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立时代之潮头,发历史之先声.回首百年路,"红船精神"蕴涵深刻的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集中表达,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投身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生动实践的精神源泉.放眼新时代,"红船精神"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撑,成为激励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奋进明灯,成为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站在建党百年历史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将其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中,首创开拓,肩负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时代重任;知行合一、满怀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奋斗豪情;赤诚奉献,凝聚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奋进力量,以奋斗姿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建设中勇立新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新思路,拓展新途径,贯彻新原则,以城乡统筹为关键,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全面贯彻以工哺农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以德"齐家"既是以德治国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固然是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发展与升华,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根据现代家庭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适时调整,与时俱进,唯其如此,才能使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已经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是一种"强国家-弱社会"的模式."非典"流行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某种变异,"非典"流行事实上打断了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进程,正是由于社会缺乏自救能力,也无可以自救的组织资源,才使国家有了大规模介入社会的可能,国家不得不依靠强化政府权力的方式和传统的动员渠道来控制疫情的扩散,也在事实上强化了对中国社会的控制.在处理突发事件或者社会传染病时,能否不以伤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为代价?"非典"之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应建立在公平、平等、民主、自由与正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是一种家国同构、爱家爱国的深厚情愫,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重要精神特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之一。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项全新的时代课题,既可以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中寻找其理论根基,又可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探求其现实依据。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家庭、高校和社会等多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才能使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继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6.
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是我国交通史上的丰碑.在修筑、养护和运输过程中,"青藏线"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红色精神,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三个特别"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和"两路"精神,三者一脉相承.研究阐释"青藏线"红色精神,对建设青海精神高地、推动新时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在青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作为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思想,不但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且蕴含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并通过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而且还包容了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为贵"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9.
高度重视历史教育是党的一项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代,"四史"教育发展的不断完善,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内教育的重大创新."四史"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治理功能,能够激励情感,破除思想阻碍;铸就定力,坚定理想信念;预防腐败,推进自我革命,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开展"四史"教育,要坚持以学习历史与守正创新相统一、把握规律与服务现实相统一、分层教育与突出重点相统一为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与改革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两个重要内容.两大战略一个立足于构建对外开放格局,一个立足于国内区域发展新布局,两者以何种机制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整合分析两大战略之间关系可知,两大战略的互相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水平对"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推进的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及部分国家城镇化发展状况可知,中欧城镇化合作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合作重要机制;从城镇化动力来源的两个主体--政府与市场这两个视角可以探讨两大战略的结合路径.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综述研究可知,从国际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本质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完善也是城镇化问题的重要部分;从国内研究来看,中小城市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该作为研究的重点;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省、市城镇化合作;妥善处理"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城市的产业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蕴含着由家延伸到国的递进圆融关系,其形成既是对优秀传统家国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对中华儿女奋斗历程的省察与总结,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研判与回应。其内涵要义主要包括以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为基本要求、以爱家与爱国相统一为核心内容、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共建为践履路径三个维度。从个体、社会、国家、世界来看,这一论述在于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道德准线、培植清正淳朴家风民风的价值导向、筑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根基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汉代时期,个体小农家庭逐渐普遍化,为农民家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当时,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统治者特别注重发挥以"忠孝一体"为内涵的"家国同构"核心价值观对农民家庭这一社会主体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奠定了家风家教的基调和底色。在此背景下,汉代农民家庭家风家教以"孝亲忠君"的道德教育为主,以"为人处世""耕读传家"为辅,共同构成了家风文化的主旋律,并以其自身别具特色的教育功能和方式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汉代农民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等,对加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和接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列宁关于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后、无产阶级政权的维护与巩固时期以及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一阶段的思想都与俄国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密切相关.俄国革命与欧洲、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密切联系,决定了一国不能全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苏俄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均势",决定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苏俄经济文化的落后和世界交往的狭隘性,决定了理想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在一国是不能建成的.列宁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其现实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普遍联系是在全球化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其本身也内含着全球化思想,是列宁全球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列宁晚年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必须以普遍交往的全球化视野对待社会主义问题.这些全球化思想启示我们,应当具备宽广的世界历史胸怀和眼光,在广泛开展全球化经济与文化的普遍交往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合法有效地统治,都必须履行两项基本的职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随着国家"以工支农、以城带乡"及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两廊一圈"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主要海陆通道,居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经济贸易中介地位.从中越关系、区域战略及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省发展的角度来看,"两廊一圈"尤其是其西廊即云南省通往越南的"昆明一老街一河内一海防一广宁"的提出和启动,不仅对于中越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东盟各国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继"三个有利于"之后,"三个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与发展."三个有利于"侧重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又侧重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领导这一事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机结合了起来."三个代表"是"三个有利于"的必然结果与重大发展.将"三个代表"落到实处,尚需坚持采取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全球化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国家主权为媒介,层化了传统的国家职能.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全球治理"只是在一定层次上的,"国家治理"依然在全球事物中占主导地位.全球化与"国家治理"之间已成为一种"共生"关系.本文将主要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来探讨国家职能的演进及嬗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国观念与中国人的总体性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家国情怀不仅从道德价值层面强调亲情、家庭的重要性,而且将其视作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实现文化革新的重要突破口。文化革新最直接的体现是观念革新,家国观念从封建社会的强调国家的权威性,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说明中国的家国观念有其本身顽强的生命力和所属的发展环境,是一个不断蜕变和形塑的过程。面对新的环境,家国观念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需要家庭和国家之间相对社会地位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对中国古代家国情怀思想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船山家国情怀集中体现在深度探寻家国内在精神的契合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连带互补性,不仅论述了"家"对"国"的初始意义和拱立价值,而且阐发了"国"对"家"的整合意义和保障价值,从而使得"家"成为"国"的建构基元,"国"成为"家"的价值核心,凸显出二者命运与共的内在机理,以及"微而润如乳,宏而浩于穹"的伦理神韵和价值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