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顾客消费已从基于产品的功能性消费向基于服务的体验性消费转变,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必然手段。在分析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并从产业和企业两方面给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越来越依赖服务要素实现价值增加和获取竞争优势,服务创新理论能够指导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实现服务化制造的目标。根据服务创新理论的技术创新、流程创新、传递系统创新、客户界面创新等理论,提出服务化制造的技术驱动模式、服务扩展模式、服务专业化模式以及服务平台模式,旨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却大而不强。受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制造水平的影响,装备制造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下降也导致行业增长速度放缓。在云服务环境下,应运用云计算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实现装备制造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营销的服务化转型,进而促进和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基于企业顾客态度视角,以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共215家服务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制造业企业秉持的顾客价值态度如何对制造业“服务悖论”现象构成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服务提供能够改善企业绩效,但绩效的改善与提升会受到制造业企业对待顾客态度的影响与制约,即制造业企业“服务悖论”现象的生成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过程中所秉持的顾客价值态度存在强相关关系;制造业企业在服务化战略转型过程中若能假以顾客情感嵌入,将对制造业企业建构稳定的顾客关系、塑造顾客业务忠诚、触动顾客对企业所期待的业务行为倾向以及有效遏制制造业“服务悖论”现象的生成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能力理论,从交易成本和资源能力的综合作用分析资产专用性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并利用2018年1808家中国上市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目前显著负向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水平,而服务文化、员工素质、企业规模和上市年限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化水平。为此,政府应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企业自身要重视服务文化培育和员工素质提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服务化转型的成本,减少服务化转型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服务化是全球一体化经济的特色和着眼点。云计算是IT产业自身服务化转型的成果,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撑,其形成思想和历史变革过程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也极具借鉴意义。深入剖析云计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模式、方式和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归纳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并从政府引导、企业自身生存和产业群协调3个层面给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投入服务化还是产出服务化来看,中国制造业已出现明显的服务化趋势,但整体服务化程度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因素存在差异:市场竞争强度越大、服务经济水平越高,投入服务化程度越高;资源依赖性越强、国有及国有控股比重越大,投入服务化程度越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上市时间越长、服务业务盈利能力越强,产出服务化程度越高。从地理位置和行业属性来看,东部地区的服务化趋势更明显,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更高。要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必须优化竞争环境、完善政策制度、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推动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考察了2006—2019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民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底层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引导和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产品服务化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未来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从以提供有形的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以提供与产品相关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创造模式。利用文献分析法,从产品与服务之间关联及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联两个层面,对产品服务化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双循环经济新格局意义重大,而中欧服务贸易则会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上,中欧服务贸易能够通过直接效应、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并通过资源转移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H-O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欧服务贸易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分行业而言,中欧服务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中欧服务贸易能够推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却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无显著正向影响;中欧服务贸易提升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却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无明显正向影响,并显著抑制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基于行业异质性,进一步探究行业特征下中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存在研发投入门槛效应与国有化水平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