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察合台和窝阔台分别为成吉思汗长委所生次子和三千。他们以成吉思汗生前所分兀鲁思(封地)为基础,在蒙古帝国分裂后形成察台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并在蒙古、中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史学界对家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内部研究已相当深入,但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开国的关系入手,探讨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及对蒙古和中亚的影响。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虽形成于蒙古帝国逐渐分裂之后,但探讨察合台开国与窝阔台汗国的关系不应局限于蒙古帝国分裂之后,因为察合台汗国和寓阔台汗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余年来,国内关于四大汗国史(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研究的论文和译文百余篇,专著三部,与之有关的著作和译作多达20余部.  相似文献   

3.
察合台的卒年为1242年,很可能是在1242年的年中,比窝阔台晚去世七个月。察合台卒年的确定有助于厘清14世纪史学巨著《史集》各主要抄本编写、修订的先后关系。察合台的驻地忽牙思在今新疆霍城县克干河以东,伊犁河以北。察合台汗国钱币上的"大斡耳朵"与波斯文史籍的Ulugh-ef为同地,很可能是察合台新建的忽都鲁(Qutlugh)镇。察合台身边不乏汉族官员。在太原府成为察合台的投下封地后,不少当地汉人迁移到察合台直接统治的西域中亚地区。察合台认可了已经掌握太原府行政权力的大家族对当地的治理权。同时,他向当地派遣达鲁花赤等监临官,还派使臣调查当地的艺能之士,征召到他的西域驻地。  相似文献   

4.
彭晓燕 《西域研究》2014,(2):92-115
正就我所知,察合台汗国送往其他国家的信札均未被保存下来。然而察合台汗国位于诸蒙古汗国的中心,且与邻国的关系往往很紧张,许多不同的史料也提及察合台汗国的使臣和信件,可见察合台汗国与其他蒙古汗国,以及诸如埃及和叙利亚的马木鲁克算端、德里算端、教廷等同时代  相似文献   

5.
元朝前期的西域政治史,是以两大阵营的角逐为主线构成的,角逐的一方是元朝中央政府和畏兀儿亦都护政权,另一方是以海都为首的窝阔台汗国和先后以八刺、都哇为首的察合台汗国所结成的反叛联盟。有关元朝经营西域的历史,中外学界已有很多论述,然而,我们深入探究一下,就会发现其中仍有许多疑点,本文就针对这些疑点,再做一些考订。(-)《高昌王世勋之碑》汉文碑文记载:“[至元]十二年,都哇、卜思巴等率兵十二万,因火州,扬言日:‘阿只吉、奥鲁只诸王以三十万之众,犹不能抗我而自清,尔敢以孤城县吾锋乎?’……城受围六月,不解…  相似文献   

6.
周思成 《西域研究》2023,(1):96-108
蒙元时期的蒙古文直译体诏令多见一种独特的尾句“他每不怕那甚么”(ülu˙u ayuqun mud)。广泛比较大蒙古国、元朝、伊利汗国、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公文,可知以“惧怕”为中心词的诫饬语,在13~15世纪欧亚大陆上的诸蒙古政权中一度得到广泛应用,且衍生出多种形态。“不怕那甚么”与汉地、钦察、伊斯兰文书行政传统并无直接关系,似属大蒙古国时期开创的一种文书体式,定型于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后期。诫饬语“不怕那甚么”还反映了早期蒙古国家在法律制度、政治文化和统治心态上的某些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宗王分封与出镇是元代的一项重要制度。河西走廊水草丰美,适于游牧,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蒙古灭西夏以后,便不断将宗室贵族分封于这一地区。其中以系出窝阔台的阔端家族及其兀鲁思,即后来的永昌王位下(后封荆王)分封较早,势力最大,对元代河西影响也至深。一、窝阔台至蒙哥汗时期阔端兀鲁思的形成发展蒙古灭西夏以后,河西地区作为战利品在汗与诸王之间进行了分配,大体情况是术赤之子拔都分得了沙州,察合台之孙阿贝吉分得了删丹,肃州为大汗派出的达鲁花赤辖区。①1229年窝阔台即蒙古汗位后,又将以西凉为中心的西夏故地分封给次子…  相似文献   

8.
公元1(?)47年,建立一百余年的察合台汗国终在纷繁复杂的内外矛盾夹击下分化瓦解。同年,汗国域内东部的蒙古都格拉特部异密借此混乱之机,拥立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为汗,以今新疆阿克苏,伊犁诸地为中心,建立了尔后在中亚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自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建立迄1678—82年为南下的蒙古准噶尔部贵族所灭,前后维持了三个世纪之久。有关东察合台汗国建立的史实,作者在另一篇论文中已先进行了钩沉。(1)本文则重点就第三任汗王黑的儿火者到歪思汗时期的东察合台汗国史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9.
“克普恰克”一词在我国汉文文献里以“钦察”(《元史》)、“可弗叉”(《西游景》)、“钦叉”(《西北地附剥)、“乞卜察兀’(《蒙古秘史》)、“古稍”(《黑鞑事略》)等形式出现。公元7世纪,克普恰克臣属于西突厥汗国,9-11世纪,基马克汗国瓦解,钦察代兴,基马克汗国各部落均归附克普恰克,并以“克普恰克”一名统称之。不久克普恰克就向西和西南扩张,占领了乌古斯草原。11世纪达到了拜占庭在多瑙河畔的草原边区。克普恰克攻占了乌古斯后,又征伐里海的哈扎尔部,并占其地。此后,又征伐俄罗斯南部地区。西北部的克普恰…  相似文献   

10.
元朝何以称“元”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历代所用国号或源于当初封地之名,或以开国皇帝封号定,其余种种,不一而足。而以文义定国号者则始自元朝。元朝为蒙古所建,1206年,铁木真统一各部,尊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至元八年(1271)十一月,元世祖忽必烈采纳...  相似文献   

11.
明代哈密地方的哈刺灰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初,随着察合台汗国的覆亡,我国新疆地区分裂为一些各自割据、不相统属的势力,仍旧由察合台汗的后裔的蒙古贵族所统治。新疆东部开始形成瓦刺四部,瓦刺的西边是别失八里,游牧于这一地区的哈萨克人和柯尔克孜人也都处在蒙古贵族统治之下。在天山以南地区,西部是喀  相似文献   

12.
(一)东察合台汗国,穆斯林古籍作蒙兀儿斯坦或叶尔羌汗国,汉文史书作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1347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控制着汗国东部地区,即天山南部的蒙古都格拉特部异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拥戴蒙古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为汗,建立了东察合台汗国。汗国初以阿克苏为治所,后迁徒到阿力麻里(今霍城)。秃黑鲁帖木儿在任期间,于1360—1361年,在率部众皈依伊斯兰教之后,又两次发兵西征,占领了  相似文献   

13.
韩中义 《西域研究》2007,14(2):23-30
喀喇汗朝、西辽与蒙古西征至察合台汗国初期是西域苏非派从初传向兴盛的过渡时期,本文论述了早期苏非派在西域发展演变的历史,概述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论述了成吉思汗时代、窝阔台及贵由时代、蒙哥时代和忽必烈及其后王时代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的服从、对抗、亲密及疏远的关系.认为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深受双方领导人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13世纪初开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用兵中亚、波斯及南斡罗斯地区,曾建立了地域辽阔的蒙古帝国。蒙古军的征服战争给亚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尤其使亚洲文明,伊斯兰文化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但这种野蛮的征服是暂时性的,后来留守在中西亚地区的蒙古人几乎绝大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蒙古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穆斯林却胜利了。这个曾带给伊斯兰文明以毁灭性打击的民族,后来为复活同一文明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特别是西部蒙古钦察、伊利、察合台三大汗国后王皈依伊斯兰教,标志着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重新取得统治地位。本文就中亚,波斯诸地蒙古族伊斯兰化的几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成吉思汗在他的晚年征服了中亚(天山南北和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并把这个地区分给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汗。(察合台汗的领地基本上即原西辽的领土。)自此以后,中亚落入蒙古的统治之下,垂数百年。甚至到清朝统一新疆和俄入侵中亚三个汗国的时间,这些地方的统治者仍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霍渥斯的《蒙古史》把十三世纪以后的中亚史作  相似文献   

17.
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是“五族之国”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头。大会诸王群臣,“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征眼乃蛮部落,实现蒙古族各部统一后,建立的第一个由蒙古族贵族统治的政权。蒙古汗国是在多民族杂居的阴山以北建立的,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坚持执行了统一、前进和革新的政策,他不排斥蒙古汗国境内的非蒙古族,因而充实,发展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金帐桦皮书》是在桦树皮上书写的古代蒙古民间文学的重要文献。这一手稿发现自远离蒙古帝国中心的金帐汗国(即钦察汗国)领地亦的勒河(今伏尔加河)东岸,因而学术界称其为《金帐桦皮书》。根据作品内容也有称其为,“黄莺儿与额勒卜尔老母对”唱词”或简称“母子歌”者。 自1930年发现了《金帐桦皮书》手稿残页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致力于《金  相似文献   

19.
从大蒙古国向元王朝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原本一体的蒙古帝国瓦解和独立的蒙古汗国出现的过程.这一方面是由于经历了数十年的征服、占领,蒙古统治者和各个地方社会(钦察草原、中亚、汉地)逐渐结合,使得原有的行政组织和国家机器不复按照统一的模式对帝国疆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也是黄金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日趋激烈,从而导致原有血缘纽带彻底崩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无论是从元朝史还是从伊利汗国史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对察合台汗国的评价都是消极的.察合台系诸王被描写成一群固守游牧传统,极度仇视定居社会的野蛮人和冒险家.而察合台汗国,就成了那些面对不可抗拒的"文明化"(汉化或伊斯兰化)潮流,转身逃逸的草原游牧贵族们抗拒时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