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能源及煤炭工业发展战略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是能源工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发展的永续性和替代性,当今世界能源发展战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效率—替代—多极化”战略。我国正处在能源结构大调整时期,文中提出了我国能源及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
能源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四化进程。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能源工业先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能源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其他工业,致使我国能源经常处于紧缺状态,有时甚至形成能源危机。198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工业下落过快,能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有所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源已经饱和,已超过了市场需要量;更不意味着能源长期滞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相反,从今后长远发展看,从我国的国情、国  相似文献   

3.
孙越崎传略     
孙越崎是中国2 0世纪著名的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中国近代能源工业的主要奠基人。通过对孙越崎一生的能源实践活动和各个时期任职情况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他对能源工业的一系列建议和实践活动奠定了我国近代能源工业的基础,并对现代能源工业向科学化、民主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金融资源配置对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资本要素。笔者在宁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宁夏能源金融与能源工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金融部门在支持宁夏能源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宁夏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有可能引发一定的金融风险。只有防范和化解能源金融风险,才能实现宁夏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与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基于2000—2009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VRS模型测度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的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利用效率呈现出阶段性和区域性差别,我国能源的生产效率总体偏低且不同省份之间的能源生产效率差别较大,我国能源企业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利可图。因此,应该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行业整合、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改善固定资产投资与能源生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发挥灌木优势推动我国能源林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木具有抗逆性强,适生区广,用途多,见效快等优势。开发灌木能源既可以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工业的发展,缓解我国未来能源的压力,又能促进生态脆弱地区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改善生态环境,因而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概述了国内外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现状,提出了灌木能源产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和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关概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对能源及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作出了科学的界定,给出了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能源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从1978年到1988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3%,而能源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3.2%。照此发展,到2000年将出现跨世纪的能源供求“大裂谷”。因此,石油企业(油田企业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能力和活力的发挥,对于能源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按行政区域划分,目前我国有16个陆上油、气田生产企业。然而,在双重体制并存的宏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能源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人类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不断寻找既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利用方式。这就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有开发利用前景和技术最成熟的一种可再生能源,风电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工业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状况,对风电产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详细预测分析,针对目前国内各界投资风电产业的热潮,比较全面的总结分析了风电产业存在的宏观环境风险和微观个体风险。认为我国风电产业存在巨大的投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投资风险,投资风电产业必须经过仔细的论证和周密的安排,这样才能保证风电项目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营,从而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和谐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高了综合国力。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拉动了能源消费需求的迅速增加。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而对于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的我国来说,探讨未来能源工业如何支撑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疆能源工业已成为金融业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但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单一,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很难满足能源工业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文章提出,应依据产权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更新融资思路,发展采矿权融资等新融资方式,不断拓宽能源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应针对能源建设不同阶段资金需求特点,确定相应的有效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运用相应的软件模拟预测我国2015-2020年的能源消费需求。为了满足能源需求,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引进碳排放税。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安全性分析(一)--能源结构安全性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均衡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过分依赖煤炭能源以及能源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频繁变动等是造成我国能源结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树立能源结构安全的发展观,减少煤炭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过大比重,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使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相适应,是增强我国能源结构安全性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排CO2的紧迫形势下,世界出现了能源变革和低碳发展的潮流,强化节能和能源结构低碳化已成为大国能源战略的共同选择.我国当前工业化阶段能源需求较快上升的趋势,也带来严重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局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我国新形势下的能源战略要有创新的思路,要引导和调控需求,大幅度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出效益,同时加强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等低碳能源,促进能源体系清洁化和低碳化,并且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以多元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因此,为实现我国能源发展高效、安全、清洁、低碳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能源体制和市场机制改革,转变发展观念,顺应世界能源变革潮流,增强低碳发展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民正在邓小乎同志巡视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鼓舞下,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迈上一个新台阶。石油工业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能源工业部门,也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石油工业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之一,是利用外资贷款,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当然,发展石油工业,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必须建立在我国自己力量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的未来:结构优化与多样化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为主。本文讨论了中国能源结构的变迁过程以及能源结构变动刚性的原因 ,探讨了能源结构中煤份额降低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能源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伊始,我国就大面积出现能源供给紧张,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及其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同时,能源供给和需求在结构和地理分布上的不合理,也加剧了能源供给紧张。因此,必须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开发、推广新技术,降低能耗;鼓励和支持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促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完善国内能源供求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9.
日本节约能源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有着从高耗能产业向节能型产业发展演变的过程,他们节能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尽快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从节能入手思考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的对策: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加大节能经费投入及节能技术研究推广体系的建设;细化节能法规,完善相应的金融、财税奖惩制度;强化全民节约意识,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20.
从产业组织看中国能源工业的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工业属于国民经济当中的自然垄断行业,自然垄断行业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因此需要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动能源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以提高能源工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从产业组织的角度阐述了对能源工业产业规模、市场集中度、竞争体制等方面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