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戈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文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技能训练和素质训练活动。教师的指导包括作前引导、作后批改、总结讲评三个环节,无疑,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落实好其中每一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作文批改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觉得付出很多劳动。花费许多时间,负担沉重,而对学生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在学生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们已不满足教师的泛泛修改和空洞评语了。总而言之。作文批改工作效率低下,亟待改进。笔者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批改缺少先进科学理论和人文思想的指导、关照。只而有搞好指导思想的继承、特别是创新才能稳步取得批改实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既重要又棘手的问题。一度盛行的"精批细改",教师被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不得脱,学生则厌倦"满纸红",以致写作情绪相当低落。有的教师探索学生自改、互改的方法,又由于一些做法单纯追求形式,不得要领,造成部分学生作文马虎,养成草率从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笔者从随堂听课和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几句评语。因此.评语如不讲求技巧,不是平等沟通,学生往往心灰意冷,收效甚微。一些教师的评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我校语文教研组教研课题是“作文批改”研究。目的在于改变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因为.这种做法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以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坏习惯,这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上。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的命题、写作前的指导、批改和讲评中,批改和讲评的难度就又大一些。作文批改和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写好文章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努力搞好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作文和作文教学,都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作文评改也须有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厌作文是当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平日训练有素的同学当然会在下笔时行云流水,而成绩差的则存在一种畏惧情绪,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势必会使他们逢作文,心头痛。而教师的一些程式化的评语,又使学生在每次作文发下来时无心再看,把它当作昨日黄花。这样一来,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结果却是学生得益不多,教师辛苦万分。因此看来,改变程式化的评语,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期待情感是指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期待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满足他们正常心理需求的一种情感。具体表现为:希望受到关注、理解、支持、表扬,甚至是批评。教学中,教师如能正确把握好学生的这些情感走向,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激情,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作文批改中注意切合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学语文教师一个沉重的负担仍是作文批改,特别是作文的总批全改,精批细改,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结果是教师拼死累活,学生却收效甚微。在作文批改中,我采取了分四步批改的方法,现谈出来,求教广大同仁。  相似文献   

10.
作文批改吃力不讨好,作为语文教师,许多人恐怕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教师花那么多时间辛辛苦苦批改出来的作文,有些学生拿到手后只顾看一下分数,而对批改的内容却不屑一顾,更谈不上去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批,这样改了。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悲哀!又何谈写作水平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方向。创新作文批改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稿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我认为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批改,重点讲评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四步程控作文批改是切实可行的作文批改方法,它包括教师阅批、学生互批、学生自改、老师核批四步。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把作文批改作为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批改的旁观者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互动进行作文评改,一改传统作文评改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能够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评改。只练不改不评,达不到训练目的: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全批全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近年来,有不少同仁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评改方法,给作文评改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一种作文评改的创新做法——合作型作文评改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老生常谈的头疼问题。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使学生的作文“满篇见红”。以为这样就能表明自己的工作态度,自己心安理得,同时还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同,哪管最终的效果呢?叶圣陶对此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长此以往,作文批改只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作文教学的一道工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  相似文献   

17.
教师采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传统方法,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仍不能提高多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就是作文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就其中的“修改作文”和“互相评改作文”作了简要的分析。每次作文活动都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作文课改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步入高段教学,作文训练量加大,作文批改犹如沉重的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更遗憾的是,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有的学生常常连看也不看,作文中的毛病每次都是照犯不误。面对此情此景,我下决心寻求作文批改的出路,为学生,也为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学生对作文是否有兴趣。很大成分来自教师作文评语的优劣。写好作文评语.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长期以来。人们对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并作出了艰苦的探索。而对作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作文评语的写作研究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浅层的阐述上,有的还存有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本文试对作文评语的几个方面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