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巴赫金的研究中 ,现在所能找到的直接与果戈理相关的研究文章有 :《拉伯雷与果戈理———论语言艺术与民间的笑文化》、《讽刺》、《果戈理之笑的历史传统和民间渊源问题》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巴赫金的果戈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概貌 ,而且可以发现 ,巴赫金通过对果戈理的研究 ,深化了他对狂欢化问题的思考。这种深化性体现在巴赫金将狂欢化问题本土化和现代化了。在《费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 ,巴赫金开宗明义指出 :要解开拉伯雷为世界文学留下的谜团 ,“只能通过深入研究拉伯雷的民间源头…  相似文献   

2.
狂欢化是巴赫金的一个重要概念。狂欢化即"复调",是语言的离心力量,是事物的"欢悦的相互依存性",是角度与表演,是对狂乱无序生活的加入,是无处不在的笑声。狂欢化在海勒的《终了时刻》中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具体体现在世界经验的狂欢化,艺术思想的狂欢化和文学体裁的狂欢化三个方面。作者在作品中把狂欢化阐述为一种反制度,一种代表后现代主义本身的另类生活。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在美学方面的一个重大特色是狂欢化手法的使用.狂欢化文学是古希腊时期即已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经历了古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变迁,在拉伯雷、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里得到了发展,最后被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性地加以利用.无独有偶,法国的左拉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也继承和发展了狂欢化手法.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和左拉小说的狂欢化手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人物和作者都平等地参与对话,让思想进行交锋;共时艺术的使用;大量的双声语.但两位作家的狂欢化手法又有着重要的区别,这种区别产生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个性差异所导致的创作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揭示了"狂欢化"对作家艺术思维和体裁形式的影响,对文学与人学的关系进行重新阐释,并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文学观念的层面上,巴赫金独树一帜地宣称:文学是一场"狂欢化"的活动,一切本真意义的文学应具有"狂欢化"的精神,呈现"狂欢化"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5.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小说《孙行者》中继承了欧洲狂欢化文学传统,创造性地运用狂欢化艺术形式和手法,将之融入其美国经验和族裔经验中,从而实现了创作视野和艺术表现形式的重大突破,展示了华裔文学不仅是华裔经验的书写,同时也具有世界文学的普遍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汤亭亭这一艺术实践为人们探索华美文学如何兼具特殊性和普遍性,反思华美文学批评话语"重意识形态,轻文学审美"之片面性,正确评价华裔美国文学的文学地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潘孝泉 《学术探索》2012,(2):132-135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现代消费时代,文学不仅反映审美方式和独特的人文价值,更蕴涵了当下视觉文化特质的内涵意义能指。在现代语境以及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视觉化的叙事倾向。从视觉文化视角阐释,现代语境下文学的视觉化叙事体现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包含了叙事中的奇观效应与心理狂欢以及身体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采摭诗文入传是史书中常见的传记文本的书写方法。自《史》《汉》以来,存在着一个逐渐定型的过程。史家采摭诗文入传是文学文本经典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史家的采摭往往确立了文学文本的经典地位,并以之为媒介继续传播。采摭诗文入传的意义在于:诗文入传构成传主形象书写的一个组成部分,此点自《史》《汉》以来莫不如是;诗文发挥文章的政教意义;诗文作为文学文本往往确定传主的文学家身份;采摭诗文入传发挥了保存一代文章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和《新唐书》是反映同一时代内容的纪传体史书。由于两《唐书》的产生时间和主编者文学修养的不同,使得两《唐书》具有一定的差异。文章从《旧唐书.文苑传》和《新唐书.文艺传》比较入手,通过传主归属位置的变化来探究《新唐书》的尚德倾向以及造成此种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乔依斯和鲁迅笔下的两个人物:阿Q与布卢姆,指出他们形象的怪诞源自于对狂欢文化的继承.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个人物身上的狂欢化特点:艺术主题,人物形象,文体和修辞.两作者继承了拉伯雷的写作方法,选取反英雄的小人物,也发展了小说这种创作形式,把日常生活写得如同历史和史诗.  相似文献   

11.
<拉伯雷研究>一书中渗透着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思想.巴赫金漂泊的边缘人生活使他终生寻找、建构与苏联官方意识形态对话的空间狂欢诗学.狂欢节生活、民间语言以及民间文化的边缘性是破译狂欢诗学之边缘品格的入口.中心与边缘在理性诗学与狂欢诗学的对立发展中共存与对话,这是巴赫金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2.
王春辉 《齐鲁学刊》2004,(5):159-160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超越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局限,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狂欢化诗学"丰 富了人类的生存体验,提升了"文学是人学"的理论蕴含,为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安派是明代万历时期激烈抨击拟古风气的著名文学流派,它以代表作家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世居湖北公安而得名。袁氏三兄弟中,以袁宏道声名最著,文学成就最高。而在袁宏道众多的作品中,山水游记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重视,研究者、评论者甚众。其实,他的为数不多的传记文亦颇具特色。袁宏道所作传记文只有四篇:《徐文长传》。《醉臾传》、《王氏两节妇传》和《拙效传》。在《徐文长传》这篇传记中,作者倾注了强烈的情感,使得徐文长这个做世不群,多才多艺而又一生坎坷的“奇人”形象跃然纸上。《醉臾传》的主人公是一个无名无姓…  相似文献   

14.
网络类型小说是特定文学消费时代和网络文化发展的产物,从读者接受角度审视,网络类型小说注意迎合阅读者审美经验的变化,关注读者感官的享受,满足读者对情节离奇化的追求,表现出消费文化集体狂欢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亚军 《中州学刊》2012,(5):184-186
正史《文苑传》这一体例创始于范晔《后汉书》,《梁书》、《陈书》中均设有《文学传》,其中《梁书.文学传》纳入传主二十四位,《陈书.文学传》纳入传主十四位。较之前史而言,梁陈二史对梁、陈文人的记载更广泛、更集中,例如《文学传》中史传人物数量明显增多,史传人物的选择标准发生了变化,史传人物文集的辑录情况等等。史臣着重记述传主的文学活动,注重时人品誉,并最终确立了前序后论的史学体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梁陈二史不仅存留了丰富的文学史料,而且,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史记》《汉书》叙事形态是古代史传叙事的典范,数术叙事传承了《左传》的神秘化特征,是数术文化氛围昌盛的时代背景下,在史传文学领域中的映照。《史记》《汉书》数术叙事的神秘化特点,客观上形成了作品叙事的意象化思维,这种意象性表达方式在《史记》《汉书》的数术叙事过程中,蕴含了古代数术文化与文学结合体现出的修辞意蕴,并构成了叙事寓论断和刻画人物言简意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巨人形象与历史画卷──评朱顺佐、金普森的《胡愈之传》王学启朱顺佐研究员和金普森教授合著的《胡愈之传》于1992年5月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既为这本传记填补了国内对胡愈之系统研究的空白而欣慰,也为它令人信眼地向读者展示了这位中国文化巨人光辉的一生而钦...  相似文献   

18.
<拉伯雷研究>中的狂欢话语分析在民问诙谐文亿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人文精神自由欢乐的活水之源,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双重角度对"人"的重新发现.同时巴赫金对狂欢话语的放大也难免有"过度阐释"之嫌,其文本中无所不在的民间性和狂欢话语的非理性、集体性和鸟托邦色彩,又无可避免地拖出了作者身后时代阴郁的身影.从对过去的、未来的、集体的"人"的强调走向对现实的、经验的、个体的"人'的疏离,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在与人文精神的对话中既凸显了他的意义,也暴露了他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从《易传》开始,经王弼的《周易注》,再到程颐的《周易程氏传》,代表了《周易》义理学的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周易》的义理化发展同时也是儒学哲学化的成型过程,此过程深刻体现出玄学、理学的义理易学之间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20.
论葛洪《神仙传》的叙事艺术及启悟文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葛洪《神仙传》的叙事特色。本文认为道教特殊的生死观念,使《神仙传》中的人物结局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神仙传》中神异仙术的描写带有市井化、平民化,甚至庸常化的特色,作者有意淡化客观历史背景,突出仙术的荒诞离奇,使其文学色彩更为强烈;葛洪运用“局限性叙事视角”,采取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大量的“历炼”情节来结构全文,大大提高了文本创作的文学艺术性,并使《神仙传》具有启悟文学的意义;《神仙传》对《后汉书.方术传》的撰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