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政治生涯中渡过。虽然五四时期他首先举起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以激进民主主义者著称于政治思想界。但是,他涉足政治活动并非始于此时,而是在辛亥革命之前。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陈独秀,就冲破封建主义思想的禁锢,投身于爱国革命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他的这些早期活动,为其五四时期的斗争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弄清陈独秀在这一阶段的思想,有助于对他的一生作出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西藏文明起源较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和金属时期。旧石器时期,西藏已经出现早期人类的活动;新石器时期,西藏文明有较大发展,已经形成了聚落;金属时期,西藏出现了阶级分化,各种小邦林立,部落政权产生,一种有别于村庄聚落的居住形态——堡寨出现,堡寨成为城市的雏形。随着小邦间相互争雄兼并,西藏逐渐形成三大部落联盟,在这一时期,西藏早期的城市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和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不久,伪大同元年(1932年)七月五日,以伪教令五十六号公布《旗制》,这是日伪时期统治东北蒙旗地方最基本的法令。《旗制》的主要精神是,“在蒙古唯一之政治单位为旗。旗为一种自治行政区划”。“旗制”的特点是彻底废除清朝以来的王公制度、扎萨克制度或总管制度,代之以流官性质的旗长;废除盟制,旗隶属于伪兴安各分省(后来是伪兴安各省),由伪兴安局(后来依次演变为伪兴安总  相似文献   

4.
刘良海 《东岳论丛》2006,27(5):153-156
人的活动是根据活动目的和手段而展开的,“目的—手段”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范式,人的活动就形成了特定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是人的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表现了人的活动的特点及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所形成的虚拟空间,使现实的人成为一种非实体的人而存在,使人们的活动可以脱离现实的方式而以虚拟的方式进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活动和活动方式,即网络活动与活动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模式,是活动方式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就表现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铭旌作为亡人灵魂的宿归和生者精神的托体,在家奠吊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又因为铭旌“各以其物”,所以它作为祭祀的一种符号,其含义实质上却在旗旌之外,铭旌起源于先秦的旌旆制度,常、旃、旗、旗、旒五种旗帜,和辨别尊卑的旌、物以及的象征注羽的褪、旌,这些在先秦时期只有在君统范围内才可能出现的象征权力、尊卑的符号,逐渐衍变为后来的铭旌制度,从这种变化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它所承载的三层政治含义:其一,铭旌的推广与昭穆的异化在本质上相同,都经历了一个由君统走向黎庶的过程,但是他的机体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通过固定的符号来象征权力;其二,铭旌是沟通死生两端的桥梁,是死者生前所拥有权力的延续,在祭祀程式之外,这种符号所表达的权力并不会因为肉体的死去而消失,这正是昭穆制在祭祀中的突出体现;其三,铭旌在祭祀仪制中不仅有辨长幼尊卑的功能,更能开启敬畏之道,尤其是在家族政治力层面上,作为亡人的化身,铭旌也能起到敬宗收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波  魏中海 《东岳论丛》2000,21(2):25-28
20世纪的中国以开放意识走向世界。在 2 0世纪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 ,出现了三位历史巨人 ,形成了三面旗帜。孙中山主要于 2 0世纪初形成其开放思想 ;毛泽东主要在 2 0世纪中期形成其开放思想 ;邓小平主要于 2 0世纪末形成其开放思想。他们的开放思想在 2 0世纪的不同时期代表了中国开放意识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总书记这个讲话.明确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八旗的产生时间和旗帜颜色,中外史学家,历来因袭:《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奇实录》、《八旗通志》……等官书所载:产生于1615年(乙卯)的建州汗国努尔哈赤时代。颜色是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白、镶白、正兰、镶兰的正(整)、镶(厢)八旗。可是,据一些文献资料记载,并对之分析证明;上述八旗产生的时间和旗色,是在清太宗皇太极时代。八旗制度是建于建州汗国努尔哈赤时期,但努尔哈赤时的八旗旗色,是黄、红、白、青(蓝)色画龙的四旗和黄、红、白、青(蓝)色无画龙的四旗。由这样的八旗变为皇太极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时期的"勤王"及其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勤王"旗帜是在十六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本文以前凉、前燕为典型比较说明"勤王"旗帜出现、发展至结束的进程.通过对在不同阶段其政治功能的分析,加深了对汉族地方政权及北方民族政权政治体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交往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地位。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中,交往活动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属;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交往活动不仅是一种独立于生产活动的实践形态,而且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前提、目的和主要方式。因而,交往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实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8,(4):142-149
金兆燕《旗亭记》创意为其幕主卢见曾所提供,又有卢见曾抢夺"署名权"并进行改编的系列风波,这件事实际关系着乾隆时期幕府文人的生存境况与入幕动机,后人对此保持着一定的关注。通过梳理《旗亭记》作者金兆燕的就幕经历,可观察当时文人通过文学作品与文学活动向幕府集中的现象;从卢见曾与金兆燕对改编《旗亭记》的不同态度入手,可审视幕府创作性质的变化。在此前提下,以《旗亭记》的盛行与金兆燕的人生选择为切入点,论证乾隆时期扬州文学的职业化,探析职业化幕友文学与自生的文人文学之间存在创作基础上的根本矛盾。金兆燕与《旗亭记》创作上的矛盾性,正是文人追求与幕僚身份的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对北元政策管窥雪岩洪武三年(1370)5月,明将李文忠率部攻克应昌,俘获了元惠宗嫡孙买的里八刺等人,6年,买的里刺等人被送至明朝京师。明太祖朱元璋利用这个契机对北元君臣、故元势力展开招降活动,形成了洪武朝前期对北元政策的一个焦点。洪武元年,元惠...  相似文献   

13.
排调,是古代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一种相互调侃取乐的风尚。排调活动源于先秦和西汉,风行于东汉末年和三国,至两晋和南北朝则达到鼎盛。三国时期,皇帝、大臣都积极参与排调活动,排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娱乐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技巧。排调活动是两汉俳优表演、经学辩论和豪族意识等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后来相声、小品、谜语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先进思想相结合的一种崇高时代精神,代表了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自觉把学雷锋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群众性志愿活动和党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去,努力构建学雷锋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使雷锋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论虚拟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社会是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中展开活动 ,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改变了社会结构 ,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社会存在的新形式 ;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 ,形成了人类的虚拟生活方式 ;改变了人类思维的社会基础 ,形成了人类的虚拟思维方式。使虚拟化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为社会哲学提供了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元代蒙古统治者在云南建立“行省”,使之纳入中央封建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在设置路、府、州、县的同时,对大理旧政权及其他民族上层实行招降与利用的政策。云南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元王朝的继承者明王朝更大力经营云南,其统治云南的260多年成为云南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最重要时期之一。经济的发展引致了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民族、人口构成的一系列变化。这一情况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本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塞尔指标描述了区域差距变动状况 ;根据指标所显示的区域差距发展阶段性 ,利用四因素的区域差距影响因素框架 ,分阶段研究了不同时期区域差距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 ;影响区域差距的四因素分别是 :投入要素的量和质 ;要素配置效率、要素使用效率、空间格局变动 ,在不同时期 ,这四种因素的重要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建国58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9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但民主社会主义执政的经验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论述,概括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全部实践的普遍本质,引领着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一切方面的共同主题.反映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现实历史活动的最终指向,指明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途径,不仅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在旗帜问题上,还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四大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20.
论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在农民运动中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以其辉煌的业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这时期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取得伟大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得力领导,农民群众的主观努力,同时也是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尤其是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