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风生掌握,爽气满襟怀。”炎热夏日,扇儿轻摇,清风舒怀,心旷神怡。扇子,自古牵动了诗人的情愫,扇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扇添光彩。扇子的种类五花八门,南朝梁江淹曾对纨扇有这样的描写:“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宋之问对纨扇也有吟咏:“且握青纨扇,时将日影遮。”唐人张祜的《赋得福州白竹扇子》吟咏的是竹扇:“藤缕雪光缠柄滑,  相似文献   

2.
考前备战     
《阅读与作文》2007,(8):7-7
【喝水】最近天热,我跟老公说想去游泳既消暑还能减肥。老公听了坏笑着说:“就你那技术,还是别去了。你要是把泳池里的水全喝光了,别人还怎么游啊!”  相似文献   

3.
【观察哨所】 “六一”节快到了,怎么过一个真正的儿童节呢?不久前,欢欢和乐乐在学校门口相遇,谈起“六一”节怎么过时,欢欢苦笑一下,说:“肯定要搞个大活动,请领导讲话,表彰先进呗!”乐乐说:“这样过儿童节,你喜欢吗?”欢欢无奈地说:“年年如此,形成惯例了,有什么意思呀?还不如不过呢!”  相似文献   

4.
取信于民     
【典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十二》:“公(晋文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典义】“得原失信,吾不为也。”是说晋文公不失信于将士和原民。遂后人们便由此典演绎出:“不失信于民”和“取信于民”的成语来。【典实】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平定了太叔王成周,立下了“勤王攘夷”之功。襄王为了嘉奖文公,把京畿的阳樊、温邑、原城、木赞茅四城赏赐给了晋国。只有原城军民不服,不愿归顺晋国。晋文公给围攻原城的晋军下了一道命令,带十天粮草攻下原城。十日期满,原城屡攻不下,晋文公命晋…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中时常可见—— 【镜头一】怒气冲冲的班主任G君快步走进办公室,坐下,然后怒喝随之而进的学生:“蹲下!”却不料,连说三声,孩子不仅没有遵从命令,反倒“揭竿”而“起义”了。“老师,您要是这样的话,我宁愿不上(学)了!”转身便向门口走去,边走边说,“您这样简直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相似文献   

6.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向两位天使提问:“我从来都不知道人间的生活怎么样,你们给我讲讲你们在人间的故事吧!”其中一位天使疲倦地说:“不,我敬爱的上帝先生,人间实在是糟糕透了,所有发生的事情我都记不起来了,真是前所未有的累!我发誓,在人间的Et子是我最不想回去的日子!”上帝听了皱了皱眉头,又去问另一位天使。“亲爱的上帝先生,人间很美好!”另一位天使这样说。  相似文献   

7.
炎热之时,手持一把小扇,轻挥慢摇,顿觉舒适凉爽;精巧的扇子,配以书画,更增添风流雅趣,成为人人喜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我国是扇子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出现插在马车上遮日蔽雨的“扇汗”。扇汗类似今天的雨伞,尔后演变成“华盖”,后来又演变为长柄大扇,称为“障扇”,这种扇被用作帝王仪仗队的装饰。 西周时期,扇子才开始作为纳凉工  相似文献   

8.
[病文入院] 我把纸团踢在陈丽的凳子下。老师来上课,发现了纸团,便问陈丽:“你的凳子下为什么有纸团?”陈丽捡起一看,说:“这不是我的,我没有用过这种纸………“那是谁的呢?”陈丽却指不出人。老师说:“不要推卸责任!你下午把教室打扫一遍吧!”  相似文献   

9.
趣事     
《人生与伴侣》2013,(12):61-61
“熊孩子” 【靠谱的】我们班有一小男孩,貌似特别喜欢我。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老师,等我长大了我要和你结婚!”我心里有点小激动啊,正要说点儿什么,旁边一个小女孩幽幽地来了句:“等你长大她就老了,你还是找个靠谱的吧。”  相似文献   

10.
都市男女     
《人生与伴侣》2013,(8):61-61
【捡来的】吃过晚饭,和爸妈聊天,聊到我的个人问题,老妈一脸郁闷地说:“你长得这么丑,只怕没有人要啊。”我顿时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这时老爸在旁边说:“别这样说。”我赶忙一脸高兴地看着老爸,想,还是他疼我。随即老爸来了一句:“总还是有看走眼的。”我一定是他们捡来的!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有件趣事,扇子“会说话”。西班牙妇女喜欢扇子,但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通过扇子做出各种动作,来表达她们不同的感情。一些不便说出口的话,可以用扇子的不同动作来表白:当打开扇子,把脸的下半部遮起来,这意昧着她在问你:“你喜欢我吗?”或者她在说:“我爱你”。如果一个劲快速扇扇子,那意思是说:“离开我,不然,我丈夫要叫你吃苦头。”如果  相似文献   

12.
【记者手札】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人是一个矛盾的动物。”这句话,我现在有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13.
吉人天相     
【典源】《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女吉耦,其子孙必蕃女吉,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左传·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典义】“吉人天相”。吉人:好人。天相: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好人有上天保佑。而今多以“吉人天相”,喻有福之人、有德之人、行善之人。【典实】公元前538年春天,楚灵王派伍举去晋国谋求得到诸侯们的拥护。伍举向晋平公传达楚王的命令说:“寡君派遣我前来的时候说:‘从前蒙贵君的恩惠,赐给敝国在宋国结盟,说跟从晋国的结盟国,与楚国结盟的诸侯国,一块互相接见。由于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华而不实     
【典源】《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典义】“华而不实”,意谓只开花不结果。常比喻徒有漂亮外表,而无实际内容。【典实】公元前622年,晋国的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在卫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结束后,回国途中路过有个叫宁的地方;一位名叫宁赢的人愿意跟随他到晋国去。可是宁赢跟随他走到温(今河南温县)这个地方,又返回了家。他的妻子问他:“您不是跟阳处父走了吗,为什么又回来了?”宁赢回答说:“阳处父这个人太刚强了。《商书》上说:‘深沉的人要用刚强来克服,爽朗的人要用柔弱来克服。’而阳处父只…  相似文献   

15.
不亡何为     
【典源】《左传·成公十三年》:“谷阝氏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左传·成公十五年》:“韩献子曰:‘谷阝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典义】“不亡何为”,亦作“不亡何待”。意谓不灭亡等待什么。以后多比喻“恶有恶报者”的必然下场。【典实】典源中所说的“不亡何为”和“不亡何待”,都指的是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大夫谷阝钅奇出使鲁国,请求与鲁国联合出兵。在谈判中,谷阝钅奇举止言谈十分不恭。孟献子说:“谷阝氏恐怕要灭亡了吧(谷阝氏其亡乎)。礼仪,是身的…  相似文献   

16.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相似文献   

17.
扇子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独有的含蓄美、韵味美,妆点和美化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本文分析了扇子作为单纯实用的器物与女子的诗情画意的象征意象境界,对中国古代女子的扇子情结进行了思考和解答,揭示中国古代男权压迫下的女子与扇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青青子衿 《社区》2010,(5):17-18
在演艺圈里。陈道明的“各色”是出了名的。一部戏拍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分手时自然免不了眼泪汪汪.“执手相看泪眼”,然后千叮咛万嘱咐,“没事找我玩去!”陈道明则一拍屁股走人,遇到这种煽情的场面,双手摇得跟小扇子似的.“没事别找我啊!”他可不是在开玩笑.他说的绝对是心里话。  相似文献   

19.
【山重水复篇】 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品牌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深入挖掘当前的不足,才能实现品牌的巨大飞跃和成功!策划本身也就是“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一个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1,(7):18-19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