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来广州旅游的游客在携程网和蚂蜂窝上发布的网络游记和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游记进行分析,可探讨游客对广州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度。研究表明,游客感知的广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归纳为地方美食、现代都市景点、文化内涵丰富的岭南建筑和古遗迹、独特的街巷景点、便利的交通五大主题;认知形象分析显示,游客对广州的旅游景点、餐饮、住宿、交通和社会氛围有较高的感知,而对"购"和"娱"的感知较欠缺;情感形象分析显示,游客以积极情感为主,中性和消极情感所占比例较小;推荐意向分析显示,多数游客明确表达了推荐的意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文艺作品传播对桂林旅游地形象塑造的调查分析,认为文艺作品需要旅游地文化蕴涵的历史积淀和积极创新,文艺作品中内含了旅游地形象的文化厚度,无疑是旅游地形象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渠道.在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具有其他媒介渠道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作品对旅游地形象的传播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它呈现了旅游地的活力和时代感,对于颠覆旅游地的负面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旅游竞争进入形象竞争阶段,旅游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竞争的关键环节。广西凭祥市应依据旅游发展目标、旅游业的现状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其整体旅游形象和主要景区的旅游形象分别予以定位并进行旅游宣传口号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不同利益细分主体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近千名游客对韩国旅游形象的感知,运用多元统计技术手段分析探讨了探求型、社交型、迷茫型、逃逸型四种不同利益主体与形象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探求型游客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最明显,其后依次是社交型、逃逸型、迷茫型游客。基于四种不同利益主体的感知差异对韩国旅游形象的定位和形象营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进 《兰州学刊》2013,(2):216-218
对旅游地旅游形象的策划为当地自然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旅游吸引物的整合和优化提供了平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注意到旅游地之间的“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现象,并以此为研究视角,尝试构建或更新能够提高旅游目的地区域竞争力的旅游形象.文章站在旅游地形象视角,对国内外“形象遮蔽”(Image Defilade)和“形象叠加”(Im-age Superposition)理论的应用及相关理论的拓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我国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策划提供理论指导,特别是为目前正处于“形象遮蔽”状态下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突破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州旅游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国扬 《广州师院学报》1999,20(5):12-17,94
区域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总体评价,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提出广州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包括旅游形象定位、形象项目确定、形象项目建设三个组成部分,并依据广州旅游区形象定位的三条原则、四种方法,认为广州旅游形象定位为国际生态大都市、中国南大门、岭南山水文化旅游中心。为此,建议进行五个方面的广州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7.
河北旅游文化及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化以及形象问题被醒目地提了出来。旅游地形象是指旅游者这一特殊人群对旅游目的地这一特殊类型的地理区域的综合感知印象,它是构成旅游地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旅游消费过程和旅游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旅游业属新兴行业,从业者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历练实践,众多新景区的开发多是“凭资源吃饭”,在资源基础上搞旅游形象定位。比如涞源县旅游发展起初也是打资源牌,主要搞观光旅游,结果是旅客疲累不堪,山水也没特色。在后来的旅游地形象定位与塑造试验中强调了“…  相似文献   

8.
在Crampon基本引力模型基础上,引入更多反映旅游地吸引力及两地点因素的变量,构建滨海型旅游地引力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对2009年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滨海旅游地引力的因素主要有客源地GDP、旅游地旅游从业人数、旅游地GDP、旅游地宣传促销努力程度、客源地与旅游地间的距离、文化认同感以及签证政策,而客源地人口数量和旅游地景区、酒店数量对游客流量解释力度不大。并利用回归方程估算各旅游地的旅游潜力进行测算,通过旅游流量实际值和潜力值的比较,将所有滨海型旅游地分为三类,每一类旅游地应根据分类选择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舆情危机的游客感知是网络舆情危机研究的重要领域。以海南为例,基于游客的舆情危机感知、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实证研究揭示的问题,探讨舆情危机管理和形象修复的对策思路:提出针对政府、新闻媒体和旅游企业的舆情危机管理策略;基于形象修复理论,设计了政府和旅游地的形象恢复策略,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董原  王嘉瑞 《兰州学刊》2010,(12):212-216
随着竞争的加剧,旅游业在经历了资源驱动、产品驱动后进入了形象驱动的阶段。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地形象以及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可以帮助旅游地在旅游市场上较长时间地占据垄断地位。对于甘肃——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准确、合理地进行旅游形象定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和区域化。旅游地人地关系是由地理环境和旅游活动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当地居民是旅游地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行为活动与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就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优化人地关系为基础,环境伦理教育、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可持续旅游消费、公平分配资源是旅游地人地关系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旅游形象。嘉陵江主要流经广元、南充、广安、重庆等地,流域内各地单独对嘉陵江的开发,都难于形成嘉陵江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导致嘉陵江主题形象长期缺位,造成对外的整体形象模糊。本文在综合考虑嘉陵江的资源特点和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千里嘉陵江为载体,将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红军文化、将帅文化、丝绸文化、巴文化等整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区整体形象塑造,提出“嘉陵千里生态游,川渝两地文化行”的嘉陵江旅游主题形象口号,并设计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既统一又各有侧重的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中文旅游景介文本的英译策略问题。提出作为在国外市场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支撑要素之一,旅游翻译必须考虑旅游部门形象定位要求、外国游客接受方式和中英文本类型差异等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策略,译文才能成功地实现辅助旅游部门对外推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由于旅游流动加快,以及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制度结构与社会结构转型与分化,旅游发展成为旅游地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的同时,也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旅游地的社会问题是妨碍旅游地运行与发展、影响旅游利益主体正常生活、引起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标本兼治,确立两类旅游地社会创新模式;基于系统思维,推动旅游地社会创新的科学建构,加强旅游制度建设,推动旅游地有序转型;构建多种旅游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旅游概念规划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规划逐步由微观向宏观过渡.旅游概念规划更具有战略性、创新性、灵活性和区域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旅游概念规划时,要采取一定技术线路,综合分析旅游地历史与现状,对旅游地进行目标定位,才能快速、灵活、低成本、高效率,及时编制、制定和更新资源,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竞争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旅游节事活动关系密切,应借鉴城市形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城市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本文通过网络对广州的形象因素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广州的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推动旅游资源与饮食文化的整合开发,既深入挖掘旅游地饮食文化及餐饮业的无限潜力,又逐步培育饮食旅游的营销价值与独特吸引力,成为目前及未来旅游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探讨和研究的重要主题。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表现为由菜系、民族民俗饮食、餐饮产业和节事构成的饮食景观体系,经组合成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通过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挖掘、餐饮产业培育和节事及文化营销等策略机制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8.
提出体验时代旅游地营销需要有新的策略。基于旅游心理学和游客行为模式,分析了旅游购买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模式,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体验时代旅游购买的5大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及反馈机制,建立了影响旅游地营销的因果关系图,重点分析了游客参与度、产品质量和门票价格对旅游地销售量变化的影响,为体验时代旅游地营销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某种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旅游广告方面文献的梳理,对秦皇岛市旅游广告形象定位的背景及旅游形象的理念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秦皇岛市旅游广告存在缺乏创意,内容模式化,起步晚,季节性明显等问题,提出科学定位旅游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城市地域文化品牌、注重旅游广告创意与创新、重视广告媒体组合的传播形式等建议,并对秦皇岛市旅游广告的形象进行了应用研究,以期促进旅游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开展旅游教育 促进民俗文化旅游地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旅游教育作为可持续旅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国家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我国,旅游教育事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吸引国际旅游者的重要类型,然而民俗文化旅游地的文化与生态环境极易受到破坏。因此,本文就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民俗文化旅游地的旅游教育保护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