小城镇的生产要素集聚又会拓展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由于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乡镇企业在发展之初布局分散,既不利于乡镇企业的提升发展又不利于小城镇的建设拓展。因此,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中,乡镇企业发展必须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乡镇企业产业布局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向产业集群集聚、向小城镇集合,形成"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做到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协同推进,从而提高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是连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节点,小城镇特色经济具有外生性、内生性、资源优势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依据该特性,加强我国小城镇特色经济的研究和建设,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实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是农村市场经济的枢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地,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侨梁。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规模偏小,综合功能不强;缺乏统一规划,建设随意性大;工业化与城镇脱节,城镇产业带动能力弱;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增加了社会成本;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镇管理亟待加强。必须确立立体结构的三维空间目标,小城镇建设要追求建设形象新、产业群体好、人员素质高的建设目标,而且使三者之间构成立体结构,互为基础,互相支援。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枢纽,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其建设与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也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基础。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现状,探析通过小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发展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大战略,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举。小城镇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但目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制约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小城镇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了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农村小城镇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0.
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以及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同时也是"三农"非农化转移的根本出路,以及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保障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它历经家庭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四个阶段.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总体目标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并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因地制宜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