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回王,是指清代统治哈密绿洲233年之久的哈密维吾尔族王爷。回王共存9世,在新疆大名鼎鼎。哈密王和清廷的关系始于康熙年间。那时的新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试图反叛清王朝自立门户。1696年,康熙皇帝亲自统兵御驾西征。额贝都拉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终于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康熙的阵营。他不仅拿出物资犒劳清军,还设计擒获了噶尔丹的儿子。  相似文献   

2.
王建芙 《理论界》2004,(6):339-340
从1644年清政权中心由沈阳移至北京定都,到1645年攻下南京,清军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统一了长江以北地区,从1645年攻下江阴,到1663年(康熙二年),清军攻破荆襄十三家的最后据点茅麓山(湖北兴山县)为止,清军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统一了长江以南地区,进而确立了对中华大地近三百年的统治。清军为什么能顺利统一长江以北地区却不能顺利统一长江以南地区呢?这除了与南明政府在  相似文献   

3.
于潜乃浙西小县,以东坡诗“于潜女”出名。其诗今见于《苏轼诗选》(陈迩冬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于潜县今不见于地图,似解放后与临安县合并了。 汪东《寄庵随笔》(1987年上海书店版)有《于潜县的新旧党》一则云: 于潜县境与安徽宁国府接,扼其间者有千秋关,狭仅容骑,凭关而守,一可当千。咸丰时,洪杨军尝仰攻,居民助清军转石下之,杀伤无算。既陷,洪杨军尽屠其民,不留鸡犬。隐匿得免者饥据草根以活,久亦自相食,遂无孑遗。乱定,左  相似文献   

4.
石沧金 《西域研究》2006,1(2):34-38
阿古柏政权败亡时期,英国为了维护在南疆的既得权益,同清政府展开了一系列旨在调停的活动。阿古柏入侵最终被扫平,英国的调停活动失败。清军西征阿古柏时,俄国虽也曾给予清军一定的支持,但为了维护自己在南疆的利益,仍与阿古柏勾结,企图乘机割占阿古柏非法占领的新疆南部地区,清军驱逐阿古柏最终粉碎了俄国的企图。  相似文献   

5.
关于甲午陆战中清军的武器装备董蔡时,王建华在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北,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何以至此?作为前期清军统帅的李鸿章,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武器装备落后,称:“倭人于近十年来,……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敢撒...  相似文献   

6.
一经过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江苏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沉重的战争创伤,使清初江苏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城镇毁废,社会经济处于崩溃状态.清军的野蛮屠杀,首先导致江苏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众所周知,毋需赘言;而清军在别处的屠杀,也令人发指.清军破苏州,"六门闭,留于城者死无算,道路践死者相枕藉",由盘门屠至饮马桥".昆山因县令率民守城,抗不相下,清军"发兵往屠,城中多被杀戮".江阴人民坚守八十一日,清军破城后,"收获逃亡者,尽杀乃止,……江邑之死者且不可胜数矣";不仅"屠遍城中,并及城外三、四十里俱尽".清军至  相似文献   

7.
军事对比: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日两国各自命运的划时代重大事件。清军的失败,至今仍令人深思。其中,军事的失败是关键。以往研究此问题多从清军单方面入手,缺少中日双方对比研究。笔者拟就双方战略战术、军事力量对比,探讨清军陆战失败的原因。一...  相似文献   

8.
1878年,清军将领李扬才反叛入越作乱,越南政府无力镇压,只得向中国政府求援。清军在越南官军及黑旗军的协助下,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动乱平息下去。但是,这场发生在距法国几千公里外的事件,却成了法国政府扩大侵犯越南北圻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述逻辑角度入手,发现两幅史诗毛毯实际上巧妙地运用了《吉尔伽美什、恩基都以及冥界》的叙述逻辑。而跟随吉尔伽美什的求助之旅,我们先后与希腊神话的赫尔墨斯、冥府之王和王后不期而遇,又邂逅了赫菲斯托斯,甚至目睹了阿芙洛狄特情系战神阿瑞斯。然而,这些大神均未能帮助吉尔伽美什获得成功,均未能让恩基都重返阳间。唯有天树和娜娜女神令吉尔伽美什完成了求助。按照毛毯的叙述逻辑,天树和娜娜女神的能量超过了所有神灵,是能够令人类战胜死亡,获得永生的唯一神灵。据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两幅毛毯展现的画卷,正是天树之下娜娜女神的宣言。  相似文献   

10.
关于1683年清军是“攻入”还是“进入”台湾?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包括历史常识书)有多种说法。如: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一版初级中学课本是,“一六八三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在那里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职工业余中等学校初中课本《历史常识》则为,“一六八三年,清军攻入台湾,第二  相似文献   

11.
由林风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统率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于1853年5月出师北征,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由江苏经安徽、河南、山西,再入河南经武安进入直隶境内,於9月29日攻克清军驻守的军事重镇临洺关。自太平军攻克临洺关,至1855年3月7日清军攻陷连镇,长达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太平军一直是在直隶对清军作战的。太平天国北伐军长躯直入,深入畿辅之地,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心。为阻止北伐军的进攻,清政府不得不调兵遣将,拚死抵抗。咸丰帝一方面命皇叔惠亲王绵愉统重兵驻  相似文献   

12.
武昌起义后,由廕昌率领的清军前哨部队于十月十四日开到距汉口二十里的刘家庙。十月十五日,萨镇冰又率军舰抵江心,企图水陆夹击革命军。十月十八日,清军中的豫军和张彪残兵五千人  相似文献   

13.
罗纳德·吉尔(R·N·Gicre)曾在认知科学基础上提出“构造实在伦”而活跃于当代科学哲学舞台。。‘倡前他又尝试提出这样的宏大目标:建立连贯而统一的关于作为人活动的科学的理论。做为实现该目标的第一步。吉尔要为科学之哲学、社会学、历史等方面的研究给出统一的分析单位,为此,首先得尝试哲学与社会学统一。因为在他看来,迄今为止这两个学科在朝着统一分析单位目标途中作出的贡献最大。此看法亦为我国学术界部分学者所分享。。’体文就此对他们的提法先给予评述。然后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对吉尔的回应。一、从逻辑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甘肃在平准之战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平准之战中 ,与新疆臂指相连的甘肃成为清王朝的西北屏翰和北门锁钥 ,其地位和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清朝调整了对甘肃的行政布置 ,实行陕甘分省 ,提高甘肃的政治地位。同时 ,甘肃作为平准战争的后方军事基地 ,常常给前线清军提供及时的军事援助 ,有效地配合前线清军的作战。另外 ,甘肃还给平准大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饷和军需物质 ,为清朝最终平定准噶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北伐战争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通讯失误忧是其中之一。北伐通讯的失误,不仅使天京与北伐军、北伐军与北援军之间断绝了联系,而且由于北伐军的信函情报屡被清军截获,给整个北伐军事行动带来了极大的被动,曾国藩的情报官张德坚曾说,清军所获“伪谕不可胜计”。确实如此,再也没有比他的《贼情汇纂》中收集的太平天国文书更能说明问题了,以致现在研究太平天国历史,都不得不去参考。尤其令人唯以至信的是,太平军在黄河以北的任何方式的通讯联系几乎全部遭到清军的破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论恩格斯的哲学学思想金顺尧恩格斯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划时代的哲学家。他一生研究了各种哲学问题,其中也包括对哲学的本质、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功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哲学学问题。过去,我们对恩格斯这方面的贡...  相似文献   

17.
董福祥起家与同治年西北政治形势霍维洮清末人物中,董福祥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他一生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扮演过多重角色:他以一个普通的农民,统帅号称数十万之多的流民队伍转战甘陕,继而转身投入清军,并成为清军方面大员,一时为清廷最高统治者所倚重,令...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记载摩诃衍和洪辩的敦煌文献的梳理研究,基本上弄清了摩诃衍离开吐蕃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平息在敦煌日益高涨的反抗吐蕃统治的民族压迫斗争。与此同时,剃度洪辩为瓶巾弟子,不但考辨出了洪辩即吴和尚,而且还得出了洪辩的具体生卒年代,并介绍了其翻译汉藏佛教经典的成就,认为他为沟通汉藏文化交流,促进汉藏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中清军消极防御,战斗精神低落是失败的重要原因.造成清军战斗精神低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狭隘需要,也是官场腐败的直接后果;既是赏罚不明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长期疏于训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进行北伐的同时进行了西征。西征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重镇。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屏障天京,奠定江南,巩固和发展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西征军在鄂东广济之田家镇和对岸兴国(今阳新县)之半壁山与清军进行了两次大战。这两次战役虽然发生在同一地点,交战双方都是太平军与清军,但战役的特点、结果和影响却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