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个人认为,要提高课常教学质量,只有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某些学习活动的经常性倾向.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3.
养成教育可以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德育的根基之所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往往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适时地表扬.如:"尹滔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低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首先要培养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该是课堂上的倾听."我们的教学无非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交流,才能开启思维的火花,那样的课堂才会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目前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感到枯燥无味,根本没有动力进行课前预习,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因此,教学方式有必要进行适当改革,注意在平时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长期实践经验,从课堂知识的分解、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习惯、鼓励学生信心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敏 《科学咨询》2009,(14):69-69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教学关注最多的是学生创造性、合作性等学习习惯的培养,但身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算等一些常规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谈一谈自己对常规性学习习惯"听"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语文教改要达到的目标。而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方法要得当,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小学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与学习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教师要正确理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内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少作业或不作业,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课备好,如  相似文献   

11.
学问,要学必有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要进行探究活动,也必须提出中肯的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做到预习,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个"好问题",就能够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那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除了做好积累外,当务之急是给学生思考的权利和时空,从而发展思维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实现这一点. 一、在自主学习中培养思考的习惯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预习、识记、独立完成作业、复习等."凡事想一想"应成为每个学生共有的座右铭.如:预习中有哪些字、词,句不懂?哪些字难写?自己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还有,自己曾经见闻过或经历过的哪些事与文中内容相似?自已是否经历过相同的情感体验?然后作上记号,准备课堂上发育.在识记时用什么办法最快?在独立完成作业时审题、比较、联想、组织语言等,思考自不必说.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兴趣.<纲要>明确要求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来.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自学"定义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那么"未来的文盲就是不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经常把选择题当成作业来布置.翻开学生的作业,有的抄了厚厚的一本子,有的只写了A、B、C作答案,教师的批改也省事,都是大大的对号.表面上看,学生很认真,教师也很负责,其实这里折射出来的问题是令人深思的.下面我们再从选择题的命题机制、测验角度、升学考试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论述一下它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基本前提.学校体育教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锻炼的习惯,因为兴趣和习惯是推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可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学生课堂上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教学中令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但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其原因主要是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问题.笔者从阅读教学的多种症结中寻找出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善阅读教学的方法,在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雷娟 《科学咨询》2008,(6):62-63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讲究严谨的逻辑,更需要探索和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不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相似文献   

20.
唐楠 《科学咨询》2009,(18):65-6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