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王敬华  夏良杰 《理论界》2007,(12):253-255
在政府采购的生命周期内,项目决策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政府采购决策过程包含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决策及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既风险。本文研究了政府采购决策风险识别的过程,按照政府采购决策的程序指出了政府采购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其诱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出了政府采购决策风险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行政过程是公认的实现现代行政民主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与,可以补充行政过程的合法性基础,促进行政过程的合理运作,增强公众对行政权行使过程和结果的可接受性。但公众参与和行政权力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并非所有的行政过程都需要引入公众参与,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进行性质分析和定位,从正反两面考察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寻求行政参与和行政过程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的ISO9000:2000中,提出了“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的质量管理原则。过程方法应用到燃气企业等提供特殊产品的垄断性行业,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过程方法的管理可将企业组织所有的活动关联起来,达到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保证了企业组织活动的可控性、有效性以及持续改进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现代语言学与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新课标》,以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路入手,分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提出过程教学法理论,论述了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作用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意义。帮助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在一些地域范围内,由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物质实体组成的综合有机整体和聚集区。城市社会经济的聚集和扩散是城市发展和演替过程中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聚集和扩散在概念上是相逆的过程,但并非彼此排斥的对立面,而是两个过程在同一城市中不同阶段进行而已。本文前面是对南京城市聚集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后面是对南京城市社会经济扩散过程作了论述,这里扩散是用产业波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的形成过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哲学依据,奠定了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法治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发掘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大力借鉴西方法治优良传统的过程。法治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义利观的支持,因而,就儒家义利观对法治现代化的价值问题展开研究,具有较现实的意义。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过程中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偏废了公共政策的价值追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后果,对于伦理因素的忽视导致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危机,公共政策只有在一定的价值导向之下才能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因此,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对价值因素进行考量并进行有益的价值分析,是构建公共政策的价值理性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宇 《南方论刊》2008,(12):F0002-F0002,I0001
只有创新,才会有活力,才能在发展变革中始终处于有利位置。深圳烟草物流建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不断加强技术、管理创新,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推进现代物流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开拓了新局面,并为其新形势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术传统的延续与断裂--以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晓虹 《社会科学》2004,(12):62-69
在学术传统的发展中,常常出现的情景并不是一种理论的知识增进,而是通过某种视角或范式的转换而表现出的传统的断裂,但是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却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成长过程。本文分析了符号互动理论的形成与确立过程,叙述了其基本的理论观点,并对造就这一学派持续不辍的制度化保障和学术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藏族图案记载了藏族社会的政治和社会变迁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意味,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通过对藏族图案演变过程的论述,使人们了解到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探索的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第一次对它做了系统的回答。这一探索和回答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它启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要做到坚持原则、面对时代、尊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大多学者认为“东方战略”是主要原因。其实,共产国际在整个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共同导致了其错误的形成。决策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对中国的情况把握不准,没有能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思考中国的问题,决策者不能够吸收各方面的正确意见。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共产国际代表将决策环节的争论延续到执行环节,增加了中国共产党执行的难度,甚至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观。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程度的不同,他们所阐述的发展观,在发展的过程、目标、主体、重点上都存在着差异。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上升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渐进和突进的统一。渐进是新质的逐渐产生,旧质的逐渐消失的过程,也就是立新和破旧的发展过程。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指出,事物的发展:“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不能认为,只有破…  相似文献   

15.
以十九世纪中叶为起点的中国近代化过程是在西方人的逼迫下开始的。因此,自强和富强都以国家为归指。然而为国家求富强的过程又常常要淹没民生,使近代化的过程衍化为一个国家与社会脱节的过程。民生主义欲“肇造社会的国家”,在求自强的同时期望“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由是,久被淹没的社会,重新回到了世人的眼前。国家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嬗蜕,以一个革命家的良心显示了思想潮流的变动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壮族民间文化变迁本质上是一个“去民间”过程。工业化改变了壮族传统的稻作生产方式,壮族民间文化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农耕基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大量青年农民向城市流动,导致壮族民间文化主体或社会基础流失,同时,市场经济改变了壮族民间社会的文化态度,国家和市场逐渐成为壮族民间文化的主要实践者;壮族民间文化逐渐与民间社会生活过程分离,失去服务民间社会的文化功能,壮族民间文化遗产化和商品化。  相似文献   

17.
卢盛江 《学术研究》2002,(3):110-116
日本歌体论的许多分类名目和汉诗对属都来自中国诗学,这说明了《文镜秘府论》对日本诗学的直接影响;但日本诗学在发展中又经历了一个本国化的过程,即使那些与中国诗学风体概念有相通之处的歌体论,也融入了日人的独特认识,日本诗学对中国诗学的吸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8.
茶在西藏社会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唐朝起,藏族同胞饮茶就已经具备了社会过程化,即受到了多方社会因素影响,并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自身的发展历史。变迁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意义,表现了藏族同胞与西藏社会中具备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为其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社会的兴起入手,概述了全球性消费社会的形成过程,梳理了西方消费研究的早期探索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初步探讨了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一个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过程,即以市场经济体制替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这即是制度创新的结果,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的出现,其中就包括了资本市场的出现。作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这一资本资源的配置机制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