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网络外部性下不对称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技术创新投资决策期权博弈的文献大都假定企业是同质的和企业创新产品之间具有负的外部性,本文研究正网络外部性条件下成本不对称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问题.首先,导出企业投资收益函数和投资临界值,接着对存在的2种均衡,即序列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均衡的结果依赖于成本不对称程度和网络外部性的共同作用.最后,结合案例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高管在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度对企业投资决策同伴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企业处于过度投资状态时,投资决策表现出同伴效应;高管网络中心度对企业投资决策同伴效应存在负向影响,网络中心度越高(低),企业投资决策受同伴企业的影响越小(大).在影响机制上,企业通过高管网络的信息功能从外界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便在制定投资决策时减少对同伴企业的依赖;同时,高管网络蕴含的社会资本能作为激励机制发挥治理功能,从而保证企业独立进行投资决策.最后,基于高管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年长、任职时间长的高管在社会网络中起着主导作用,董事长和总经理发挥的作用有限,拥有较高教育水平以及保持乐观情绪的高管更善于利用社会网络来改进投资决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企业同伴效应的形成机制,也为社会网络产生的经济后果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杨梅 《管理科学》2023,(3):44-68
数字化打破了产业边界,推动传统金融业向开放、共享的场景生态迈进,同时也带来了银行与数字平台间如何共生、如何协调的难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构建了考虑转移支付策略行为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别研究了垄断和竞争情形下,银行与多边平台开放合作的约束条件及均衡策略,并进一步探讨了平台端口开放的最优数量决策.研究发现,开放性均衡状态下,银行的最优数据共享程度和平台的最优可变费用随网络效应强度、消费者兴趣度、麻烦和合作成本以及伙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相比于分散决策,联合决策下基于监控的固定收益转移增加了数据不共享或共享程度较弱时的开放动机,但也导致其结果出现类似的双重边缘化效应.数值实验表明,当可变费用较低或极高时,联合开放是实现双方绩效均改进的占优机制;否则,分散开放可能要优于联合开放.此外,在弱网络效应下,强强联手、弱弱结盟的伙伴关系更能提高开放效率;而极强的网络效应或数据共享程度则会导致垄断合作机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组内网络效应引入双边市场定价模型中,研究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问题,突出分析组内网络效应对双边平台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建立两阶段的定价博弈模型,得到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竞争价格均衡。研究结果表明,组内网络外部性强度对消费者价格和厂商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双边用户接入平台后的市场结构,即在双边用户单平台接入市场结构和厂商多平台接入的竞争性瓶颈结构下,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这两种市场结构下,双边平台竞争获得的利润水平与组内网络外部性成正比,与组间网络外部性成反比。同时,双边用户的价格在单平台接入和多平台接入的市场结构下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厂商组内网络外部性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重随机因素的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产品市场需求与经营成本二重随机性以及二者具有相关性的条件下,建立了一个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分析框架,研究了企业最优战略投资决策问题。在导出企业投资价值函数和最优投资临界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企业最优投资策略均衡规则及各均衡存在的条件,并就各参数对企业最优投资临界值的影响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同时给出了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6.
防降价均衡下的产品兼容性、网络效应和品牌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降价均衡不同于纳什均衡,其更能描述厂商降价策略中的行为动机;网络产业中厂商间的价格竞争是一种防降价博弈,同时,产品的兼容性、网络效应和品牌效应都会对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防降价均衡模型进行了修改,引进了网络效应参数和品牌效应参数利用防降价均衡模型研究了这一问题,论证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存在获得、吸收和处理信息的成本时代表性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和投资决策问题,结果显示成本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仅选择在特定时间更新其决策,且在两相邻决策日间保持疏忽。这种理性疏忽的行为特征将直接影响投资决策,进而产生有限参与、处置行为和高储蓄率等现象。模型明确了成本、财富水平等因素对于投资者的消费、投资决策的影响途径及程度,为如何针对不同投资群体合理引导其消费、投资行为以及健全资本市场机制、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同时通过比对相关研究结果,侧面论证了中国市场主要以短期疏忽投资者为主,为研究摩擦市场中的资产价格异动及信息时滞下的政策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寡头竞争的市场环境里,相互竞争的企业通常会与竞争对手建立连接,从而影响他们在产品市场上竞争的方式。本文我们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企业建立连接的激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形态。在博弈的第一期,具有纵向差异化的企业决定是否与其竞争对手建立连接;企业观察到连接结果后在第二期进行价格竞争。本文的分析显示均衡网络结构与连接效应、连接成本和消费者偏好有关,均衡网络可能仅是一个企业与其它所有企业建立连接的星型网络结构,也可能是没有任何企业建立连接的空网络结构。本文还分析了均衡网络和社会有效网络之间的关系,发现均衡网络和社会有效网络并不总是一致的,从社会计划者的角度看,企业建立连接可能存在激励不足,因此公共政策应该鼓励企业建立连接。  相似文献   

9.
基于消费者对互补品消费习性存在的异质性,对互补品消费市场进行细分,并在上游两个制造商分别提供具有互补特性的产品,下游一个销售商同时销售这两种产品的供应链环境下研究定价均衡。根据不同目标市场选择,识别出全市场覆盖以及聚焦细分市场两种销售策略,分别对两种营销策略下的供应链产品定价进行讨论,并通过模型求解分别得到两种策略下的均衡,讨论了两个均衡解存在的条件,讨论了均衡定价随产品互补程度以及互补品相对效用比的变化情况,以及销售商在不同情形下选择的定价策略。结果表明,当互补品相对效用差异不大,且互补程度不大的时候,渠道内形成第一个定价均衡;当产品间相对效用差异大,且互补程度足够大的时候,渠道内形成第二个定价均衡。  相似文献   

10.
竞争环境下基于期权博弈的R&D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研发投资决策优化问题,利用实物期权的方法,采用二人博弈的模型分析了两家实力均衡的企业在进行研发投资决策时可能采取的策略,有同时投资策略、追随者策略和领先者策略等,并给出各种情况下的最优投资时机.最后结合实证进行了结论验证.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创业投资项目的产出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单个创业投资公司受自身资源的制约很难对项目做出准确的评估,通常需要联合其他创业投资公司进行联合投资。文章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引入创业投资家的风险规避成本、努力成本和战略收益,建立联合创业投资决策的三阶段模型,应用信号传递中的学习效应分析了创业投资中的联合投资决策过程。主导型创业投资公司通过接收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的评估信号,利用贝叶斯法则修正先验概率,然后再重新调整对项目的评估,通过联合投资伙伴间信号传递的学习效应寻找联合创业投资的合作区间,进而提高创业投资的成功率。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发展迅猛,对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和鼓励本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从知识基础观出发,探究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知识积累与其联合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外部制度环境因素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基于对中国风险投资机构首轮投资纵向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风险投资机构基于特定行业和地域的组织知识积累和该机构与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联合投资的可能性负相关,而投资活动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削弱了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知识和联合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风险投资的地理亲近:对中国风险投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萍  罗国锋  龙丹  安然 《管理科学》2014,27(3):124-132
风险投资的地理亲近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倾向于投资其所在地周边的企业。利用CVSource数据库,搜集2010年至2012年623家风险投资机构对1 020家企业的2 973轮风险投资交易事件信息,采用1:1配伍设计,运用STATA进行relogit回归分析,研究空间距离对投资交易达成可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两地空间距离的增加,风险投资交易达成的可能性降低,投资金额对空间距离与投资发生可能性之间关系起倒U形的调节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经验调节二者之间的反向作用,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机构不很在意目标企业的位置,其经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消除距离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协同学的原理与方法对风险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协同条件及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二者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基于风险投资持股比例的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1)协同效应下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显著地存在“单门槛效应”,风险投资持股比例可以作为判断风险资本与智力资本发生协同作用的条件;(2)当风险投资持股比例高于门槛值时,智力资本会加速提升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和市场价值,但这一现象在企业人力资本增值效率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研究结论表明智力资本的增值作用仍有提升空间,但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客观上要求创业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引进风险投资,以便改革、增强并利用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高于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增值效应,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高,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创新型企业后期进入。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统计揭示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创新型企业的特征;其次,阐述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选择效应和增值效应的影响机理;最后,以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企业为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验证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前,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但对专利申请量的选择效应不显著;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的增值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Omega》2001,29(5):375-390
This paper examines competing finance, resource-based and deal flow explanations for 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Evidence from 60 firms (a 58.8% response rate) is analysed. Overall the finance perspective provides a strong explanation of motives for syndication, but the resource-based view is found to be much more important for those firms involved in at least some early stage transactions. Th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ers are that venture capital firms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a homogeneous group and that the investment stages in which they operate may strongly influence attitudes towards syndicati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implications for practitioners as venture capital firms may not be attributing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need to augment their own resource base in order to enable them to make superior decisions when selecting deals and managing investments.  相似文献   

17.
在风险投资项目选择过程中,决策者通常是有限理性的,会尽量避免选择可能会令其感到后悔的风险投资项目,而在涉及多个行业的风险投资项目选择过程中如何考虑决策者后悔规避的心理行为因素,这方面的研究特别需要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涉及多个行业的考虑决策者后悔规避的风险投资项目选择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计算各风险投资项目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项目价值;然后,计算各组合市场状态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地,构建后悔函数刻画决策者后悔的心理感知,并通过计算不同行业的各风险投资项目的综合效用值得到风险投资项目的排序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多阶段风险投资过程中控制权转移范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风险投资活动的具体实践特点出发,给出了多阶段风险投资过程时序模型,并对各个阶段的风险投资特点进行分析,对控制权转移进行了量化研究,得出在每个阶段为满足投资需求所产生的从创业企业家到风险投资家的控制权转移范围。在此结果上得出影响控制权转移范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权转移范围的影响方向。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撑了该文理论分析的结论,得出的控制权转移范围将会为具体的风险投资决策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以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学勇  张琳 《管理科学》2019,22(12):84-104
本文以风险投资家的职业背景为研究视角,对比研究金融背景和实业背景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业绩.借助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投资家个人、被投资企业的样本和数据,本文发现:相对于实业背景的风险投资家,金融背景的风险投资家更为成功,表现为所投资项目有更高的IPO退出率.而且,金融背景的风险投资家投资风格更为激进,如更倾向于进行独立、跨地区、大金额的投资.究其背后机理,本文发现金融背景的风险投资家能够利用其金融职业背景更好地支持被投资企业.譬如,有助于被投资企业更快获得下一轮VC融资,在IPO过程中帮助其雇佣声誉更好的承销商,且IPO抑价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CVC)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innovation, few studies have directl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a parent company’s knowledge and resources on a new venture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experience with parent’s alliance and investment intensity on the extent to which new ventures in the U.S. use their parents’ knowledge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their innovation activities at the inception of the CVC relationship over a 44-year perio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ventures with alliance experience draw more on collaboration knowledge and relational capital, while investment intensity also increases innovation. At a low level of investment complexity, the use of alliance experience and investment intensi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 However, when a parent company has high investment complexity fo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alliance experience are less effective. Our results, thus, unveil the CVC backing associated with the innovation of new venture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