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情况下,台湾"国家认同"出现政治偏差,统独取向出现严重错位,这一情况表明了台湾"国家认同"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表明了正确引导和重塑台湾"国家认同"的重要性、迫切性。在影响台湾"国家认同"的诸多因素中,"台独势力"的影响最为恶劣。在"台独"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钢琴演奏技能培养中的阶段性心理特征崔艺舜钢琴演奏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的心理特征。由于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这在演奏技能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发展阶段。钢琴演奏技能形成过程:第一...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战后初期、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运动的支持自始至终、不遗余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在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内心深处形成了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是诱发其支持"台独"运动的历史原因;2.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视台湾为日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并把支持"台独"运动作为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有效途径和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为驱动其支持"台独"运动的现实原因,也是主要原因;3.台湾当局设立秘密"专案基金"拉拢即大搞"金钱外交",是诱使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运动的经济动因.  相似文献   

4.
论台湾文化的特点和汉文化在岛内传播发展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中国大陆移民世代辛勤开垦的宝岛.中国大陆移民台湾先后有三批,其中第三批即汉民族的移入至关重要.纵观台湾文化发展的历程及其种种表象,大致可归纳出四大特点:古老性、迟发性、多元性和同源性;汉民族移垦台湾,汉文化在岛内的传播与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的历史阶段:萌芽期一奠基期一发展期一苦斗期一繁荣期.事实证明:台湾文化尽管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它与祖国大陆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是中华文化的自然延伸与发展."台独"势力推行"文化台独"政策,妄图在文化领域搞"去中国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甲午战争后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积极推行“去中国化”的“皇民化运动”。“皇民化”中培植起来的“皇民”成了战后“台独”的骨干分子,日本成了“台独”的源头和主要活动基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右异势力一直视台湾海峡为自己的生命线,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从事分裂活动,扮演了台海危机幕后黑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战后 ,海外台独势力活动在日本和美国兴起。 5 0— 6 0年代 ,日本的“台独”团体在海外台独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主要有两种势力 ,即所谓的“皇民化台独”和“社会主义派台独”。海外台独既有联合 ,也有斗争。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和去日本的台湾留学生的逐渐减少 ,日本的台独势力也慢慢的衰落 ,最终成为美国台独势力的附庸。  相似文献   

7.
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由来已久。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既在台湾岛内豢养出一批具有浓厚“日本情结”的“台独”分子,也在战后日本国内形成一股具有浓重“台湾情结”的“台湾帮”;二是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视台湾为事关日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并把支持“台独”作为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有效途径和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三是台湾当局设立多个秘密“专案基金”对日本右翼势力进行拉拢。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发展是在推进国家统一过程中的发展,这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反映了当 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最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统一方式是“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当前只有制止台独势力,排除 两岸和平统一的各种干扰,才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更好促进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台独基本教义派"是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障碍,在历经"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的启蒙、民进党新潮流系——"台独联盟"的合流、"建国党"的崛起、"台联党"——陈水扁的延续、"时代力量"的世代交替等不同时期后,形成当前以民进党新潮流系、游(锡堃)系与"时代力量"为代表的"台独"第三势力局面。"台独基本教义派"以频繁创建"台独"政党团体、栽培青年人、创建教育医疗事业等途径提高"台独"影响力,进而影响台湾政治生态的走向。有效地界定与评估"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影响,有利于对台工作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反独"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台独史观”在“民族叙事”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着“压迫与抗争”这一主题,将台湾历史歪曲为所谓“中国人”对“台湾人”的“民族压迫史”。而在“台独史观”对明郑台湾史的论述中,该主题则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弱化再到强化的过程。从早期将郑成功和明郑政权污蔑为与荷兰、日本一样的“外来殖民政权”,到民进党初次执政时期转而鼓吹明郑政权在台湾“独立建国”的“东宁建国论”,再到如今大肆攻击郑成功和汉族移民“压迫屠杀台湾‘原住民’”的“原民史观”——这种转变,揭示了“台独史观”的“民族叙事”本质,就是“反中国化”和“反中华民族化”,只是迫于台湾人民的强烈中国认同,才一度对其进行弱化。如今,随着“台独”势力的得势和“台独”思想在台湾民众中的传播,“台独史观”也逐步撕去其伪装,开始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迈进。我们必须对“台独史观”的这一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并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陈水扁等"台独"势力却一意孤行,一定要为台湾独立制造所谓的"事实证据",并不顾岛内大多数民众及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策动"3·20公投".今就"公投"与"民族自决"的关系及"公投"的惨败,驳"台独"谬论.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的台日关系经历了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三个时期。李、陈时期从"台独"政治需要出发,在对日关系上,政治上谋求突破"七二体制",安全上谋求缔结军事同盟。马英九上台后,政治上回归"九二共识",安全上拒做"麻烦制造者",基于主流民意和民族认同,把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作为政策的优先方向,同时强调与日本的"特殊伙伴关系",台日关系由"结盟"走向务实合作。本文的视角立足于冷战后台湾当局的对日政策,据此考察分析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的台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且是国际冷战的遗留问题,其性质具有复杂的双重性。忽视台湾问题的双重性,必然造成制定对台政策上的某种偏差,不利于在反"台独"斗争中争取主动权。"一国两制"构想运用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成效,取决于人们对台湾问题性质的正确认定,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而这些对策必须建立在对决定台湾问题性质的诸种要素的正确估价之上。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了"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5.
民宿是乡村旅游的住宿产品,以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情味为特点,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关联民生的旅游新业态。整体上我国民宿发展及研究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中台湾地区民宿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由"容器"上升至"磁极",处于成熟阶段,其发展亦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指导与推动。因此,借鉴我国台湾地区民宿研究的内容、特征探讨、分析民宿研究与民宿发展互动的规律,进而辨清我国其他地区民宿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学者的"智库"作用,有效指导民宿的集聚效应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民进党的“台独”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其执政所难以突破的结构性困境,“台独”意识形态不仅使得岛内政局动荡,也使得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并对东亚乃至世界和平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民进党究竟能不能抛弃“台独”党纲,实现彻底转型?这一问题牵涉的因素相当广泛,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政党转型问题,如台湾社会能不能走出历史的悲情,台湾民众如何选择和确立自己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问题,美、日等国际因素对台湾问题解决的阻扰问题等等,但最根本的是台湾民众的民心向背问题。在判断民进党“台独”转型可能性的时候,只有紧紧抓住这些因素,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新文学史的叙述向来难摆脱民族、政治的纠葛,或以政治上的反共、解严为依据,或以文学思潮上的写实、现代、后现代为依据,或以文学社团的成立为依据。本文仅对目前可见的几种分期,加以描述,并略做检讨。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分期,不应该被简单划分为一个殖民统治时期,目前较普遍的一个分法,是将日据台湾新文学划分为三阶段,第三阶段从1937年中日进入战争前夕到日本战败的1945年,几乎没有异议。战后台湾新文学史的分期,各论者亦有不同的看法及理论依据,最为常见的是以十年为断的分期法。唯每一种主观的论述,各照一隅,互有得失,台湾近百年的新文学究竟该如何分期、如何叙述,有待于作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层次综合指标体系与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所综合集成的两岸经济整合指数,是度量与分析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程度与演变情况的有力工具。结果显示: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经历了从物——资金——人员不断升级的演变过程,目前已进入包括物流、资金流与人流等多种经济要素共同推动的整合阶段,但还处于功能性整合层次。两岸经济整合是受比较利益驱动、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两岸政治关系是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两岸经济整合已处于制度性整合的临界点,两岸经济制度性整合的前景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9.
选取发生在1958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为案例,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处理台海危机的具体决策过程的细致考察,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公众舆论在美国对台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在危机爆发的最初阶段,公众舆论对台海危机可能引发中美之间的战争的高度担忧,使艾森豪威尔政府处理台海危机的难度加大,不得不将重点之一放在平息和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危机的第二阶段,在公众舆论压力下,艾森豪威尔政府试图寻求避免因沿海岛屿问题而卷入冲突的解决之道;最后阶段,艾森豪威尔决定派国务卿杜勒斯亲赴台湾,以公众舆论为主要理由之一,最终压蒋介石从沿海岛屿收缩兵力,并保证今后不主动挑衅大陆。  相似文献   

20.
台湾儒学兴起于明末清初,上个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台湾经济的腾飞,台湾儒学的发展和影响也相应得以迅速提升。大陆方面的学者大规模对台湾儒学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大量研究台湾儒学的论著和期刊文献的出现,表明了学者们开始重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作用。大陆出版发表的研究台湾儒学方面的资料(包括台湾学者的作品),既涉及对台湾儒学历史发展的研究,也包括对台湾儒学现状的研究和对台湾儒学前景的研究等,对于加深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相互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