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指称概念的命运。意义和指称是语言分析哲学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通常,人们把用来决定语词指称的方式分为实指和描述两类。这种二分法也许有趣地暗示了现代指称理论的一个分界。自始至终,由弗莱格、罗素和塞尔发展起来的传统描述理论都令我联想对描述的强调;由克里普克、普特南和唐纳兰提出的新的历史因果指称理论则令我联想对实指的强调,后者在一种不太确切的意义上可以看作量一种精致化复杂化的实指理论。现代指称理论的深刻困境在于:基于实指或描述的一切可以设想的用来决定语言指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哲学中,名称问题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在此问题上荀子从命名的初始角度提出了"名无固宜"和"名无固实"的观点;从名称的使用角度荀子提出"名有固善"的观点。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因果历史命名理论认为命名仪式是名称作为固定指示词必然地指称某个特定对象,并提出了实指和用摹状词来固定指称的两种命名途径。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融合是名称理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贺寿南  尹秀娇 《理论界》2010,(6):111-113
在塞尔丰富的思想资源中,意向性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塞尔不仅将因果理论与摹状词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自己关于专名的意向性理论,把对专名研究从静态的语义研究以及抽象分析语言转向关注日常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更多地关注在动态的命名活动中指称的相对性和语境把握的整体性。而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语境中发展出他特有的意向性理论,用意向性理论来解释语言问题。塞尔从语言出发,把个体意向性概念扩大为集体意向性,从而把意识、心智、语言和社会现象密切联系起来,其中所展现出来的问题是当今社会各个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认知科学等都需要深刻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专名指称问题的理论有描述理论、因果命名理论以及试图整合二者的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各有优点与不足.专名的指称在信息遗失、信息转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从信息理论看专名指称,不仅可以融合上述理论各自的优点,还能很好地解决以往理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名称的命名或指称是现代语言分析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命名是怎样产生的?命名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环节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导致了命名理论的两大基本派别。一是以弗雷格一罗素为代表的摹状词理论,强调以描述功能为主的语词运用的命名环节;另一派是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历史的或因果的命名理论,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发展了以实指为特征的语词产生的初始命名环节。两派各持一端。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命名理论各自的局限性和缺陷,并提出只有全面地、综合地考察命名理论的这两个环节,才能比较合理而不失偏颇地解决名称的命名问题。一、弗雷…  相似文献   

6.
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叶涛 《江汉论坛》2005,1(1):72-76
本文从现代名称理论的历史及具体争议入手,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名称理论与本质主义的密切关系,阐明明确认识本质主义论争对于正确把握现代名称理论的重要意义,并就学界研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意向性是当代西方哲学和认知科学关注的核心论题。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背景中发展出他特有的意向性理论,成为研究意向性问题的权威,进而沿着"语言、心智与世界"的路线去解答各种哲学问题。多年来,他把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社会哲学相结合,继续发展了意向性理论。本文对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内容进行整体考察,进而揭示了其在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其创立者奥斯汀和塞尔那里,"言语行为理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其任务是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注"日常语言"的使用情况,研究言语行为的分类和句子意义与语境的关系。塞尔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开创了对"虚构"的哲学研究方式;经过与解构主义的论争,言语行为理论被改造为一种多元主义的阐释方法;而后现代思想家们则通过挪用言语行为理论的某些观点和概念,找到了突破语言结构、对社会文化生活中种种权力话语机制展开批判的手段。言语行为理论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发展史正是其创始人最初的意图被渐渐遗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现状分为传统理论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学说,其所存在的问题有:认识方法、内容对国外学说理解等方面。因此,为完善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应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重视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和证明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现状分为传统理论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学说,其所存在的问题有:认识方法、内容对国外学说理解等方面.因此,为完善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应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重视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和证明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名家的特征,考察名家人物,讨论名家与辩者、名家与名学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之于名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诸子百家学说而成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名家学说在《吕氏春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吕氏春秋》之于名家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存了先秦名家的部分相关资料;二是可以启发学术界对中国思辩哲学相对落后之原因等深层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汉族人命名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一直以来反映命名者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对比了北京市1978年出生和2008年出生的汉族人名,发现三十年间的人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字名普及、常用字不同、叠音名减少、男女性格特征淡化、从四字成语或俗语中取名、虚词使用增多等方面,此外人们命名在保留传统习惯的同时也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但是三十年前命名的问题现如今依旧存在,本文就此提出了命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释名》中不合理的声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释名》中不合理的声训概括为十类,以具体例证进行剖析、阐述,从而既客观展示《释名》这类声训的实貌,又可为正确认识、评价《释名》声训提供可资参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重庆地名不仅反映了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也记载了这个城市演变过程中的痕迹。重庆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凸显了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重庆地名文化与这个城市其他的无形文化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知识论到生存实践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俞吾金 《文史哲》2004,(2):12-14
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特别明显地表现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不是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不仅构成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不同。在当代,西方知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的登场,"形而上学"遭到无情的批判与摒弃。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被斥为无意义的东西。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虽然如此,知识论寻求知识根据的努力依然在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根据表现为知识的诸种条件,包括真、确证(理由)与信念等,尤其是"确证"这一条件,构成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7.
论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知识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怡 《文史哲》2004,(2):14-15
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特别明显地表现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不是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不仅构成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不同。在当代,西方知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的登场,"形而上学"遭到无情的批判与摒弃。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被斥为无意义的东西。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虽然如此,知识论寻求知识根据的努力依然在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根据表现为知识的诸种条件,包括真、确证(理由)与信念等,尤其是"确证"这一条件,构成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知识观与社会批判方法的知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永军 《文史哲》2004,(2):17-18
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特别明显地表现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不是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不仅构成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不同。在当代,西方知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的登场,"形而上学"遭到无情的批判与摒弃。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被斥为无意义的东西。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虽然如此,知识论寻求知识根据的努力依然在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根据表现为知识的诸种条件,包括真、确证(理由)与信念等,尤其是"确证"这一条件,构成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9.
知识论研究的问题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明 《文史哲》2004,(2):15-17
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特别明显地表现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不是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不仅构成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不同。在当代,西方知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的登场,"形而上学"遭到无情的批判与摒弃。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被斥为无意义的东西。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虽然如此,知识论寻求知识根据的努力依然在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根据表现为知识的诸种条件,包括真、确证(理由)与信念等,尤其是"确证"这一条件,构成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