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一股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潮流:有人认为“诸葛亮是杰出的封建阶级政治家而主要不是军事家”;有人说他“短于奇略”,“并不擅长直接统军作战”还有人则干脆说诸葛亮是一个“平庸的人”,“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说,在三国时代是较为逊色的”。对于这些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曹操和司马昭都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都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都为自己的儿子禅代前朝奠定了基础。但是毛泽东对他们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毛泽东称赞曹操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却认为司马昭是一个篡位者、阴谋家。造成毛泽东对曹操、司马昭天壤评价的原因有五个:一是曹操所处的环境比司马昭恶劣,但在统一方面取得的成效却比司马昭大;二是司马昭的才能尤其是文学才能不如曹操;三是曹操比较关注普通百姓的利益,司马昭比较关注士族的利益;四是深受鲁迅称赞曹操、贬损司马昭的影响;五是毛泽东对两人的关注度和研究深入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多才多艺的曹操汉魏之际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是一位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并多有建树。首先,曹操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明·胡应麟说:“自汉而下,文章之窗,无出魏武...  相似文献   

4.
汉末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争绵延数十年,活跃在那时的政治家往往又是军事家。曹操用兵“仿佛孙、吴”,征讨常胜,曾为《孙子》等古兵书作注。诸葛亮则不仅以《隆中对》所显示的战略远见一鸣惊人,且“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对当时的军事科学技术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无疑,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文学家,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才干。但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大军事家,颇有些逊色。因此,率尔操觚,写出自己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师友。 一、曹操在一般战斗中不仅有投降、逃跑的打算,而且有多次冒险的表现 一九五九年,全国学术界讨论曹操时,不少专家认为他是个杰出的军事天才,老练的军事统帅。这种说法,当然有某些根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说:  相似文献   

6.
曹操作为建安文坛和建安风骨的典型代表,其文学成就被后世所认可。然钟嵘《诗品》却将其列为下品,引发后代诗评家的许多争论。本文认为钟嵘在"风力"与"丹采"二者之中更重视后者,曹操诗却不符合这一标准;钟嵘评诗"止乎五言",而曹操诗歌成就主要在四言诗;曹操五言诗均属乐府诗,尚属"汉音",不是钟嵘关注的文人五言徒诗;后代对曹操的接受是一种非纯文学的接受,曹操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从事文学创作,其文才在很大程度上为其政事所掩,这也是其文学家身份并不为钟嵘所充分重视的一个原因;后代对曹操诗的等级品评有非议的属于少数,从而也反证钟嵘的品评在当时及后世批评家眼里是受到认可的。  相似文献   

7.
古典文学教学内容存在大量可比较因素,如果教者抓住这些可比较的内容,正确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就会提高同学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古典文学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有一些体会,现在谈出来与同志们探讨交流。在古典文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讲授一部作品,与另外作品进行比较 我在讲授《三国演义》时,与《三国志》进行比较,与《史记》等书进行比较。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时,极力描写他用兵如神。他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更主要的是一位军事家。他既能制定军事方面的战略原则、方针政策,又能指挥具体战役,而且每战必胜,有超人的指挥才能。作者甚至把诸葛亮写成天文学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他能预知天气的变化,制造木牛流马。而《三国志》却不是这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后人则根据陈寿的话说诸葛亮“长于政而不长于军”,说他主要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位军事家。如果说他也懂一点军  相似文献   

8.
试论曹操的儒家思想王云林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作为一个多才多家的曹操,对其思想的研究者大都认为曹操是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也即认为其思想倾向属于法家。笔者认为,曹操的基本思想是儒家,这是贯穿于曹操思想中的主旋律,这种看法是比较切...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曹操曾对其劲敌孙权赞叹不已,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敬佩之意,溢于言表。曹操赞赏孙权不是没有原因的。孙权确是三国鼎立时期和曹操、刘备尚可相当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孙权执政的五十二年内,他积极推行法家路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以及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作出有益的历史贡献的。正因为这样,后代的一些有抱负的人士希望有孙权式的人物出世。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面对南宋统治者执行投降卖国的儒家路线,曾发出了:“千古江山,英  相似文献   

10.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看三国英雄,曹操实属胸怀大志,文韬武略之辈。曹操曾经叱咤风云,但他死后骂名最多。从北宋的时候,人们就非常痛恨他。到了《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更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今中外的军事史上,不同军事路线的产生,总要有不同的思想路线作为其理论基础。“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也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军事路线认识论上的根源。而与之相对立的法家军事思想,一般总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作为其思想基础的。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军事家曹操的军事思想就是如此。曹操在其进行的长期的统一战争中,提出“量敌而动”“因敌而制胜”的主张;强调“战在我,非在贼”,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阐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说明了他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2.
曹操《孙子略解》的兵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中国的兵学领域也影响深远。他的兵学著述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其他兵书的集抄,二是基于个人军事思想的创作,三是对诸兵家经典的注解。除《孙子略解》外,其他各书皆已亡佚。曹操单独将"十三篇"注解流传,恢复了孙武"兵经"原貌,纠正了人们对《孙子》认知的混乱。曹操《孙子略解》的特点,一是主旨鲜明,行文简练而切要;二是立足人事,贯彻理性精神。可以说,在对一些关键篇章和字句涵义的把握上,曹操最能得《孙子》之真谛。  相似文献   

13.
曹操于207年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事业。曹操这一功业的实现与其杰出的军事斗争谋略密切相关。在曹操创业之初,其军事斗争谋略并不成熟,发生了诸如征徐州那样的重大失误。196年之后,曹操集思广益,依靠众谋士进行科学化的决策,形成了远交近攻、分化对手、先弱后强、慎谋袁绍、先北后南、全定河北等功效特别显著的军事斗争谋略。  相似文献   

14.
论曹操的“奸”与“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奸雄”是曹操的主体性格 ,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 ;他的性格非常丰富和深刻 ,是由多种情致和各种才能构成的。仅就他的主体性格 ,也由“奸”与“雄”两个方面构成 ;他既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绝代奸雄 ,又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二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 ,“成雄”是其目的 ,“施奸”是其手段 ;不“奸”难以成“雄” ,为了“成雄”则不择手段。小说不仅写了他“奸”的一面 ,更写了他“雄”的一面 ,还写了他的其他性格特点 ,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略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张道英曹操不仅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对其为政治家,史学界所论颇多,但仁智所见非一;对其为军事家,人们虽无些许歧见,而所论又非详也.中国古代不乏杰出的政治人物,但象曹操那样一身二任,既多政治建树又长...  相似文献   

16.
曹操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今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曹操的法家军事思想,吸取历史的经验,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加深对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认识和批判,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东汉末年,由于反动统治者推行了一条尊儒反法的路线,一小撮豪强世族与外戚、宦官把持了朝政,使得政治极端腐败,阶级矛盾剧烈激化,终于导致了黄巾农民大起义。  相似文献   

17.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个有作为的法家人物,他不仅执行了坚持统一、反对割据,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路线,成为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在几十年的统一战争中,他还竭力推行了一条法家的军事路线,积极实践并发展了先秦法家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军事思想,建立了一支能攻善守的军队,胜利地进行了统一中国北方的战争,从而表现了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三国时期一个最有打仗本事的人,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字盂德,沛国谯[qiáo瞧](今安徽亳县)人。生于公元155年(东汉桓帝永寿元年),死于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他出身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祖父曹腾是个地位很高的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历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等职。 曹操二十岁时由州郡荐举为孝廉,先后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在今河南省清丰县  相似文献   

19.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瞧) (安徽亳[bó博]县)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因而为世族豪门所轻视。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推行了一套法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学家的曹操,对文学发展的作用与其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一样,都是巨大的。由于环境、思想的变化,他勇敢冲破传统的藩篱,大胆吐露真情;他志向高远,富于理性思考;他喜好书法、音乐,并有较高的造诣。这使他成为一代文风的开创者,成为建安文学的实际奠基人,成为历史上并不多见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超世之杰,对当朝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