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 《日本学刊》2004,(3):98-109
日本作为东方国家 ,具有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 ,“家”制度在日本起主导作用 ,家庭是老年人援助系统的核心。日本老年人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和援助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来保障的 ,战后的相关法律也鼓励人们进行家庭养老。但是随着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的进展 ,日本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中国养老模式逐渐由以家庭为核的橄榄型结构向以社区养老为核的橄榄型结构变迁。社区养老将家庭范畴由传统家庭扩展到社区大家庭,将家庭养老的情感依赖与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融入社区养老平台。 S街道老年人需求分布呈现出:基本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社会服务需求的序列。社区养老供需失衡的根源在于政府供给错位、市场购买的实践梗阻、社会团体的供给失灵。在信息时代,“数字化社区网格养老”利用成熟的城市网格管理系统,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在政府统筹下精准投入多元养老资源,借助于互联网+社区+养老的信息化方式,实现养老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与无缝隙服务。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大家庭是家庭养老的基石,可是转型时期的中国家庭发生了裂变:传统家庭结构分化,家庭规模趋向小型,联合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占主体。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尤其在承载了中国约75%的老年人口的农村,如何有效缓解由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带来的冲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云智 《学术交流》2006,(7):125-1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发生了嬗变,主要表现为:家庭养老仍占主要地位,但经济支持比例下降;家庭养老的照料支持弱化,养老的社会化程度很低;家庭养老形式由“共居式”向“分而不离式”转变;家庭代际关系由“以老为尊”转向平等互利;“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5.
韩国家庭养老能走多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照顾老人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这一传 统影响到韩国,形成韩国文化传统的核心,千百年来不变。但是,近30年来,韩国经历了经济、社会、家庭结构转型和人口老化的历史性变迁,家庭关系也经历了以家长制和男尊女卑为特征的家庭向现代的平等家庭的变迁。所有这些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传统面临挑战。 社会转型期的养老价值观念的变化 韩国保持了儒家孝敬父母的传统,“孝顺父母”被认为是成年子女最重要的准则。但是,快速的现代化、家庭核心化、增加的老年人口、妇女在劳动力市场比例的增加、年轻一代孝敬父母责任的减弱,使老人在生…  相似文献   

6.
张天冲 《社会福利》2007,(11):60-60
为进一步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老人节来临之际,青岛市市南区推出为老服务新举措,率先在八大峡管区颐和老年公寓正式启动了社区体验式养老活动。该举措是由市南区政府出资购买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向辖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机构养老、日间照料,家庭陪伴、义工陪护、异地养老等体验模式,由社区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廉价、优质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全方位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方面优点。  相似文献   

7.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模式,贯彻其中的孝道以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为依托,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传统孝道的基本含义是孝于亲,核心内容是养和敬。伴随现代社会流动性增强和女性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发生了既不同于传统也有别于西方的改变,即居家养老的出现。而伴随着这种自然选择的养老模式转变,现实社会中孝道的实现情况和人们对孝的需求都发生了改变。选择性的传承孝道有助于居家养老模式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有助于强化亲子关系;有助于强调独立与回报的社会道德;有助于强化立法价值、优化执法环境。我国传统孝道在新时期养老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通过有选择的传承可以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洁 《社会工作》2009,(16):11-13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存在着家庭养老难负其重、机构养老限制过多等明显的缺陷,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家庭的需求和老年人的愿望。因此,立足国,情,我们提出了“社家养老”新的城市养老模式,以及实现该模式的逐步完善“三社”系统、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家庭结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衰减,社会照料服务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现。尤其是面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人口形势,迫切需要推进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方式转变。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现有地方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完善和发展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需要通过立法固化"居家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照料模式,系统地构建老年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社会照料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照料服务职业化建设;尤其需要突出社会照料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包括促进和监管职责;并且需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社会照料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傅再军  商茹  任宏  赵平 《社科纵横》2014,(12):91-96
笔者用自制的《云南省城市空巢老人对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问卷调查表》,对云南省会昆明和丽江、德宏、红河三个地州市的560位城市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得出目前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和现有养老方式相比,选择家庭养老的人数下降,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人数上升。另外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与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儿女孝顺情况显著相关,与患老年慢性病多少、婚姻居住状况、收入来源、收入情况、居住地生活服务医疗条件、环境条件无显著相关;政府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保障、居住地的文体活动与昆明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显著相关,养育子女的情况、子女离父母的远近、收支结余、拥有住房情况与地州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显著相关。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家庭养老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在抓好机构养老,为特殊老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为家庭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的过度打好基础。要加大地州市养老体系的建设,缩小中心城市与地州市的差距,让全体老年人同等养老,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1.
构筑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拥有家庭养老传统的中国社会,以成年子女为主的家庭成员一直是老年长期照料的主要力量。尽管家庭照料模式正在受到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和家庭结构转变等社会现象的剧烈冲击,但家庭依然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料来源,为国家节省了大量长期照料开支。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老年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婚姻家庭的固有概念,似乎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家庭的类型,由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仅有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在国外又出现了许多新奇的家庭形态,如:以成人为中心的“无子女家庭”,由两个离婚有孩子的人再婚的“合成家庭”,以及“独身家庭”、“群婚家庭”、“同性恋家庭”、“老人家庭”、“母亲—祖母家庭”和“母亲—姑妈家庭”等等。目睹这种繁杂  相似文献   

13.
正泰州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为破解养老服务难题,弥补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泰州市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回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建议应从"八个强化"入手,着力发挥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让全市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传统养老困境养老机构供给严重不足。截至2013年底,泰州市拥有各类养老福利机构149所、床位29670张,每千  相似文献   

14.
张晓峰 《社会福利》2009,(11):35-35
养儿防老作为我国根深蒂固的养老观念,在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中长期占据着主流位置。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挑战,以房养老正不断地走入老年人的视野选择中。对于这两种养老方式,不能轻易评价孰好孰坏,要全面分析,理性看待。  相似文献   

15.
孝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孝意识随着个体家庭的产生而产生,孝文化随着家庭养老的发展而发展。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人为,为人”的孝文化,始终与家庭养老相生相随,形成“我的大脑”与“我的身体”的“本原”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6,(7):F0004-F0004
为适应老年人居家生活习惯,满足其养老需求,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巩固城乡传统家庭式养老的基础上,做出优先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战略部署,要求各市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通过由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儒家文化为视角,提出构建契合儒家文化的农村养老模式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即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发挥社会养老主体作用,发挥自我养老补充作用和社会养老服务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如何选择养老方式成为很多老年人和即将步入老年的人们经常思考的问题。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逐步加快,“4-2—1”、“6.2.1”甚至“8—2—1”的家庭结构,使得很多年轻人无暇也无力顾及父辈及祖父辈的晚年生活照顾,所以机构养老成为很多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化的机构养老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近些年来,我国的养老形势比较严峻,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面对的一大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化的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化的机构养老二者优点相结合而产生的全新养老模式,既能较好地满足我国日益膨胀的养老需求,又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传统的"孝"文化与现实生活中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压力日益增大二者之间的冲突,为解决我国的老有所养问题指明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这一问题的提出触及了养老社会化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情感问题以及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所以是见微知著,不可不议的。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人口死亡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时下社会大转型期十分突出的社会现象,而其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首当其冲的。毫无疑问,目前在中国,家庭养老还是主要的,无论城乡皆如此。可以说,家庭养老是一种制度化的传统,不少中国人不仅乐于接受,而且习以为常。但今后的老年人也将越来越多地走上养老社会化的消路,这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