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9,(5):81-87
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领域,也是各国国家利益角力的重要方面。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模式经历了互联网治理、多利益攸关方治理和以联合国为主导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治理模式的更迭,逐步达成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需要推进国际合作的共识。网络空间的组织架构具有开放性和无中心的特点,这与全球治理模式相契合。正如国际法是全球治理的规则需求,国际规则也是网络空间安全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然而,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方面的规则进展缓慢,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呈现出的"法治化"需求之间存在张力,亟须在全球治理的视野下协力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的国际立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治理的问题通常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当前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却面临诸如国家间网络主权是否存在的争议、网络空间治理适用制度的差异以及不同意识形态融合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制约着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建构。事实上,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的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它不仅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且也纵容了跨国网络犯罪,妨碍了公民信息自由权利的实现。虽然当前的国际形势决定了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难以在短期内达成,但是以捍卫网络主权、坚持网络合作的国际谈判与网络技术研发等为达成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而创造条件的努力不能停止。这对于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以及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合作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作者: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和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17年8月2017年,全球网络空间面临新的安全挑战,中国作为网络空间新兴大国,为全球网络空间的治理阐述立场和提出建议,既符合中国网络强国发展战略,更是谋求网络强国的国际话语权。2017年将基于2016年的研究报告继续开展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项目,发挥在此项目上先走一步的优势,调动汇集本校和国内其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力量更新相关数据,续编新一年的研究报告,并计划在未来形成一年一度发布的权威性报告。G20互联网国别研究项目的持续性动态性研究及其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以虚拟性、开放性、用户传统自治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就国际网络予以治理。然而现实表明,在国际社会就网络空间的法律地位形成共识以前,全球网络合作很难向前推进。在有关网络空间法律地位的学说中,无论是网络空间自主权说、还是网络空间全球公域说都不符合网络空间的技术和社会特征。网络作为一国领土的延伸,应该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多边治理应该是未来网络空间治理的最佳选择。网络空间治理应尊重网络发展的现实,以全球化为网络治理机制建构的宏观背景,采取渐进式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网络治理合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网络安全形势愈发严峻,网络空间规则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由于互联网的技术特性、相关政治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大国引领作用的局限性,网络空间规则构建进程缓慢。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面临的发展态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在治理理念、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影响力上升态势、互联网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推动规则构建的有利条件,但在网络治理方面与美国及其盟国仍存较大差距,影响力依然有限。中国需在理念宣示、科研规划、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升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话语权,推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制定,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处于全球化纵深演进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在客观上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放大器。与网络冲突、网络间谍和网络犯罪一样,网络恐怖主义成为网络空间安全的威胁来源和风险因素,是国际安全领域最新型、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为此,需要通过国际规范的建构与扩散,降低互联网对极端主义的赋能。基于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经由“组织、机制和惯习”的路径,即网络空间治理层面的“共同协作”、日常层面的“威慑防范”和惩戒层面的“合力打击”,可以构建网络恐怖主义治理的人类利益与命运的共同体。就现实而言,尽管由于各国的法律框架和安全措施存在差异,网络追查无法准确溯源,在切断传播路径上企业和国家之间存在价值冲突等原因,打击和处罚经常是跨国性质的网络恐怖主义尚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国际社会已经开始从规则、机制、机构和秩序等维度凝聚共识、联动备战并持续努力,进而通过加强各国的政策和实践协调及威胁信息和最佳实践的共享等,为形成惯习、建立全球性的制度框架提供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处于全球化纵深演进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在客观上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放大器。与网络冲突、网络间谍和网络犯罪一样,网络恐怖主义成为网络空间安全的威胁来源和风险因素,是国际安全领域最新型、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为此,需要通过国际规范的建构与扩散,降低互联网对极端主义的赋能。基于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经由“组织、机制和惯习”的路径,即网络空间治理层面的“共同协作”、日常层面的“威慑防范”和惩戒层面的“合力打击”,可以构建网络恐怖主义治理的人类利益与命运的共同体。就现实而言,尽管由于各国的法律框架和安全措施存在差异,网络追查无法准确溯源,在切断传播路径上企业和国家之间存在价值冲突等原因,打击和处罚经常是跨国性质的网络恐怖主义尚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国际社会已经开始从规则、机制、机构和秩序等维度凝聚共识、联动备战并持续努力,进而通过加强各国的政策和实践协调及威胁信息和最佳实践的共享等,为形成惯习、建立全球性的制度框架提供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创造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将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国际社会也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治理网络空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共同福祉,就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全球网络空间中,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数据资源和拥有能力的差异,与此相应,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空间治理战略。世界各国只有坚持对话与合作,才能构建合作共治、和谐安全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刑法规则领域内,跨国网络犯罪国际治理面临法律机制失灵的困境,与信息社会蓬勃发展以及居高不下的网络犯罪率形成巨大落差。跨国网络犯罪国际治理的困境归因于国内法的制度掣肘与发达国家治理跨国网络犯罪狭隘的外交政策,导致中国参与跨国网络犯罪全球治理进程中内忧与外患共存。鉴此,须站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中国参与国际治理"为主线,以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现实需求为牵引,构建"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二元并重的法律归化方式,推进中国互联网法院能够拥有对跨国网络犯罪案件的审判管辖权,进而填补中国参与网络犯罪全球治理的盲区,改变"空想式"爱国主义的口号,促进中国刑法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实质融合。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是以网络文化安全作为治理的对象。西方国家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战略建立在“规则取向”的国际战略文化理念基础之上,同时国家至上原则在网络空间治理中表现为积极倡导“网络主权”。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过程应透明、民主,治理目标应致力于追求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发展,以此回应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互联网自由”理念,强化国家主权在网络时代的国际地位。我国要想在全球网络文化安全治理领域成为积极而有影响力的行为体,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国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与网络自由主义者所设想的去国家化的网络政治模式相反,"再主权化"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政治发展的新态势。这一趋势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网络政治互动的共同产物:一方面,国家权威通过建立和完善网络监管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明确了主权在网络空间的管辖范围和方式,将虚拟空间中的社会行为和行为主体重新纳入主权的内部性之中;另一方面,国家行为体通过对外发展网络空间攻防、制定网络安全战略,从而确立其在网络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再主权化"的发展给国际网络治理机制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2017年12月3日至5日在浙江桐乡乌镇举行。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本届大会将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邀请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技术社群和民间团体的嘉宾,围绕数字经济、前沿技术、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空间治理和交流合作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3.
[提要]通过对CNKI和Web of science中网络治理领域数据可视化研究,揭示出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网络治理领域的作者、机构合作特征、国家分布、关键词共现、归纳总结和关键词的突变性进行了研究。全球网络治理的研究文献数量相较于研究较为成熟的领域还有很大差距,说明了当前网络治理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点,横向和纵向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中国、美国和英国是该领域研究较多的国家;公共与社会治理研究、治理机制与绩效研究、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治理是国内研究热点,而网络治理中政府与公众参与研究、网络治理的管理与可持续性研究和网络治理的创新与整合是国外的研究热点;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舆情治理是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前沿,而网络治理的可持续性是国外研究的前沿。因此,当前需要注重网络治理整合与创新的实践性;国内外学术研究相互借鉴;提高政府网络治理的能力,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积极促进构造网络治理的命运共同体;引领网络舆情治理的政治导向,保障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与第一个十年相比,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热度、关注度显著升高,相关国际会议频次更高,国际进程纷纷出现,研究成果和公开报告显著增多,各方参与热情高涨.各方的参与,大多着眼于全球安全、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笔者认为,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主要有三件事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产生了显著影响:一是斯诺登事件;二是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三是中美科技角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正>在起初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事务表现为防御、被动的姿态之后,如今的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已经采取了更为积极的网络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有三个主要目标:限制互联网和信息流动对国内稳定和政权合法性所构成的威胁;形成网络空间,以延伸北京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影响力;反击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优势,增加中国的机动空间。实际上,北京正在追求一种并行运作方式,在管理国家之间互动的同时,努力制定国际规范,使之加强和支持国内对信息和数据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论述以建设网络强国为主线,包括互联网发展的作用、互联网发展的安全保障、互联网发展的价值指向、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网络空间治理的正确道路、掌控互联网阵地的关键、互联网发展的“命门”、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精准的理解判断、负责的国际担当三个鲜明的特征。学习和研究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论述,对于人们全面理性认识互联网、促进我国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促使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传统的威权管理模式产生了空前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并将其应用于互联网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网络社会治理新思想:一是从"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的历史高度,提出了"网络地球村"与"国家治理新疆域"的网络空间观,这对我们重新认识现实空间秩序和人类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从国家主权以及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安全观,这是对互联网时代国际关系与国家战略理论的重大发展;三是创造性地提出走网络群众路线、发扬网络民主、接受网络监督、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的网络人民民主思想,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开拓了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空间。为了填补网络空间的权力真空及确保本国网络空间安全,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建立网战部队。2014年,我国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这标志着中国网络空间安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作为网络空间的后起之秀,中国仍然面临着诸如美国积极谋求网络霸权、世界主要大国争相扩军备战、西方国家掌握舆论主导权及美国等国家肆意渲染中国网络威胁论等多重压力。中国身处复杂的国际网络空间安全环境中,如何既能保卫本国网络空间安全,又能扩展国家在国际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影响力,打破现有的网络空间权力格局,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融不断加深,网络主权及信息安全等问题不断涌现,各国利益深受侵害。领网权是信息通讯技术覆盖下国家主权的延伸,对各国领网权的有效维护有助于推动全球信息安全保护的一体化,促进“网络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如今,领网权问题越来越突出,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全球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化领网权的证成研究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稳定,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安全国际法律体系的构建,并对实现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完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赋权,在基础资源和规则制定等多个方面实行欧美中心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导致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面临重重困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互联网大国,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丝路"倡议,通过加强沿线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跨境数字贸易来缩小发展差距、消减"数字鸿沟",进而提升其信息化水平与网络治理能力,并由此形成一个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共同体。该共同体以维护国家主权和网络安全为共同利益,在抗衡网络霸权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符合网络发展趋势的新方案,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三个层面对现有全球网络治理格局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