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巨石文化,是国际公认的环太平洋地区古人类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石头成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之一。在认识水平和科学不发达的状态中,石头又成了当时人们自然崇拜的一部分,形成了以石头为崇拜对象的原始宗教活动,这就是今天发现的巨石文化遗存。我国早在四十年代就有关于巨石文化遗迹发现的报道,近年来陆续在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等地区有所发现,即海内外所关注的环渤海地区的巨石文化带。齐地长白山是古人类活动遗迹较丰富的地区,存有着数量较多的巨石文化遗存,很值得我们作深入地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石崇拜与相关神话传说,大多萌生于人们的种种欲求——或者是获取某种物质的“物欲”,或者是支配某种境界的“权欲”,或者是追求某个异性的“性欲”。在旧、新石器时期,石头是初民用来制造工具和武器的原材料,石器是初民获取食物、谋取生存的“另一双手”,石作为崇拜对象就理所当然了,如羌族、藏族等民族的锅庄崇拜。“权欲”催生了石崇拜与相关神话传说,如羌族白石崇拜与神话史诗《羌戈大战》,羌族先民借此说明,自己民族合天之意、得天之助,从而成为“神定之地”的主人。白族《美人石》、毛南族《圣母石》等传说则体现了性与生育崇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上,由石而生成的文化现象丰富多采。本文对发现于三峡地区的“八阵图”、“阴阳石”、“悬棺葬”的本来面貌及文化内蕴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阐论,认为这三种文化事象,从石崇拜的一隅,体现了三峡文化的某些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量描述了对"上天"、对"祖先"和对"自然"崇拜的社会现象,生动反映了古人具有的敬畏意识,是中国古代社会朴素的宗教哲学观和政治伦理思想、自然观念的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5.
《源氏物语》的创作彰显了中国道教文化的意蕴,《源氏物语》效仿占验术数之道来细致描述故事情节,深化了作品的道教文化底蕴;《源氏物语》中有多处关于梦境的描述,彰显了鲜明的道教文化特色;,紫式部精心塑造出明石道人这一艺术形象,即表达了自己的神仙崇拜意识,又清楚地表明了《源氏物语》创作的道家文化旨向。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者蔡东洲、文廷海合著的《关羽崇拜研究》一书即将问世了。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关羽崇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从三国时期号称"万人敌"而功业未终的勇将,到地位凌驾于历代所有武将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再到让芸芸众生顶礼膜拜的"关圣大帝",其影响持续千余年,遍及海内外。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随处可见。在历史悠久而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只有对"万世师表"孔子的崇拜可以与关羽崇拜相提并论;而至少在影响的广度上,关羽崇拜明显超过了孔子崇拜。这种现象,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通过分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语义,来挖掘上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者的女性观与满族文化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者一反中国千百年来对女性的歧视姿态,转而尊敬甚至是崇拜女性。这一对女性的崇拜的思想一方面肇源于明代中叶以来的人性解放思潮,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作者曹雪芹身为满族人,而满族由于母系氏族社会以及萨满教的残留,其文化习俗中有着对于女性特别崇拜的特质。在满族文化风俗的影响下,《红楼梦》作者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女性崇拜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市场经济过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下,寿山石行业出现了创作者对创作材料过分强调的现象。过分浓厚的商业气氛,对材料品质的过分强调乃至“崇拜”,也是寿山石文化难以突破“小圈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与藏族龙文化何天慧龙的形象,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华夏大地上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中间,除了汉族以外,不少少数民族也有龙神崇拜习俗。《史记索隐》引崔浩注曰:“西方胡皆事龙神”。古代牧居新疆焉耆的吐火罗人就以龙为姓...  相似文献   

11.
石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遍布于古蜀社会文化生活领域。以传世文献为基础,结合出土文献与民俗材料进行综合比较考察,发现这种泛崇拜现象的背后潜藏着深层的文化蕴涵,即蜀民思想中有着共同认知:石具有生殖繁衍、驱邪祈福等实际功能,于部族之生存发展有重要作用,更是亡魂必定的回归之所。因此,蜀民便对石进行虔诚膜拜,以期获得于已有利之效用。  相似文献   

12.
首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如何推动《四库全书》研究,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中华文化研究如何开展。二是在新时期推动新抄《四库全书》活动,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文化现象怎样光大。研究《四库全书》,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解说。新抄《四库全书》就是要写汉字、识繁体、读古人、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夏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重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屡次地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本意。  相似文献   

14.
女娲氏是中国人的始祖神、创世神,女娲神话是中国的创世神话,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女娲补天的故事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产生持续影响。"补天石"在古代小说中出没幻化,在《豆棚闲话》、《红楼梦》、《五色石》、《新石头记》等书中一再现身,从五色之石到幻形入世,"补天石"经历人化的过程;"补天石"故事在小说中不断发展,反映出时代变化,也反映出人对自身生存对文明认识的发展,更反映出小说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朱维之的《基督教与文学》是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而美国学者罗宾逊的《两刃之剑》,则是该课题的奠基之著。进入90年代,国内先后出版了《十字架下的徘徊》、《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旷野的呼声》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等四部重要专著,打破了这一课题研究中的长久寂寞。这些研究或将宏观视角和微观分析相结合,或从宗教文化角度观照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或以自己的研究填补现代文学史领域的某些空白,或进一步拓展该课题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在文化传布和影响下的深入探索。但更为宏观和理论化的研究、文学本体的研究和与同类现象的国别比较研究等,仍是该课题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者,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女神》打上了庄楚文化的烙印。郭沫若少年时代受到道家文化的强烈影响。在《女神》中,对自然、女性、光明、太阳和月亮的崇拜与庄楚文化有着不可割弃的联系。《女神》是饱含着作者青春激情、鲜活浓郁的,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生命颂歌,庄楚文化是作为作品的深层次意蕴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浦岛子传说在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和早期史书《日本书纪》中均有记载。但是,这两部典籍在关于同一则民间传说的表述上出现了细微的偏差。《万叶集》里的浦岛子传说反映了古代日本人最原始的海洋崇拜思想,具有神道教的特征。但在《日本书纪》中,这则传说带上了浓厚的中国道教文化的色彩。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乃是因为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而担任了沟通古代中日文化桥梁的是生活在江南地区的先民。  相似文献   

18.
黄正泉著的《心理文化现象学》终于出版了。汤一介先生为之作序 ,汤序说 :“朱光潜先生在本世纪 30年代曾出版了《文艺心理学》一书 ,在中国拓宽了文艺学研究的领域 ,那么黄正泉同志的《心理文化现象学》的研究 ,也许从一个意义上说 ,它也拓宽了文化学研究的领域。”这种评价一点也不过分 ,仅从这个书名就可以悟出 ,人的心理如果没有文化现象的成因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就会没有差别 ,这说明书名本身就蕴含了拓宽文化研究的内涵。作者把文化研究引入到人的心理之中 ,认为人的心理凝结着文化现象 ,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 ,的确是文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巨石文化,并非仅指巨大石块而言,而是地球乃至宇宙空间其他星体上被移动、制作过的显然有着特定含义或用途的目前尚未被人类破解的一种神秘现象。 本文所辑录的这组巨石图文,旨在激发大家以科学的态度来关心、研究它,以尽早破译这一神秘现象,揭示宇宙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从兴隆洼石雕人像看原始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隆洼文化是我国北方目前发现最早的一种考古学文化类型。笔者对1984年8月挖掘的兴隆洼两尊石雕人像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从石雕人像上反映出了自然崇拜到生殖崇拜;生殖崇拜与动物崇拜并行的原始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