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消费是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循环经济是以"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灵魂和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绿色消费与循环经济有着共同的基本要求,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意识和观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循环经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源头消减",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价值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模式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提出来的既要优化生态环境又要实现价值增长的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它以"最优消耗、最适消费和最少废弃"为目标,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很多学者基于循环经济模式对伴随着物质循环的价值流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循环经济价值流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循环经济学价值流识别与计量方法等方面对循环经济价值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疏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出发,探讨再制造产业发展问题。在提出再制造产业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再制造产业目前存在五大突出问题:发展长期滞后、行业整体缺乏竞争力、产业政策不健全、产业准入壁垒高、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要从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产业监管和完善科技政策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工业危机 ,归根到底是由工业的“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模式造成的 ,要克服工业危机 ,必须建立起“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完善的彻底的循环生产是新工业化的深层循环式生产 ,真正的循环经济属于新工业化的经济体系。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的结构 ,包括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循环生产组织体系和社会循环经济体制。必须把建设循环经济纳入中国新工业化发展进程 ,确立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加强宏观调控 ,抓住关键环节 ,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建设新工业化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的主题,而作为其实现路径的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缺陷也日益凸显。研究表明:"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实现了废弃物企业内部循环和企业之间大循环的统一,进一步"和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也因而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述南京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和现实意义,结合南京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模式,分析了南京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为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曹妃甸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模式及机制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根据河北省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和战略要求,提出了构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的循环经济体系,并逐步实现内部各子系统功能最大化的框架、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应重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以"循环性"为宗旨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管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工作应遵循如下思路:吸收本国和外国、本地和外地有关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行业组织、公民、政府等法律主体为对象,以减量化为重点,整理、制定和修改河南省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为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论述,蕴涵着丰富的循环经济思想,不仅涵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原则的基本内涵,而且折射出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观.首先,发展动力源于科技进步引领及市场机制推动;其次,优先目标是避免废弃物产生,通过反复"再使用"减少废弃物;最后,状态模式是多层次嵌套、宽领域交联的物质资源循环复杂性系统,其构成小至机器内部自循环、大到社会与自然之间巨循环,涉及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这是一种超前的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都是人类反思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矛盾的结果.我国在现阶段单独推行循环经济或低碳经济都存在无法突破的困境,实现两者的系统整合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难题.通过从发展背景、目标、推动力、运行环境及实现途径系统地考察两者的异同,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有效整合两者的异同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思路对策,实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无疑是走出循环经济或低碳经济单行推进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处理)、"四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物质能量循环)、"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机制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建构包括:宏观调控机制的建构、激励驱动机制的建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旅游业内建立和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是科学发展我国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因此 ,阐述循环经济理论对发展旅游的要求、分析旅游业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和探讨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必须以循环经济模式取代大生产、大消耗、大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之路.本文探讨了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观念系统和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着重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完善垃圾分类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为了进行不同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运用客观的赋权法中的熵值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参考已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指标的标准值将指标划分为四个等级。主要结论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上成一个典型的橄榄型结构,传统经济强区和东南沿海的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性分析框架,论证了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约束下,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寻求发展循环经济的合适模式,会逐步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同时,产业集群的外部效应也会弥补单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不足,形成集群与循环经济的互动机制.另外,通过加快循环经济制度建设,对原有产业集群进行循环经济引导,鼓励循环经济中介组织等方法也有利于集群型循环经济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之一,在循环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绿色营销应选择以下路径: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形成绿色营销理念;建立绿色价值创造模式,提高绿色顾客让渡价值;规划绿色营销过程,制订绿色营销组合;组建绿色管理组织,健全绿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代表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趋向。文章就循环经济的涵义,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进展,循环经济发展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本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导下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思路,树立理念,探求农业经济循环模式,强化行政和政策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