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农业环境在工业革命后遭受污染。他们曾借鉴我国传统农业 ,兴办生态农场 ,继而出台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并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实施生态农业补贴 ,90年代加大农业环保支持力度。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功能现处于下降趋势 ,须从生态转移支持、开发环保技术、制定环保标准、加强农业环境立法等方面确保农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四川灾后重建不能就工业论工业、就农业论农业,四川产业的发展与岷江水资源的保护息息相关。鉴于岷江上游水资源安全对成都平原的特殊意义,在灾后重建中,要把过去因习惯和利益的阻扰而难以推进的岷江上游水电建设调整、水资源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应采取源头控制,系统规划;适时调整水电开发思路;实行最低流量生态管制;统筹管理流域水资源;建立技术性重大公共决策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黄河水污染现状出发,运用博弈论相关理论阐释了造成黄河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认为,黄河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力度以及制定一部统一的江河流域性管理法规对黄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青海生态环境损失分析与补偿措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主要河流的“江河源”和生态系统运行的“生态源”,其生态地位和生态效应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效益 ,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的经济效益 ;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及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 ,而且超越了中华民族本身 ,关系到南亚和东亚人民的未来发展。本文仅就青海环境损失和补偿问题作初步探讨。一、青海生态环境现状评述1 .水资源大量减少。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青海境内黄河的年均径流量比 70年代初减少了2 3 .3 % ,湟水河有 3 0多条小支流干涸断流、由于大部分河流年径流量逐年减少 ,直接导致省内湖泊数量减…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21世纪稀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广西作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生态受到污染日益严重,供需矛盾也日益加剧.为此,通过对广西水资源生态保护存在问题的分析,积极探寻加强水资源生态保护的法律对策和措施.针对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和特点,立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地方立法、加强司法保护、建立流域管理机构、严格水行政执法等,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来完善对广西水资源生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张慧欣 《理论界》2004,(1):42-42
一、我国环境保护的立法原则我国的环境立法可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界线:70年代以前,尽管我国出台了许多针对行业特点的、涉及到环境保护的文件和法规。但总体上看,这些法规比较零散、杂乱,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环境保护的概念;70年代以后,中国的环境立法工作得以突破,1978年,在新修改的宪法中首次纳入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十一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从而结束了中国无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在这部法律中,明确了环境…  相似文献   

7.
对黄河流域而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泥沙问题;二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循环农业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治农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域内泥沙和水资源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黄河中上游地区农村发展困境,缓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现实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循环农业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一些具体操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则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瓶颈,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选择与创新,以及黄河流域管理中水权的明确等。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而言,发展循环农业,与其他区域既有共性,又有其流域管理的特殊之处,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尤其要强调政府的作用,以及自上而下的生态补偿政策等,真正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对澳门地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深远的经济意义,也是澳门立法工作的重点.澳门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存在配套法规严重不足,缺乏专门机关监管等问题.完善澳门水资源法律保障体系需要制定环保行政机构职能,更新引进防污法规、研究建立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以及配合环保国际公约在澳门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具体表现为农业比例下降,工业比例上升,工业超过农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再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业比例继续下降,工业比例下降,服务业比例超过70%,发达国家知识服务业比例超过40%,知识服务业比例超过劳务服务业比例,世界经济前沿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三次产业分类已不能反映发达国家的经济变化,世界经济需要新的产业分类方式。《中国现代化报告2016》提出了面向知识经济的"国际行业分类(建议版)",把世界经济分为物质产业、服务产业和知识产业三大产业,以及6个产业集群和24个经济部门。本文介绍"国际行业分类(建议版)"的推导过程、产业分类和统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采取行政主导的流域区际水资源配置机制,忽略了流域区际生态保护贡献的差异,忽视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资产价值,造成流域水资源调出区生态利益损失。因此,亟须建立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区际水量分配的民主协商机制以及多层次的水权交易市场,促进流域城乡区域生态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1.
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等正常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 ,低成本过度使用、浪费等非正常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膨胀 ,在水资源供给没有明显增加的条件下 ,将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向越来越尖锐的程度。这既是沿黄地区开发与发展中的硬性约束 ,也是造成黄河断流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以往供给型工程技术措施始终在解决黄河水问题中占主导地位 ,但其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也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认为 ,主要因为缺乏对已有思路的审视和反思 ,切实剖析现行黄河水权制度的缺陷 ,不做这些工作 ,还无法谈及根本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业和工业的关系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农工关系进行了长期的讨论。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知识界基本认为农业和工业缺少关联度,但是到了后半期,出现了农业和工业相倚相辅的思想。20世纪30年代,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的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在此基础上,知识界对乡村工业这一概念进行新阐发,提出了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等概念。20世纪40年代,知识界认识到农业和工业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提出了"平衡发展"的概念,对如何实现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水利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加剧、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失衡等问题。世界银行近年发布的《解决中国的水稀缺》研究报告称:"中国正面临有效管理稀缺的水资源、以便在未来一些年维持经济增长的挑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水资源矛盾和水资源管理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为宁夏地区的水资源来源较为单一,具有典型代表性,现以宁夏为例,就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关技术保障情况对宁夏水资源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保护宁夏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生态保护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和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目前在水资源生态保护立法方面,已经建构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法律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瑕疵因而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立法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水法体系,一些相关法规尚不健全,在监督管理的主体上存在冲突,没有形成有效的水资源生态保护机制,相关法规赋予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且操作性差等.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生态保护存在的立法瑕疵,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官僚制与中国行政组织制度的演进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僚制组织理论以其自身的特点适应了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 ,奠定了现代行政组织的基础。官僚制也成为人类自工业社会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组织模式 ,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在整个 2 0世纪极大地推进了全世界工业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自 1970年代以来 ,官僚制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在理论与实践中开始着手探索对传统官僚制的革新 ,但并非意味着摒弃官僚制。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之际 ,考察官僚制理论 ,理性分析中国的政治行政生态 ,将会发现中国官僚制在未成熟之际就将演化发展为一种新的行政组织模式———后官僚制 ,中国未来行政组织制度演进的路径将蕴藏于其中。  相似文献   

16.
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流经9个省区、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8%,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流域内现有人口1亿多,耕地近2亿亩,林地1亿亩,草场近20多亿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煤炭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我国下世纪经济腾飞的重要依托。但是,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尽的黄河却连年断流,给下游地区人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严峻的形势,人们开始了深层次的思考。一、黄河断流的形势分析从历史上看,黄河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根源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经济物质生活的高速增长、集约化农业的迅速普及,化肥、农药等威胁水源安全的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大量或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排污,许多河流、湖泊、近海受到严重污染。由此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要从转变指导思想、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管理体制、调控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加强支持保障系统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其核心是建立节水社会和有效防治水污染.人们试图借鉴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把水权理论作为突破水资源改革难题的核心概念,但它并不能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和保护上提供有效的解释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是与现行的行政体制安排之间存在着冲突,其出路是通过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来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鲁豫两省签订的生态补偿“对赌协议”属于“政府间行政协议”,其实质是“公法契约”,具有“软法”治理价值。政府间行政协议作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主要机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决策难”、“执行难”的困境,其克服路径为通过政府间行政协议进行协同治理。政府间行政协议体现了绿色发展原则,以“软法”促进治理法治化、提升执法协同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政府间行政协议的完善路径为:由《黄河保护法》明确规定、完善协议签订和管理组织体系、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缔结程序、凸显核心内容、建立信息共享和动态评估机制、建立纠纷解决机制,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当下正向生态文明过渡。生态文明孕育并呼唤着生态人生观。作为当代人在困境中的澄明和对传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主导人生观的扬弃,生态人生观的基本精神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践履,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