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单独成列的一种课型。在课标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个"语文园地"都有安排,足见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口语交际"一词 笔者认为应该是一个“并列式的合成短语”“口语”即口头表达;“交际”乃交往之意。《观代汉语大辞典》对“交际”一词的解释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社交。并举了这样一个范句: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可见,“口语交际”课为的是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往来接触中,提升自我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设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可见现代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激活孩子的口语交际欲望,进而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温海燕 《新天地》2011,(10):169-170
崔峦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问答中提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其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作文教学中的评议、修改)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在口语交际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结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从赏识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依托教材,立足课堂;联系实际,开展活动;科学训练,持之以恒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孩子自信,激发兴趣;依托教材,立足课堂;联系实际,开展活动;科学训练,持之以恒”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方法,以资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4.
“注重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如果仅靠每单元一节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无疑是杯水车薪,难达佳境的。对此,崔峦先生明确提出:“我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还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机会,多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多渠道开发“口语交际”的教学资源谈点个人的做法与浅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因而,“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型,同时它也向语文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双向互动,可是,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那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魅力,并且逐渐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6.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0,20(1):109-110
中专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在现实社会中运用异常广泛,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听说的训练,打好口语交际的基础;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中人物交际时遵循的原则,掌握其交际方式,教给学生以交际技巧,提高说话艺术,学会交际,毕业后,能游刃于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日常生活交际层面上的概念。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进入习作的基础。口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所以,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又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当学生进入我们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才会发挥自如,情感的流露才会真实自然,毫不做作,从而真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同时,还能养成有礼貌的行为习惯,以及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在各年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做起:  相似文献   

9.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是否需要提出言语规范要求这一问题.一直以来说法纷纭.各执一端,交锋甚烈。有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话题的持续,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应提出言语规范的要求。其原因如下:首先,口语具有模糊性。口语的模糊性足以使交际双方意会彼此的语义,不需要准确的表达;其次,口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伴随肢体语言出现。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要求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总结听话、说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能力既包括听说能力,也包括会说会听的能力,还包括适应各种语境以及运用非语言手段的能力。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课堂上创设口语交际氛围,必须以听辨——听记——听解——听评训练与诵读——独白——对谈训练两条路线交叉进行。再根据条件特意组织付之实用的课外口语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3.
史倩萍 《新天地》2011,(10):145-146
《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纳入课程目标,并且明确了各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作为中年级学生来说,口语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首先,我们依托语文教材;其次,注重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条件,提供说话的机会,搭建表现的舞台。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突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口语交际教学的薄弱和学生说话能力的逐步萎缩。众所周知,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更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重要意义、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大纲对口语交际教学明确提出要求 ,新教材也把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写作并列 ,但目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状况令人堪忧。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 :1.认真学习大纲 ,提高认识 ;2 .把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3.优化教材 ;4.增设口语交际能力测试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口语交际,不会口语交际,更不善口语交际.常常是见了人不敢正视,当众讲话缩头缩脑.说起话来不是低声细气.扭扭捏捏,就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言语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是口语表达智能的核心。当前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该避免朝"交际性"一边倒的倾向,重视学生在言语学习中的思维训练,通过各种由易到难的交际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放性、求异性和灵敏性,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也是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这过去,甚至现在仍经常被忽视的教学部分,为什么老师会疏于对它的重视,我想并不是老师们不重视,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讲的重要意义,同行们在教学中也教学这部分,只苦于对口语交际课如何上,或为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日语,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所以,培养学生灵活准确地组织运用语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是低年级很多学生都很害怕上口语交际课,害怕开口说。即使平时岛才很好的同学,一到上课也结结巴巴说不成连贯的一段话。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口语交际课,愿意说,乐于说呢?我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