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北方商周时期的弓形饰进行重新考察,认为所选弓形饰分为两类;两类有着不同的用途、起源与流布,第一类还是探索商周时期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文化关系的一条有益线索。两类均具有标识墓主特殊身份的作用,发展来看,东周时期第一类弓形饰的墓主由不确定的特殊身份到专属男性高级别武士贵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北方商周墓葬出土的11件"弓形饰"或"月牙形饰",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它们是用作"胸饰"或"项饰"的,均是某种身份的标识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记载不够详细,关于他们的生活更是简单到只有只言片语。文献记载的匮乏让我们很难想象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是怎样的。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中国北方发现了大量的反映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墓葬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见于古墓葬的壁画多为贵族、官吏、有财力的富贵人家的饮食生活,而在宴饮的场合中多伴以歌舞,并以饮食器具作为表演道具烘托宴饮的氛围,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通常集歌舞娱乐为一体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顶高勒苏木呼特勒乌苏嘎查的达木林同志在乌兰沟发现一座元早期墓葬随葬品中有金马鞍饰、金杯、金手镯等多种金饰件,其中金马鞍饰是我国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马具的演变提供了重要佐证。鳌‘’察结。j,。羹,。;_F*F*F*F*F*F*F*F*F*F*.Z…瞩l删gZ{t;;,;我国首次发现的元代金马具@红格尔$内蒙古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北方系统腰带具的发展体现在带具的各个方面。牌式带扣从以矩形为主演变为以椭方形为主。从流行用海贝装饰带身变为使用矩形的带板。带环从流行挂在腰带下变为用铆钉固定在腰带下缘,带环数量整体上由少变多。最后,带板和带环合二为一形成带銙。纹饰从流行镂空动物纹变为流行浮雕动物纹,再到出现镂空的简洁抽象纹饰。总体趋势是从形制多样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6.
李宜峰  杨建华 《西域研究》2023,(1):109-121+172
东周时期欧亚草原各地文化交往频繁,文化面貌日益趋同,本文以中国北方与南西伯利亚图瓦地区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野猪纹饰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野猪纹饰品的演变规律,同时结合零星采集品的年代判定,明确不同类型野猪纹饰品的发展演变脉络与传播路线,探讨了东周时期以南西伯利亚为中心的草原地区与中国北方地区的动态联系以及中国北方地区内部之间文化的交往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邦本 《天府新论》2024,(2):封二-封三
船棺葬是人类的一种古老习俗,是先民以独木舟形棺木为葬具的墓葬方式。此俗自先秦以来见于我国南方湖湘、两广、云贵和浙、闽、赣等地,尤以东周时期长江上游巴蜀地区流行的船棺葬引人注目。考古发现的巴蜀地区船棺葬遗存,主要有重庆市巴县冬笋坝,广元市昭化宝轮院,德阳市什邡方亭、绵竹清道和金土村,成都市金沙和商业街、青白江双元村、蒲江飞虎村和雅安市荥经同心村等墓地。其中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是位于成都市商业街的大型船棺墓地,从年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可知,乃古蜀开明氏王朝留下的遗迹。下文谨从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对此略加述析。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内蒙古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大甸子》,于1996年3月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著作共60余万字,有图版46幅,墨线插图百余幅,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琪先生作序。 《大甸子》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关于1974—198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发掘的、全面揭示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和墓葬的发掘报告。该文化属于燕山南北早期青铜时代遗存,距今约36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在发掘中,揭露了一处有夯土围墙和壕沟围绕的居住遗址,以及有804座墓葬的完整墓地。这处大规模的墓地,反映了各个家族的不同茔域,以及同一茔域中不同墓葬之间存在的等级差别。在发现的数  相似文献   

9.
游牧经济的研究主要涉及人、畜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北方作为欧亚草原的边缘地区,既有与欧亚草原的相似性,也有自身特点。与欧亚草原的游牧化过程研究相比,中国北方地区畜牧向游牧的转化有缺环,需要加强对乳制品开发与羊在畜群中所占比重变化的研究。根据古代文献与民族志所构建的畜群构成、畜群规模和放牧方式,有助于理解北方各地考古发掘中墓葬的殉牲所反映的经济类型。  相似文献   

10.
1 史载有“鲜卑郭洛带”,形状如何,至今不太明了。目前在日本展出的“中国古代北方骑马民族文物展览会”上,有鲜卑人的两副带饰,一副是土默特左旗讨合气村出土的,另一副是和林县另皮窑村出土的。每副带饰四件,两件是带头,另两件是配在带头左右的饰牌。带头略似马蹄形,圆头方尾,今称带扣。子扣作长蹄形,母扣作扁蹄形,在母扣上有弧形穿带孔,以便挂钮或系带扣合。饰牌作竖长方体,形状相同,是跟着带头的配饰。每件带饰上都有精细的花纹,如果把它镶上皮带系在腰中,腰前横着四个黄金制成的饰牌,金光闪烁,显得十分富贵华丽,这就是“鲜卑郭洛带”。(见封三图片)  相似文献   

1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是当前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软力量。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还存在传播主体单一、传播思路"以我为主"、传播媒体缺乏深度融合创新、传播过程缺乏互动等问题。讲好"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需要加快构建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动力驱动机制、话语转化机制、载体平台协同创新机制、效果评价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0月20~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主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研究"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英国、比利时、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80余位考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围绕"发现与研究"、"宗教与艺术"、"文化与技术"、"互动与交流"四个主题展开。研究的时间范围从旧石器时代至蒙元时期,内容涉及聚落、城址、墓葬、岩画以及古环境研究、民俗研究、考古理论研究等方面。本文以研究讨论议题所涉的时间为序,对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赵维江 《学术研究》2005,(3):135-137
与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文学相比, 辽金文学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就是它所发生的地域范围是在中国的北方,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北方文学”或“北朝文学” (实际上, 辽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 )。它主要由“北人” (包括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文人) 创作, 所运用的也主要是北方民族语言 (包括汉语与少数民族语 ), 其内容所反映的是北方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 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更是浸润着北方文化的传统意识和价值取向, 同时,北方社会特有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也影响到其艺术形式及风格的构成。所有这一切都表明,…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北方,指包括我国东北、北部、西方及西南偏北的一部分,地垮西藏至黑龙江的辽阔地区,基本与通常所说的"草原"或古代"游牧"部落地域相当.狭义的北方,指辽宁省辽河以东至内蒙古西境及陇西,即考古界称的"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相比而言,黄河中游、下游的农耕氏族部落先民,迁入"狭义"北方与中原交界地带者较多(尤其是耕牧交错地区),迁入其它的北方地域者较少.按传统说法,父系氏族社会(即"五帝"时代)形成的"五大民族集团"中,"西戎"与"北狄"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而广义北方区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却反映出绝大部分地区的氏族或部落还处在渔猎、农业或农牧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01,(2):99-103
<说文解字>在中国字典编纂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其在字典编纂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它首创了部首分类编排法,确立了"据形系联"的原则,运用了形音义相结合的释字方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包山楚简看楚国的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辉 《江汉论坛》2008,(5):111-114
从包山楚简的有关记载来看,东周时期,楚国的诉讼制度已相当完备.从起诉到审理,每一诉讼阶段均设计有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予以保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上古中国的法制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印象"在西方由18世纪到20世纪的传播和转变,表现为从崇尚到歧视的翻转,体现了中国古老农耕文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落差。本文以世博会上的晚清中国为考察线索,以影像中出现的"中国人""中国馆"和"中国展品"为观察对象进行系统梳理,回顾百年之前西方主流世界形塑近代中国、建立西方世界中的"中国印象"的过程,着力探讨西方世界看中国是如何由主观演绎到形象曲解、直至文化歧视的历程,审视近代"中国印象"在西方世界中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8.
沿袭至今的全球经济体系由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形塑,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和历史基础。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金融支持面临两大问题:从中国视角看,多数项目采用美元贷款,人民币的循环与周转不足以支持走出去的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再生产;从沿线国家视角看,"亚投行"与"丝路基金"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缺口。这表明:一方面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品贸易和工程建设中采用人民币结算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所有沿线国家(甚至更多国家)合作共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已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是以亚洲草原为主,分为东部文化交往区和西部交往区。东区最发达的时期是商末周初,它的范围向西推到了米努辛斯克盆地;西区最发达的时期是东周时期,它的东界到达蒙古国中部到太行山一线。到了战国晚期和汉代初期,长城的建立使得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产生了分化,部分早先南下的北亚人群则退到长城以北并结合了西面欧亚草原的文化因素形成了特有的匈奴文化。在强大的匈奴联盟时期,中国北方与东部的蒙古高原以及与西部内陆亚洲山麓地带的交往几乎停滞了,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欧亚大陆交往的前沿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这种交往路线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中国和欧亚大陆交往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墓葬是渤海政权的主要遗存之一。渤海墓葬分为三种结构六种类型,即土结构中的土坑,石结构中的石圹、石室、石椁(棺)和砖结构中的砖室、砖椁。六顶山墓葬中占总数一半以上、多为中小型的土坑墓属于以粟末部为主的靺鞨人的墓葬,石结构墓葬中的大中型墓葬则是自营州东奔、构成渤海政权初期上层掌权者的粟末部、白山部靺鞨人和高句丽人的墓葬,这部分人正是日本古籍《类聚国史》中所记载的包括"都督"和"刺史"在内的"土人"。位于"土人"之上的渤海王族大氏是曾附属于高句丽的粟末靺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