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逻辑史研究之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以《墨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名辩逻辑究竟属于何种逻辑类型?这是近年我国逻辑学界争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不打算讨论中国古代名辩逻辑是不是形式逻辑,只想就有些学者提出的“中国逻辑史应以中国古代的传统形式逻辑思想作为主要和基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这一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笔者以为,既然是“中国逻辑史”,那么,循名责实,其研究对象就应当是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就是说,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关逻辑问题的思想、理论,都应当纳入中国逻辑史的视野。“中国逻辑史”不等于“中国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逻辑学界,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曾对如何改造、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展开了热烈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在七八、七九和八一年全国逻辑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逻辑室一些同志带头提出了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好,反映了时代精神。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实际上是关于如何改造、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问题讨论的继续。大家都感到传统逻辑已经同现代科学思维不相适应,它有很多缺点,需要改造、丰富和发展。怎样发展呢?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形式逻辑现代化就是要符号化,现代逻辑就是数理逻辑。也有的主张建立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逻辑,也就是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统一起来。甚而有的主张把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统一起来,建立统一的逻辑。还有的同志提出了形式逻辑必须与自然语言结合起来,要研究自然语言的逻辑……可见,大家的认识是不统一的。从当前逻辑学界来看,尊重国内外逻辑学科发展的现状,从实际出发,从现代思维实践出发,求大同,存小异,把更多一些同志的意见大致统一起来,以便更好的合作,是有利于逻辑科学发展的。现仅就形式逻辑现代化涉及到同数理逻辑、辩证逻辑、自然语言逻辑、应用逻辑的关系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逻辑方法论的思想,包括形式逻辑方法论与辩证哲学的逻辑方法论两个部分。本文专论后者,对前者将另文论述。 逻辑方法论所涉及的是理论思维中带普遍性的认知观念与认知规范。而形式逻辑方法论与辩证哲学的逻辑方法论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相容的。 本文不是研究毛泽东同志哲学方法论的整体,而只限制在属于逻辑规范的方面。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辩证哲学的逻辑方法论的建树,这方面的思想十分丰富,大体包括总体构思、理论思维过程的基本逻辑模式与理论思维的基本方法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传统逻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是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得以形成的。据一些西方逻辑史家们的研究,它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古代逻辑,其中最辉煌的成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词项推理逻辑理论和斯多葛的命题推理逻辑理论;(二)中世纪逻辑,这个时期传统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得到了发展;(三)近代逻辑,从十五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间,传统形式逻辑虽然长期陷入停滞状态,但随着新科学的出现而有经验方法论的兴起和发展,培根和穆勒成为这个时期最有影响的逻辑学家,创建了归纳推理的逻辑理论。纵观传统逻辑发展史,无论是对逻辑的理解,还是对逻辑内客范围的确定,以及对逻辑原因的阐述,无不经历过不断扬弃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应把握如下三点:一是中国古代有着不同于西方形式逻辑的逻辑思想;二是正确理解"据西释中";三是将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放在思想史的大背景上进行的同时,我们也要坚持中国古代逻辑作为一门学科本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汪奠基先生在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创造性见解有四点:(1)中国逻辑史具有人类共同的思维形式,但它具有中国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2)"名辩"学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属于非形式逻辑的范围;(3)"推类"是中国传统推理的主要形式;(4)研究中国逻辑史不仅要研究人文历史的资料,更要重视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发展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逻辑史研究,存在特殊和普遍、同和异、肯定和否定等方法论问题,关系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向、前途、结果与科学性,亟需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对形式逻辑作一初浅的界说,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几个有关的问题.一、形式逻辑及其研究对象17世纪末,波尔·罗亚尔的逻辑问世,这是一本修道院学生用的逻辑教科书.该书论述了名词、命题、推理等.在推理中既包括了三段论,也包括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此外还论述了方法论,其中涉及到了归纳推理.这本书对以后逻辑教材的编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式逻辑,既包括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也包括归纳推理,这似乎可以说是从波尔·罗亚尔逻辑开始.这种形式逻辑是一个教科书体系,演绎与归纳虽是不同的科学体系,但作为教科书,没有什么不可以把它们编辑在一起的.本文所要界说的形式逻辑就是这种包括传统演绎与归纳在内的,教科书体系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非单调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人们提出了“究竟什么是逻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两种不同回答,形成了逻辑学的两个学派??抽象逻辑学派和具体逻辑学派。抽象派主张逻辑学是研究有效论证的科学,具体派则认为逻辑学是研究好论证的标准的科学。前者把论证的有效性看做是完全从其背景中抽象出来的,是研究基于零主体的人工语言论证的分析与评价,实际上把论证评价标准局限于演绎逻辑或单调逻辑范围之内,并把归纳推理、回溯推理和各种实践推理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后者则认为论证评价需要考虑其运用背景或论辩目的,研究的是基于多主体的自然语言论证的分析和评价,涵盖了各种形式实践推理的研究,并把论证评价的标准扩充至了修辞学范围。如何划清逻辑与修辞在论证评价中的作用范围呢?非形式逻辑学家们似乎正在做这项工作。该文在把论证分为作为静态成品的论证和作为动态过程的论证两大类的基础上,把非形式逻辑区分为形式论辩学派和语用论辩学派两大学派,分析了非形式逻辑的理论来源、基本特征和研究对象,探讨了非形式逻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困尔敏的主要论点:(一)圆满性、必然性、确实性、概率性等模态概念有两种涵义:逻辑涵义和表示一种允诺作用的执行涵义。后者不变;前者以应用领域为转移,受处境约束。形式逻辑认为这些概念的逻辑涵义不变,企图寻求适用于一切领域的证据标准,这是错误的。(二)形式逻辑把分析性、演绎、形式正确等概念视为同义,这是错误的。(1)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都可以是分析的或实质的;(2)分析性论证只是正确论证的特殊情形(图尔敏没有把他的处境论用到分析性这个概念上来,显然有不一致之处);(3)形式和逻辑正确性都是相对于处境的,与重言式(tautology)无干。(三)归纳推论通常是实质推论,包含着“逻辑跳跃”,因此,形式逻辑以分析性为归纳法的逻辑根据之企图,是徒然的。二对图尔敏的批评:(一)图尔敏主张逻辑家应该研究具体推论问题,这一点是可取的。但不能因而否认逻辑还有一个理论的方面,反对符号逻辑的形式演算并认为正确性也相对于处境而把它归结为事实上的真。(二)图尔敏认为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命题演算等在数学范围以外的用处不大,这是对的;但是他所主张的依赖于处境的经验研究方法并不是某一专门领域以外的人所能掌握的。三极端经验主义和极端理性主义间的妥协:(一)在日常实际推论中,逻辑问题和事实问题常不易分,但必须善于区别二者。为推论找逻辑根据,即在于把它化为分析性的形式。归纳法的逻辑根据也是分析性。形式逻辑运用分析性论证形式能检验论证的健全性。(二)主张形式逻辑管构造分析性的形式,经验科学尽管从真实前提和规律推出真实结论,而介乎二者之间的“实用逻辑”则研究具体推论及其前提的逻辑根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持有三个理念:一是"温情与敬意"的态度;二是"时代意见"与"历史意见"的统一;三是"决定论"与"互动论"的融贯.通过严谨而认真的研究,增强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理论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了解,增强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不断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汪奠基主要研究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西洋逻辑史和中国逻辑史,成果最多的学科是现代逻辑和中国逻辑史.在现代逻辑领域,他指出了传统逻辑的局限性,比如使用含混有歧义的自然语言,无法对命题和推理作出精细的分析,不能把一些正确推理形式包括进来,因此无法胜任全面而透彻研究推理的任务.而要想突破传统逻辑的局限,对命题和推理作出透彻的科学分析和阐述,就需要制定人工语言,深入研究命题的联结词和量词,准确了解多种命题的推理规律,把推理归结为规范的简单步骤,而这就是数理逻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中国逻辑思想史方面,他提出对中国逻辑史的对象研究是"为了尽量吸取历史上的逻辑遗产",因而有意把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放宽一些"是合理的和有意义的.作为学者,他一向重视科学的思维方法.尽管他研究的领域很广,但他一直把对科学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研究放在突出位置,写出了多种有关逻辑和科学方法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杨景亮受五十年代初原苏联学术界关于逻辑的研究对象、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大讨论的影响,在我国哲学界和逻辑学界以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为中心,对形式逻辑的对象、性质、作用以及客观基础、真假对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的探讨。作为革...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充足理由律是否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问题,国内逻辑界在78—80年曾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此后讨论虽少,但从陆续出版的新编形式逻辑教材来看,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较详细地评述了讨论中提出的五种观点及其论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造方法,并对照争论中的各种意见,试图从各个不同角度(包括从现代逻辑角度)证明,经过这样改造后的充足理由律是可以和同一律等“三律”并列,与”三律”既协调一致又互相补充的一条重要的演绎逻辑基本规律.它与“三律”一样,既可以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来表达,文可以用重言式来表达(即可以“形式化”).  相似文献   

15.
胡曲园、陈进坤同志的新著《公孙龙子论疏》(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中国逻辑史方面的专著。《公孙龙子》向来被列为名家之学。它是中国名辩学(逻辑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历代有不少注本出现,但这些注本主要是从语言训诂方面对《公孙龙子》的字句加以注释,较少剖析其中的学术思想成就。现代学者多把《公孙龙子》当作哲学著作看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对《公孙龙子》进行专门研究、评注的著作,《论疏》应算第一。《论疏》把《公孙龙子》主要当作逻辑著作,而不是哲学著作来考察,这首先在观察角度或研究视野上就是一种突破或创新。《论疏》以  相似文献   

16.
从目的来看,逻辑是艺术同时是科学。它是关于正确合理的言论的艺术。它是关于次意念[second intentions]的科学。它是一门实在的科学,然而它不是一门关于实在的科学,因为它不以实在为研究对象。逻辑不是为了研究次意念本身而是为了其他科学的言论的正确性而研究次意念的。逻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它是知识的手段。因为它是为了知识而求知识的,所以它是实践的,又是思辨的。逻辑所研究的次意念各属于理智的三种不同层次的推演:了解〔概念〕、分与合〔判断〕、推理〔推论〕。在每一层次上都有具有形式内容的次意念和具有实质内容的次意念。因此,逻辑可分为第一种运演的逻辑、第二种运演的逻辑、第三种运演的逻辑;又可分为形式逻辑和实质逻辑。实质逻辑按所得结论的确然性和盖然性,分为论证逻辑和辩证逻辑。逻辑是理性在各门科学中所使用的工具。它是一种公共的方法论。不能把逻辑和任何一种特殊的科学方法论混为一谈。逻辑有它自己的一套理论,因此它是理论的。但是理论逻辑终归是有用的,在它被应用时,就有理论逻辑和应用逻辑之分。逻辑可以用来作为论证言论和辩证言论的方法论的工具,也可以为某些特殊科学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中国逻辑史讨论会,于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在广州举行;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同时宣告成立。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筹备组、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山大学、华南师院联合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从事中国逻辑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由于大家对“逻辑”一词的理解不一,  相似文献   

18.
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高一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高一步,这是近年来研究中国逻辑史的同志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1988年于成都举行的和1990年于上海举行的中逻史讨论会都讨论到了这个问题,不少同志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本文原来是我提交成都会议的,曾在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的《逻辑学术通讯》第三期刊载,在上海会议上也曾介绍过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兹略加删改,予以公开发表,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悖论是数学哲学和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金岳霖研究悖论问题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主要思路:一是把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自相矛盾,探讨悖论的特征和成因,提出了”暂拟的解决方法”;二是把悖论归结为一种“形式废话”,试图建立一种“范围的逻辑”来消除悖论;三是把悖论归结为思维认识的“不确定性”问题。金岳霖的悖论观点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传入,形成了辩证逻辑学科.中国现代学者视形式逻辑为形而上学,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为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对形式逻辑的扬弃.马佩先生对此观念的超越体现在:承认传统逻辑的合法性,把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都作为逻辑学研究对象;努力使辩证逻辑从唯物辩证法中独立出来,探讨辩证逻辑的思维、思维形式和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