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及其地方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月红  方伟 《中国藏学》2005,3(3):31-44
一部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史,既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也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自我完善和发展史。建国以来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赋予了西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同时成为西藏地方立法的主体。西藏地方立法为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而产生,随国家立法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而推进。西藏地方立法遵循我国一般地方立法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即立法统一、从西藏自治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民主立法、立法法制化等,并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而历史的结合。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历史经验。而且,其制度化、法制化越深入和广泛,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就越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格珍 《西藏研究》2009,(3):11-18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全面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其成为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总结60多年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验和40多年来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我们有两条基本的经验启示:一是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二是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对不适合当前实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做法进行调整、充实、发展.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和精神作为不断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得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统一的,在西部大开发中可以相互补充,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是西部开发政策,西部开发政策代替不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西部开发中要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确运用自治权,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组织形式、实现形式、自治机关民族化和自治机关设置、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及政策等方面讨论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有其确立、发展、完善的过程.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典范,综观其历史,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与回顾,对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2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白皮书以大量详实、准确的事实和数据,系统介绍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现状,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据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怍出的共同选择。为此,国家民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月28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有重大突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有重大突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3月2日,民族画报社、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发表座谈会。 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状况,重申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向全世界昭示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表明了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是一个正确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20年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认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有着伟大的理论创新与辉煌实践,应始终不渝地坚持与实践下去.同时,针对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探索、实践研究和创新发展,以探讨进一步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处理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国家的政治整合能力和边疆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和基本形式、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论述了新中国建立5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把法律的原则性具体化、可操作化.<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颁布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积极贯彻落实<规定>,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党90周年以来,散杂居民族理论政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制定散杂居民族政策法规,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扬弃"民族自决"与"联邦制",正确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民族乡(镇、区)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分离出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新突破;确立与发展散杂居民族理论政策,丰富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重视散杂居民族问题,推进散杂居民族工作,对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用特殊措施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方面.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完善和充分行使问题,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明 《民族研究》2003,(1):9-18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括农村区域自治 ,也包括城市区域自治。在城市化浪潮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从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转向扩大城市区域自治的新阶段。城市化暴露了原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欠缺 ,即在城市区域自治的单位上 ,它仅有与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市 ,缺少与省、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自治市 ,不能满足中小民族、小聚居民族的城市区域自治的要求。在行政区划单位体系中增设自治市 ,是消解城市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矛盾与冲突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自治权”问题展开探讨 :“自治权”的基本理论概念应该准确定位 ,并指导实践 ;民族“自决权”和“自治权”有根本的区别 ,不能混淆 ,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现阶段对“自治权”和“少数民族人权”的理解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政治理解和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理论突破和发展,主要有关于民族关系性质和特征、民族问题实质、民族工作根本任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王德强  史冰清 《民族研究》2012,(2):13-22,108
本文以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藏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情况与民族关系作了相关考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关系的和谐呈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相悖,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寓于国家认同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当代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并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青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状况,没有形成单一民族自治体制,自治区行政建置表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族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包括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建立的乡一级基层行政区域。无论是从民族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所依据的理论看,还是从几十年来民族乡的实践看,民族乡都与一般乡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出自治的性质。属民族区域自治性质的乡级基层政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为此,本文建议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明确规定民族乡的这一性质和地位,以利于做好民族乡的工作,保障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