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源流上看,印度教和印度佛教都是缘起于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仅从婆罗门的救赎仪式和救赎理念延续方面,可以看出印度教和印度佛教在救世论方面具有一脉相承的理路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印度教侧重于救赎仪式,印度佛教侧重于伦理建构,在长期的发展中呈相互补益之势,这是人们在研究印度宗教文化影响时应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2.
佛教产生于印度,在人华后得以广泛流行,经过与中国旧有的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同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汉传佛教。自4世纪始,随着中国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散,汉传佛教也随之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并回传于中亚乃至印度。与此同时,我国四裔古代少数民族大多也都受到了汉传佛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历史上曾对我国北方诸族(如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回鹘佛教,就是在汉传佛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 ,东南亚民族保存了非常悠久、丰富的稻谷起源神话和稻作文化习俗。虽然东南亚的许多民族先后接受了印度教、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 ,但是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稻作农业的传统经济里 ,稻作文化仍然是他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曼荼罗”符号在佛教(尤其是密宗)和印度教中都有“现象”上的同品运用,但符号所具有的所指意义,以及符号组合和内核的能指寓意并不相同.从佛教和印度教的发展历史和教义来看,曼荼罗符号有着交叉点,也存在各自的独立空间,主要体现在象征寓意、宗教思辨及灵修实践、寺院建筑布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人才流失"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议题。近年来,印度海外科技人才的国际影响力日趋增强,并通过积极筹集风险投资基金、促进印度的对外科技合作、维护和改善印度的国际形象、为印度公共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等途径,积极推动印度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相应地,印度政府也逐步改变了对"人才流失"问题的传统立场,通过予以礼节性尊重和认可、大幅度放宽居留权、实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计划、强化文化与族裔身份认同等方式,充分利用海外科技人才资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印度政府的很多做法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公元8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由于当时政治的需要和藏人对佛教的崇拜,西藏文明的方向逐步转向了印度文明,因此,主流历史书写中的中心与边缘的位置开始悄悄地移动了。从此,印度文化和历史被推到了西藏历史、文化话语的中心,而西藏本地文化和历史便被推到了边缘地带。在传统佛教学者笔下,印度成了"世界中心"(Yul dbus),继而,像"智慧"(shes rab)、"文明"(shes rig)、"高尚"(arya/aphags ba)等词成了其代名词,而西藏本地却成了"落后的边地"(mtha akhob),被描述为诸如"蒙昧之地"(mun bai Gling)、"愚昧"(blun rmongs)、"魔域"(srin boi yul)等,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关系。或许,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藏人先祖是猕猴与罗  相似文献   

7.
王彦宏 《民族学刊》2021,12(11):105-111, 133
印度电影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已成为我国民众了解印度、沟通两国情感的重要桥梁。印度电影具有丰富的叙事经验,善于在传统中寻找时代命题,民族信仰下的二元冲突和根植于民族特性的爱情题材,把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都是宗教世俗观影响下的印度传统文化特征。为了实现故事本土化与他者化兼容的高超叙事能力,印度电影的民族化审美特色以配唱民族歌舞的艺术方式成为印度电影产业长盛不衰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符号。电影叙事他者化的现代改良,强调引入西方的视角思考民族社会问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巨星更是印度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国家形象代表,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电影业成为其国家“走出去”的文化品牌。而中印文化交流路径的搭建和“元故事”叙述体的创新表达,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对中印文化交流具有国家层面的外交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廖波 《世界民族》2013,(1):69-75
印度的语言问题非常复杂,印度国语观念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民族独立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印度的独立运动中,在甘地等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印地语初步确立了印度国语地位,但独立后印地语的国语地位受到地方民族意识的严重挑战。后来的印度语言政策是政治妥协的产物,"三语方案"加强了英语在印度的地位。英语在许多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印度有负面影响。为了真正使印度在精神上、文化上、发展模式上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印度应更大地发挥民族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对印度近200年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陷入了深重的殖民奴役的苦难之中.与此同时,印度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市场经济得到了发育,形成了民族市场经济的雏形;传统的王公统治和地方割据状态被彻底抛弃,代之以议会民主制度和联邦制的统一;英语得到了普及并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打通了与欧美民族交往的语言障碍.当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胜利后,市场经济、民主制度和英语普及就转化为积极因素,成为印度崛起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大乘佛教中又分显宗和密宗。由印度传人西藏并广为传播的是大乘佛教,其中密宗较为兴盛,提倡显密共修,先显后密。藏语称密宗作“桑俄”,意为“秘密真言”。密宗的发达是藏传佛教重要特点之一。十三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藏传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习的完整形态。藏传佛教密宗有自己的传承,在所重经典、修习次第、仪轨、制度等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