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自1999年以来,香港和江苏经济都已走出低谷,步入稳定回升状态,这既为拓展两地之间的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也要求今后的合作要有新思路,文章从提高两地分工合作的层次、利用香港创业板市场、开展两地在服务领域的合作几个角度,对这一新思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北京与香港两地秉承"优势互补,共创繁荣"的宗旨,加强京港经贸合作,促进了香港经济和北京经济的发展。2004年1月1日实行的CEPA,为增强京港经贸合作,促进香港经济繁荣与发展,加快北京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从近几年来京港两地贸易的现状,分析了CEPA对北京进口结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广西与澳门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尤其是在内地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两地经贸合作有了更大的发展。澳门的回归,无疑给两地经贸合作带来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大力开展两地经贸合作,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桂澳经贸合作的简要回顾 1.进出口贸易。桂澳两地的贸易交往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然而直至内地实行改革开放前夕,两地贸易合作一是规模小,二是发展缓慢,三是基本上都为广西对澳门的出口贸易。 1980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广西对澳门…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内地与香港最适度货币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以及内地与香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内地与香港建立最适度货币区将成为未来两地金融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内地与香港经济、金融的互动关系,为建立这一货币圈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促进内地与香港最适度货币区的建立,应根据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形成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两岸直接"三通"与全国区域经济竞争加剧的格局下,福建加强对台经贸合作要"立足海西、联结两岸",从发挥对台的区位优势、营造良好的对台经贸软环境和推动闽台产业对接与因区载体建设三方面提高闽台经贸合作水平,从而使闽台之间形成更紧密的经贸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央政府为了支持香港的发展与香港特区政府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其中关于开放法律服务业的规定,奠定了内地和香港两地律师界之间进一步合作、共同发展的法律政策基础。分析CEPA开放法律服务业的具体规定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对寻找解决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对策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广东改革开放15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粤港澳经济贸易合作。在香港后过渡时期的4年乃至“九七”历归祖国后,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促进粤港经济贸易合作,对再造经贸新优势,加快两地经济发展,共促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扩展和提高粤港两地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水平。一、在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加强粤港两地经济贸易的合作。1992年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提出,广东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并要求广东力争经过20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锁模理论对大陆与香港经济周期同步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自从1990年以来,大陆与香港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相关系数来看,一直都是强相关,而且两地区之间的波动频率也达到了高度一致。其次以两地区的贸易往来数据为例,得知贸易往来是两地区经济周期同步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高斯-牛顿迭代法证明了二者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非线性的关系,说明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是一种属于锁模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9.
试论闽台科学园区衔接与互动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闽台两地科学园区的紧密衔接与互动机制,是两地科学园区发展中的最核心问题,是双赢的利益之所在。两地科学园区衔接与互动的本质是一体化,就具体形式而言可分为:更紧密合作型、优势互补型、资讯共享型三种。  相似文献   

10.
陈晓燕 《兰州学刊》2005,(5):163-166
CEPA作为中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很多评论认为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质性开端.毋庸质疑,其签订对内地和香港两地经济的更进一步融合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CEPA签订至今,其性质仍备受争议、未有定论,这不能不说对于CEPA实效的发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在此,尝试通过对有关CEPA性质的争议进行甄别和分析,以求厘清和界定CEPA的性质,为CEPA更深入的发展扫清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主要说明内地与香港贸易发展现状,包括总额变化和内容变化,并介绍对两地贸易具有重要意义的CEPA框架协议。以广东省为例,对其与香港贸易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特点包括广东与香港之间贸易总额不断增加,香港输出到广东的贸易发展迅速,旅游及旅游相关行业是获得最大发展空间的产业,广东是CEPA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可以对两地贸易特点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还有必要对广东与香港外贸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内地与香港外贸发展的对策,主要建议是:经济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理定位,明确分工,错位发展;政府推动,协调整合,加强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香港主权的回归,穗港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两地很有必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新一轮的经济合作。本文指出了促进穗港两地信息服务业合作的4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闽台共建两岸经贸合作平台可在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基础上,探索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吸引台湾企业共同参与两岸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平台规划、建设、开发、经营和管理等方面,以推进更广泛、更紧密、更高层次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香港金融业目前主要是通过融通海外资金来推动内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两地经济的融合,其作用将更多地体现为提升储蓄配置效率。本文对香港金融业与内地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析了香港股票市场对内地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最后对香港金融业的优势及其提升内地储蓄配置效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表明,随着90年代后期香港制造业呈现的空心化,制造业已非香港的优势,港产品的零关税将不会对香港带来直接的显著收益,同时也不会对内地带来较大的冲击。由于内地与香港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力差距,两地的互补性很强,从而决定了两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可能创造出较大的效应和产生强烈的影响。在CEPA环境下必须创新粤港经贸合作新模式:一是建立新型前店后厂模式,粤港互为国际国内市场的前店;二是从制造业的合作到服务业的合作,增强地区整体竞争力,联手打出“粤港制造”。  相似文献   

16.
简论近代台湾与香港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台湾与香港贸易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甲午战争以前,台港贸易被以英商为主的洋行所控制。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港贸易萎缩,但华商仍寻隙开展台港日三角贸易。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后,垄断外贸,台港贸易缓慢恢复。在中转贸易方面,台港两地具有竞合关系,但香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王列辉 《江汉论坛》2012,(10):69-77
从港口吞吐量、航线设置、商业辐射范围、金融经营范围和海关等级等考察上海与香港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来看,上海是中国中北部的经济中心,香港是中国南部的经济中心。这种双中心格局的形成基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两地处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门户地位为两地崛起为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开埠之后区域经济中心开始由苏州、广州向上海、香港转移。上海由贸易带动商业的发展,进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香港则在近代凭借区位条件和自由港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两地的发展路径不同,但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政策、法律等安排也为两地成为经济中心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回归十年,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关系日益深化,成为推动澳门经济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由市场机制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民间产业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两地政府间的经贸合作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在制度层面上有力地推进了两地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自2003年CEPA签署尤其是内地开放访澳"个人游"以来,内地因素成为带动澳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期,中央政府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深化两地合作的政策,例如赋予广东先行先试的CEPA补充协议五、支持澳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六大方面九项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粤澳合作开发横琴岛等,这些措施对于突破澳门资源瓶颈、拓展澳门发展空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共同打造粤港澳区域竞争力等,都将产生重大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理位置邻近,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和产品品种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使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本文就此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闽港澳经贸合作走过了30年。闽港澳经贸合作推动了福建对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一国两制进程,更好吸引台资,发挥海西在连接两岸四地中的作用。闽港澳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效应,具有鲜明的特点,突显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