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语法著作因“使”和“让”带兼语有致使义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讨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们是等价的,可以互换的。其实:1.在语义层面上,“使”只有“派遣”和“促使、迫使、致使”义,而“让”除了有以上两义外,还有“要、要求”,“表容许对方做某种运作的“给”、“容许、听任”和“在祈使句中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四种含义;2.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使”字句中的谓2经常表结果或状态,而“让”字句中的谓2则经常表目的或运作;3.在语体层面上,“使”趋向于书面语体面“让”趋向于口语体。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重要表时标记“的”。表时标记“的”所在句子即为表时“的”字句。文章从语义入手,在外显作用、表义重点、使用条件、否定对象、分布位置、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表时标记“的”进行了多维度语义考察。考察结论;外显作用上具“外显已然”语义特征;表义重点上具“凸显焦点”语义特征;使用条件上,句类选择具“倾向认识句”语义特征,谓动选择具“唯动作性”语义特征;否定对象上具“否定凸显焦点”语义特征;分布位置上具“唯谓后性”语义特征;语法意义上具“强化现实性”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得”字句中因果关系的分布和分类情况得出;能够表示因果关系的“得”字句是动词后接结果补语这类.表因果关系的“得”字句可以分为分裂式、半分裂式和连接式.其中,连接式即“原因事物+原因动作+得+结果事物+结果动作”为表因果关系的“得”字句的典型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4.
表达比较范畴的“比”字句之特殊“比”字句形式更为复杂,语义更为丰富,语篇功能更为强大。从语篇层面来分析,特殊“比”字句的作用表现为:在话题转换中经常起着链接作用;在话题链中起统领作用;转移说话视角的作用;在“总-分”式话题链中起话题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现代汉语表状态“得”字句、表程度“得”字句和表可能“得”字句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探求它们的主要属性,研究它们与表结果“得”字句的内在关联进而探求整个“得”字句式的本质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代汉语“得”字句的本质属性可归纳为:某种程度和某种结果。现代汉语“得”字句是一个功能范畴,是一个具有交际功能的网络系统,它们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又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它们协同在一起完成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同”和“共同”是两个常用副词。在句法上,“一同”的参与者既可是有生命者,也可是无生命者,其后主要跟[+位移][+言笑][+隐现]动词;“共同”在修饰[+组构]或[+致使]动词时,参与者也可是无生命者,其余情况则多是有生命者,其后主要跟[+心理][+创制][+处置]动词。在语义上,“一同”强调[+同时性]和[+同地性],可以表达“一方怎么样,另一方也同时怎么样”;而“共同”强调[+合作性]或[+共有性],可以表达“一方怎么样,另一方也同样怎么样”。在语用上,“一同”与“把”字句、“连”字句、“随”字句共现较多,协配参与者体现出主次之别;而“共同”与“由”字句共现较多,协配参与者多无主次之别,但在与“被”字句的共现上,两者都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使令动词“使”常出现在兼语式中,兼语式中“使”的意义主要有三种:命令义、致使义、容许义。这三种意义形成一个意义逐渐虚化、动作义不断减弱的序列,这种语义变化与其处于兼语式的句法环境密切相关。假设连词“使”是表“容许”义的动词“使”的进一步虚化,它的假设义来自于语境。  相似文献   

8.
“倘”字句是在鲁迅著作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句式,本文通过对鲁迅笔下“倘”字句进行语义分析,概括出“倘”字句的基本特点。“倘”字句前都有一个与其形式上平行的,但在意义上有正偏关系的前提句。“倘”字句论证话题的基本方式主要有证明和反驳两种。根据“倘”字句与前提句的关系,“倘”字句可分为对立句、因果句、目的句、选择句;根据“倘”字句与后续句的关系可分为顺承肯定句和转折否定句;根据“倘”字句假设的情况可分为未然句和已然句;根据“倘”字句前后分句的意义可分为评价句、条件句、推断句、让步句  相似文献   

9.
运用单点描写、共时比较及历时溯源的方法,分析淮北方言中介词“拜”的用法、特点及来源。其用法:一是通过“拜十名”后动词的复杂结构关系表示处置,二是通过“拜+名”的特殊结构表示埋怨、责怪和无可奈何,三是通过“拜+名+动/形的”结构表示描写。其特点:“拜”字结构后的动词主要为动作动词,整个句式表示人或物对另外的人或物施加影响或处置而产生了某种动态化的结果,“拜”字句的处置用法和它表使令意义的用法关系密切,“拜”字结构后的动词可以是一个光杆动词等等。其来源是:从句式平行和读音的相似上看,淮北话中的介词“拜”和普通话中的介词“把”是历史同源词,“拜”应该是“把”的读音变异或变体。  相似文献   

10.
“都”的语义功能与“都”字歧义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都"字的语义功能,以及它与"都"字歧义句的关系。"都"在语义上表示总括,它既可以总括由NP所表示的事物,也可以总括VP所表示的动作或事件。在"都"字句中,NP、VP所表示的可以是"都"所总括的全部,也可以是一部分。能与"都"产生语义联系的成分会多个共存,这样"都"字句就会有歧义。消除歧义主要有两种办法:1.上下文提供信息,使某一成分的语义得到强化。2.这些不同的句法成分在数量意义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而"都"与这些不同特性在语义联系上有不同的优先性,这样歧义也可消除。  相似文献   

11.
1“have+sb/sth+v-ed”结构是,在:“have+sb/sth+v-ed”结构里,“have”有三种不同意义:1)表示有意识受动行动即主请有意识请人或让人完成过去分词所表示的动作由上宾语承受某一行为。如:Hehadati-c>t;lrltakenoutyesterday。他昨天拔7一颗牙。(请大夫拔)Imusthaveanewsuit。de.我必须做一套新衣服。(让裁缝做)如果需要将过去分词所表示的动作执行者加以说明,可以用功一短语。如:Luoughttohaveherexaminedbythedoc-;Or你应该让她去看看医生。在这一用法里,‘上ave”作“使”、“止”解。翻译时有时可以在分词…  相似文献   

12.
《拍案惊奇》“把”字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搜集《拍案惊奇》“把”字句用例的基础上,从种类、主要动词及其附加成分、否定式三个方面对《拍案惊奇》的“把”字句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明代,“把”字句除表行为方式和处置以外,还产生了不表处置的“把”字句,此外,还出现了无主要动词呼应的“把”字句;2.在《拍案惊奇》中出现了动词带动态动词“过”的“把”字句;3.“把”字句否定式以否定词出现在“把”字结构之前为常例.  相似文献   

13.
北京话中的"容"字句在句法、语义和表达层面上具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带兼语的"容"字句与"让"字句在语法语义功能上有一些共性特征,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带兼语的"容"字句与"让"字句之间的相同与相异性,可以发现,"容"字句中的"容"字在北京话中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句法标记词,同时在口语中其使用频率也越来越低,在表示"允许"义时,常常为"让"字句所替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和梳理,探讨了“得”前谓词在表现形式上的复杂性。从类的意义上说,先导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和一部分使令动词以及一部分行为心理动词不能进入“得”字句的前段充当谓词。虽然“得”字句对动词有所偏好,一些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动词较容易构成“得”字句,但是能否进入“得”字句的前段充当谓词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从形容词的情况来看,凡是能用“很”修饰的都能进入“得”字句的前段,所以“非谓形容词”、“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带有强式字眼修饰的偏正式形容词”一般很难进入“得”字句前段。基于对“副 名”结构的认可,本文认定名词也可以进入“得”字句前段。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把”字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悔》为基础,同时参阅了明、清的十几部白话小说,对《金瓶梅》的“把”字句作了多角度的观察和分忻。得出以下结论:1、“把”字句动词语义不指向“把”字宾语的反向结构在明代已发展成熟;2,“把”字句动词的发展变化促进了“把”字在意义与功能上的虚化;3、“把”字句否定式以否定词出现在“把”之后为常例;4、“把”字宾语已发展成熟,在动作未发生时,其所指并不存在的表确指的宾语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6.
形式动词句具有处置义,与“把”字句、SVO结构、受事主语句等构成处置义句式的原型范畴,在形式上它们具有变换关系。除了SVO结构,其他三种句式都是将受事置于核心动词之前。形式动词句和“把”字句在结构形式和处置义方面表现出平行性,非典型“把”字句和典型形式动词句共性较为显著,常可以用来对同一事件进行编码,但形式动词句的结构比“把”字句更松散,处置意味较弱。典型“把”字句是一种对“把”后受事有所移情的主观处置式。形式动词句则是一种客观处置式,具有表好表多的语义倾向,是编码复杂事件的优选项。客观构式的形成借助了介词“对”的语义、语法特性,以及语块“形式动词+动词”对动作过程的凸显。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语言的接触中,我们看到“使”字句和“把”字句二者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使我们想到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值得加以探讨的:一、“使”字句和“把”字句究竟有哪些类似之处?二、“使”字句究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应该怎么分析?三、“把”字句究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应该怎么分析?下面分别加以讨论。一有不少“使”字句可以把其中的“使”字换成“把”字,也有不少“把”字句可以把其中的“把”字换成“使”字。这里只举句中用同一个动词的若干句子为例,以资对  相似文献   

18.
上古汉语中有四种特殊的“NP之VP”结构,通过分析其功能特点,可知它们都不是主之谓结构。其中的“之”或有话题标记的功能,用于对比话题和表论断的句子的话题之后;或是焦点标记,用于主语焦点、宾语焦点和状语焦点之后。  相似文献   

19.
《醒世姻缘传》是用山东方言写就的清初白话小说之一,其中有大量的“把”字句和“将”字句,它们是处置式的主要类别。从两种句子数量悬殊的现象来看,清初时期,“把”字句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旬式,在白话小说中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将”字句书面语意味较浓,因此其处置用法逐渐被“把”字句替代,从书面语中日渐退却。对《醒世姻缘传》这两种句式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问世年代稍晚的《红楼梦》中处置甸的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汉语“被”字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被”字的语类特征;“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带保留宾语或接应代词的“被”字句的生成机制等。本文回顾了“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的历程,分析梳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