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中晚期各国强卿在其领地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管理体制,经战国变法运动的推动,通过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废井田行土地私有制、颁布法律依法治民、推行官僚制而得到确立。与西欧相比,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体制有其自身特点:时间长,权力高度集中于君主,用儒家伦理思想进行社会控制,实行官僚制度。从这种管理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机制看,其主要特点是:一、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存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三、职能机构的演化既受社会结构变动的影响又受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制约;四、监察制度随君主专制的发展得到强化;五、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官员的制度;六、存在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起源于前国家时代的宗族性协作农业,夏商周“王权”时代确立了中央集权制政体,秦至清“皇权”时代,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强化。由“王权”向“皇权”演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央集权体制也随之加强。“大一统”思想作为主导性意识形态,为中国古代集权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石;中国古代集权体制为“大一统”思想的官方地位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赓续不断,与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极好的相适性,并与“大一统”思想观念相互为用,为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延续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大一统”思想和中央集权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可以为当前的现代化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封建社会的政体和官制,在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和承秦而建的两汉,得以确立、巩固和发展。其影响覆盖和决定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深入研究秦汉的秘书工作,是中国古代秘书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范学辉,朱宏关键词两汉,皇位,继承制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34萌芽于西周、春秋的专制王权确立于战国,至秦、汉遂形成皇帝独裁之局。由于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中央集权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型农民负担管理体制,但两种体制均没能保障农民及其组织应有的权利,农民及其组织仅仅是农民负担管理关系中的义务主体而非权利主体。当前,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民不合理负担,就必须既对公共机关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又承认并保障农民及其自治组织在农民负担管理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地位。为此,应建立中央集权,地方与农民及其自治组织分权的新型的农民负担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宋初黄老思想三题李华瑞宋初太祖、太宗和真宗三朝是赵末政权确立和巩固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史乱后中国历史由动乱重新走向大治的时期。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内,封建统治者采取何种统治思想来指导重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呢?就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是按中央集权模式管理的,这就决定了改革应采取自上而下的突进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决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要相应加快。  相似文献   

8.
1919年"五四"前后,由于欧风美雨的浸渐以及北洋政府忙于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争斗而疏于对教育的控制,形成了近代中国教育管理史上特有的教育宗旨断裂现象,从而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开辟了另一条分权化和民主化的道路。虽然因其与中央集权型的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文化传统相悖逆,因而在20世纪中国教育方针①的百年长河中不免如昙花一现,但是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君主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推行中央集权的财经政策和官府垄断重要工商业的专制主义经济制度,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主义思想文化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独特专制主义制度特色的制度模式——一体化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0.
周世宗柴荣改革琐议黄晓华“五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战争之频繁,赋税之繁重,法制之混乱,都是历代少有的。但“五代”又蕴含着由乱而治重新统一的历史因素,北宋的统一及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实际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结果。后周正处在这一发展演变的关...  相似文献   

11.
秦朝专制官僚政体的确立和政府机构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鉴于六国吏治之腐败和因权力分散而导致的中央政府之无能,对国家吏治即国家管理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统一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集统治大权于皇帝一身。皇帝之称自秦始。皇帝之下设中央政府,辖行政、军事、监察、宫职四大系统,地方则设郡、县。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便是官僚制与郡县制的紧密结合。秦的这一高度集权同时又层层约束的官僚政府体制,使地方集权于郡县,郡县集权于中央,中央的将相百官听命于皇帝,因而能够很好地发挥国家(政府)的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从而使国家得到有效的治理。相对于六国诸侯分权、贵族执政、任人唯亲的管理体制,秦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政府体制在治理国家上是有效的,因而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一次自发的文学革 新运动。其深刻的思想渊源是通 过建立新的儒学体系来修复失坠的中央集权,以重新确立封建大一统的权威性和社会思想秩 序;通过对佛教道教的深层批判来争夺儒学在思想界的绝对地位的。它也是当时文人在政治 斗争失利的情况下转而向思想界、文学界表达政治理想和国家思想统一愿望的表现方式和斗 争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和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的变迁和整个经济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中国财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动,通过分析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变迁的历程,找出其变迁中存在的特点,并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49-1956年间,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中,政府与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各自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这时期,政府与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经过了此消彼长的过程,最终伴随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中断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期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伴着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纵观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着重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他又划时代地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司马迁曾高度称赞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是“世异变,成功大”.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二世而亡,是由暴政所致,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无关,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战胜  相似文献   

16.
伊凡四世政府在教产世俗化问题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尽管如此,随着中央集权和专制制度的巩固,到彼得一世的宗教改革之后,俄罗斯教会各方面势力已非往昔,彻底从属于世俗政权。作为俄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者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开创者,伊凡四世主张的教会革新及百章会议正是这一漫长历史过程的发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和实践家。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创立,毛泽东大力推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提出和发展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推动形成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原则,初步建构了以文代会制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艺管理体制。毛泽东推动创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创新性和为民性等多重特性,它的确立对于推进党执政的科学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皆有重大意义。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积极强化宣传教育,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政治体制、文化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我国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一直是以年度计划为基本形式的。这种管理形式的特点是:第一,计划指标根据报告年度的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党和国家关于计划年度工作的新精神,一年一定;第二,国家逐年向企业下达计划指标,并根据企业完成年度计划的情况对企业进行考核。在党的十二大之前,这种管理形式所依附的计划管理体制,从整体上说来,是以计划权限的高度集中即中央集权为其基础和基本内容的。这种以中央集权为基本内容,以年度计划为基本形式的管理体制,使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成为一种僵死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人们曾把这种关系形象地喻为算盘操作者与算盘珠的关系:算盘操作者——国家拨一年,算盘珠——企业动一年;国家不拨,企业就不能动。因此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国家财政划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中国财政制度现代化的明显标志之一。从晚清开始 ,中国仿效西制酝酿、试行划分国地财政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确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 ,并在推行中取得一定成效 ,使中央财政由割裂渐趋统一 ,使地方财政由混乱渐趋规范 ,并带动了预算制的推行 ,从而使现代财政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同时 ,这一制度也明显地体现出中国特有的政权结构和政治体制中央集权特色 ,由此而使制度本身带有难以克服的弊端 ,如财权与事权不相适应 ,地方越权行为严重等 ,从而产生一系列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