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具身性是人类实践性地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具身哲学最为核心的原则,维吾尔谚语是维吾尔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与外部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互动的产物,因此,身体、大脑、感觉运动系统等构成维吾尔隐喻性谚语喻义构建的身体基础,物理和社会人文环境构成维吾尔隐喻性谚语喻义构建的环境基础,思维是构成维吾尔隐喻性谚语喻义构建的心理基础。基于此,维吾尔隐喻性谚语喻义构建的过程包括:第一,维吾尔隐喻谚语喻义的产生并非单域产物,而是跨域双向映射构建过程;第二,维吾尔隐喻性谚语中范畴并非封闭的,其喻义构建是再范畴化过程;第三,维吾尔隐喻性谚语喻义的产生是四空间整合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将维吾尔谚语作为观察视点,剖析维吾尔传统文化对妇女的价值判断与地位确认。维吾尔传统文化中的妇女观植根于本民族的历史土壤,是维吾尔封建宗法社会和宗教意识的产物,它集中表现为男尊女卑、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宗教礼法。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人民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他特有的优美的文化和艺术。在维吾尔人民的这宗文化遗产中,民间故事占着一个特别的地位。维吾尔民间故事同维吾尔人民的古代神话传说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通过艺术形象鲜明地反映了维吾尔人有史以来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看法和对未来生活的愿望。它创造的正、反面形象是现实社会各个阶层、集团的典型代表。维吾尔民间故事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维吾尔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是维吾尔民族中百岁老人较多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用调查实例阐述维吾尔民族尊老美德与长寿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喀什地区是维吾尔族古老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在对喀什地区维吾尔妇女命运观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进行分类总结,进而对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特点及成因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维吾尔妇女总体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来窥视维吾尔妇女未来发展和自我提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维吾尔族的文化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维吾尔文学,在维吾尔文化中居于重要的位置。维吾尔民间文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歌舞有着广泛的群众性。每逢喜庆佳节,劳动之余,丰收之后,男女老少聚集一起,举行歌舞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与维吾尔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麦希莱甫”(娱乐  相似文献   

7.
文章虽为回忆性的文字,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解放后中国维吾尔学的发展历程。作者希望通过此文能对未来我国维吾尔学的发展和新一代维吾尔学人的成长起些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国香先生是我国维吾尔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以及著名学者.他在维吾尔语言文学教学领域投入了一生的汗水和精力,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在学术研究以及教材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维吾尔文学史》是其中一项丰硕的成果.以《维吾尔文学史》这部专著为研究对象,论述这部论著的主要特点,必能总结出一些东西可供我们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维吾尔戏剧文学形成发展的主要特点 ,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民族特色浓郁 ,民族因素和社会因素推动了维吾尔戏剧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维吾尔熟语看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王德怀维吾尔熟语中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维吾尔族的主要饮食内容,即各种常见的饮食品类及其制作、餐具等,体现了“语言、尤其是语言中的精华熟语是文化的代码”这一科学论断。本文拟从维吾尔饮食熟语的分析入手,描述维吾尔饮食文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中的维吾尔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深入研究维吾尔族历史,尊重维吾尔人民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虚心学习维吾尔语。《回疆竹枝词》是林则徐深入南疆勘地时所作的反映清代维吾尔民族生活习俗的诗歌。他把许多维吾尔词语经音译或意译直接写入诗章,使读者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逐一试解了原诗中没有准确注音和义训的维吾尔语词。  相似文献   

12.
艾合买提·孜亚依是20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学者,其代表作《热比亚与赛丁》具有多重解读意义。以读者理论为视角,研究该叙事长诗对维吾尔叙事诗传统的创新与突破,并由此探讨维吾尔文学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新疆维吾尔族社会,也普遍存在与各种自然崇拜、圣墓崇拜、萨满教密切关联的信仰形态。作为现代宗教民俗的一种,萨满及其相关仪式以伊斯兰教的外形在维吾尔基层社群中生存发展。在现代语境中,维吾尔萨满文化处于边缘状态,较少受到关注,其研究还需深入系统地展开。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汉族文化对维吾尔有着深远的影响。汉代对西域的影响、唐代对回鹘的影响以及元、明、清对畏兀儿的影响均属于此类。解放之后,随着维吾尔与汉族人民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维吾尔人民引进了为数不少的汉语借词。这些借词来自于文学、舞蹈、逻辑学、种族学、解剖学、林业、物理、生理学、法律、考古学、地质学、美术、心理学、哲学、商业、水利学、政治经济学、动物学、宗教、化学、地理、语言、体育、历史、医学、植物学、建筑学、生物学、气象学、数学、印刷术、音乐、军事、戏剧、交通运输、食品、服饰和财产等二十多种学科门类。其中,汉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饮食和服饰等借词较多,这说明这些领域对维吾尔文化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5.
汉维语人名文化异同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式、结构看,汉语人名姓+名,姓有单姓、复姓,名有单字、双字甚至三字名,维语人名本名+父名。名有复名,名后可加润色词语;从来源看,汉族姓氏来自本民族的姓和少数民族姓氏译音的姓,维吾尔族以父名为姓。主要来源于本民族的人名、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诸先知的尊名等;而在命名方式方面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6.
从鄂尔浑一叶尼赛碑铭语言到现代维吾尔语,古代突厥语-维吾尔语时期语言中的个别基数词由于受到语音演变过程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发展演变形式,从而使维吾尔语文学语言及其方言在数词方面表现出了许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逐渐建立了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伊斯兰教)和国家认同(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维吾尔民众的国家认同意识上升很快,民族认同感也在增强,宗教认同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应合理调整三者关系,促进新疆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疆维吾尔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婚姻习俗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揭示了维吾尔族古、近、现代婚姻习俗演变的根源自于其民族经济生产方式、宗教文化纽带 ,周边民族婚姻习俗的互动等因素 ,指出维吾尔当代婚姻习俗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实验语音分析是研究维族汉语声调匹配和回归规律的有效方法。维族汉语语料声学分析表明,声调完成有序化匹配的时间比声母、韵母完成匹配的时间要长;维族汉语单字调的匹配、回归是分阶进行的;维族汉语双音节声调模式受母语音高重音模式潜在制约;维族汉语"维腔维调"现象是维汉语言类型学差异在语言接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莎车等地有一部分维吾尔人,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他们以自己的"什叶派认同"和莎车县的多里喀扎清真寺为中心,保持着自己的教派认同与历史记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了解伊斯兰与维吾尔文化的交融及各个群体之间的涵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