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春华 《理论界》2004,(1):128-129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对我国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教育改革方向和内容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规定。新一轮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建构的语文教育新体系即语文教育性质观:从基础工具到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目的观:从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语文教育方法观:从单向接受到质疑创新;语文教育评估观:从闭锁狭隘到多元开放;语文课程教材观:从单调乏味到丰富多样。语文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必须…  相似文献   

2.
彭小明 《兰州学刊》2006,(1):197-200
于2002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考查评价的指导性纲领。这一文件在语文教育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学习理念、教材理念、教师理念、学生理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它的颁布引起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一场“教育理念”的革命,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常读深研、活学活用,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语文课程八次改革为历史背景,重点梳理了在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语文指令型课程向创生型课程的转换过程,详细分析了两种语文课程范式的不同表现和特征,指出创生型的新课程以其先进的理念促进了语文教学创造力的解放,最后以全球视野前瞻了大陆语文课程改革的远景.  相似文献   

4.
曹洪顺 《阴山学刊》2002,15(4):84-86
韩雪屏先生通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在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韩先生专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加强了对"语文课程"的研究,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其中许多结论都具有"首创性".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一线教师具有新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来实现,而小学语文教师构建一套语文课程的全新理念则是首当其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我们提供了构建语文课程理念的新思路,即从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实现语文课程理念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张宇宏 《阴山学刊》2013,(5):104-107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科语文是民族预科教育主要课程之一,内蒙古地区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其产生与语言环境、民族情结、课程设置等有关,预科语文教学应针对内蒙古地区民族预科语文教学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从实践经验出发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但在传统教学中,理论性突出,实践性缺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不想给语文教学法的教学状况描绘一幅色彩黯淡的画面,但作为关心这门课程前途的任课教师,我们认为,设课的盲目、教材的零乱、教学的枯燥等消极现象确实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问题的实质在于这门学科的体系需要改革。 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关于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的论著和讲述尽管千差万别,但就体系而言,实际上不外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知识型的,即试图在吸收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构筑出语文教学法这门新课程。语文教学法成了语文百科知识的综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心理传承的载体,是实现文化自觉的有效手段。美育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语文课程实施美育要合理定位课程与教学目标,精心巧妙地开发与整合语文校本课程,从而实现美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心理学学科,聚焦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探究其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现象与规律,已形成德育心理学、美育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这门课程的"学"与"教"日渐受到重视。回顾十年来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学"与"教"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到:"学"与"教"的研究重心偏离,侧重于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方法有效性;没有根据心理素质特点而开展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忽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教学胜任能力的探讨。鉴于此,提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旨在探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为此,初步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区别、联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希冀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建设,突显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当前以问题为核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阻碍了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针对这个问题,积极心理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视角。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指导,论述了"主题探讨—心理辅导与训练—思考、价值澄清与分享"的团体辅导式的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目前,随着大家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正逐渐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合作交流、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如今语文教学的纯工具论盛行,以规范化和科学化来衡量语文教育,本质上破坏了语文教育的本质,使语文教学走入了死胡同.人文性的回归使语文教学注重人的发展和人格的塑造;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情感教育,从而使语文学科重新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14.
《护理心理学》是高校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护理工作者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起步较晚,存在"教学研究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情景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优势分析和不足反思,从五个方面加强《护理心理学》的课程建设,实现"教学做"合一,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当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其影响较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我国传统课程和教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审视教学问题的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本文主要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从学习、学生、教师、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了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养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小明 《兰州学刊》2004,(6):349-351
“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学生基本的综合性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有整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特点。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和主要目标,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在语言材料积累、言语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创设良好语文学习环境中精心培育。  相似文献   

17.
谢燕斯 《南方论刊》2011,(12):111-112
语文课程的性质问题虽已经由新课程标准一锤定音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要真正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共识尚需时日,而要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更是一件有待时日的事情。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通过对字词积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训练、综合实践等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分析,就如何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张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课程教材改革的力度日益加大,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逐步深入,努力构建语文教学的科学体系,名师的教学艺术风格色彩纷呈.反思语文教学改革,应从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试评估方式、教育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9.
香港中小学语文课程包括英文和中文,其中中文课程不如英文那么受学生重视,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影响香港中学中文科教学质量的因素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脱节,即说写不一。为此,宜从下列方面入手提高:1.切实加强中国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教学,务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掌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逻辑、修辞、篇章等语文基础知识;2.适当进行对比教学,给学生一点方言和共同语差异的知识;3.引导学生重视口语表达的训练,克服重书面语轻口头语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李良品  王晋 《学术论坛》2005,(10):204-207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百年演进大致经历了表情达意的工具、基本工具及阶级斗争工具、基础工具、交际工具等几个阶段;在工具性质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表述逐渐明晰、具有时代印记、定性逐渐趋于准确等特点.探讨语文课程"工具性"的演进,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有利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事语文教学、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