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解答和满足人民群众理论诉求是经典作家提出的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全新视野,是解释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自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人民比较薄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认知意识,从未忽视和否定过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地位。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时代背景,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实践提升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以实践激发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重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建设的巨大成就,最终为实现中国梦培育了具有强大创造力的理论主体。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科学发展观主体范式的认知一直集中在对"以人为本"的阐释上,并形成了共识。"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人民既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以人为本"应落实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和谐社会范式上。因此,科学发展观大众化的主体范式是和谐社会范式,和谐社会范式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刻内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中国化的成果,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发展和实践的指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呼唤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实践活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生活的结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先进性和广泛性、基本理论和社会现实、内容深透性和形式有效性、学术研究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这种发展观是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实践及利益实现程度为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本文以唯物史观关于"人"的问题为根据,再次解读了"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本质理论的科学把握,即首先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视角考察了这一发展原则的深刻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这一发展原则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科学诠释"人民"这一历史范畴,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内涵;明确提出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命题,创新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提出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最高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论;确立党的群众路线,揭示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理论创新主体范式,是指在理论创新实践中对拥有共同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创新方法、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的理论创新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动员部署、培养挖潜的逻辑范式。按照主体范式的结构逻辑,中国共产党是理论创新的核心主体,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的首创主体,国内专家学者是理论创新的学术主体,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其专家学者是理论创新的外部主体。结合当前实践,对理论创新主体,一方面要培养、提高,另一方面要整合、挖潜、拓展。基于此,在今后理论创新实践中,各类型主体应各司其职,敢于担当,交互推进,共同完成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7.
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公权的主体三方面,论述了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正本清源;并指出社会变迁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活的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现时期应以增强多元主体包容性为出发点,以突出根本利益一致性为立足点,以尊重群众发展权为着力点,来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后,论述了要想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必须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要还利与民,善于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并为此建立健全长效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动态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区域实际不断结合,并逐渐为广大人民群众熟悉、认可和接受的动态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区域化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有之义,更是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路径。只有实现了多样化的宣传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原则、创新大众化载体、健全民众参与机制和构筑人才培养阵地,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坚持灌输。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灌输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还是相互促进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灌输论要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任何理论的演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演化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融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结合的过程,包含着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是指在国内外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书斋到世俗、由被少数人推崇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历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演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不断融合。在当代中国,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对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价值哲学的维度上,人民主体性思想表现为人民是价值主体、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首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人民,“人民”应被辩证地理解为全体人民及一个个“现实的个人”。人民群众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前提是深刻理解并高度认同理论的内容;人民群众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评价和审美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的认识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物质资料的所有权和共享物质生产的成果来体现。人民主体性在任何一重维度的缺失,都将导致其流于“抽象的空洞”。  相似文献   

12.
论学生主体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问题及主体性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普遍关注、争执不休且难以定论的问题。而在这些争辩中,普遍存在着三种误区:即主体概念涵义的畸变;以单项活动代替整个教育过程的活动;把教和学两种活动不同质的矛盾两方面捏在一起。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客观存在且动态发展的,它经历了自失的主体形态、自我的主体形态、自觉的主体形态三个阶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学生主体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丰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宪政民主观以近现代中国现代性思潮为背景,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有关民主的论述,是毛泽东对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凝结和升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明确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并对民主的物质保障与制度保障问题提出了构想和实践。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员主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党员主体地位包含党员的主体意识、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三重含义。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基石,有利于广大党员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加强党员主体意识教育和主体能力的培养、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各项权利的落实,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小平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出发,充分肯定了人民在价值创造、价值选择、价值评价等价值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邓小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理论风格,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并对深化和拓展价值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对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和创新,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源于毛泽东思想并为江泽民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理论则又是对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的肯定和继承,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包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内容.它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价值评价主体,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在人民内涵和人民利益的理解上都有所创新.今天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它一方面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另一方面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推动和发展,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进程呈现了一个连续性、一脉相承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讲求实效、强调目的和效果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共产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思想,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邓小平的价值观中,价值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个人,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不是与他人无关的个人私欲,而是人民群众的幸福。这种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的思想是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否定,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对这个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对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的不断探求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创新三个维度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全面、科学把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