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七月》是《诗经》的名篇。因诗中历法特殊,不仅影响着对全诗的理解,而且模糊了此诗的产生时代。当代研究《诗经》者,大都认为《七月》中有两种历法,即周历和夏历。凡称“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者,分别为周历的一、二、三、四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直接称某月者为夏历。如此理解《七月》,基本通顺;若要全面理解,还需要做些历法探微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陈垣先生“稿凡五易,时阅四年”而研究、整理出的近现代回回历法的辉煌成果——《中西回史日历》,继而探讨了先生的《回回教入中国史略》一文对研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索隐派红学的出现,从学术史上说是当年胡适、蔡元培新旧红学之争的继续,较突出的有潘重规的《红楼梦新解》,杜世杰的《红楼梦考释》,李知其的《红楼梦谜》,霍国玲、霍纪平、霍力君的《红楼解梦》等。这些书或继续钩沉索隐,寻觅《红楼梦》“反清复明”的寓意,或说曹雪芹是“抄写勤”的谐音,世无其人,或说研究《红楼梦》应当用“详梦”的方法,或耸人听闻,说《红楼梦》是写曹雪芹及其恋人“竺香玉”合谋“弑帝”,林黛玉“竟是谋害雍正皇帝的元凶”云云。以主观随意性为根本特征的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无法克服其本身固有的非科学性质和倾向。科学考据和主观索隐二者性质不同,不应将索隐方法说成是科学方法,应将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吴宓(1894-1978),陕西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在比较文学领域,他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①。他写于1919年的论文(红楼梦)新辩》,“从比较中探讨《红楼梦》的精神与价值,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吴先生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用西方小说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从事过任何一部作品的评论。”②吴富一生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沟通中西文明,所以他对文学在其.中的作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吴宓论述文学的功用,主要见于《文学与人生没《吴宓诗及其诗话》二书和论文《(红楼梦晰谈》中。笔者据此对吴…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隐写的史实①涉及到的一个主要人物,就是深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本文拟就《红楼梦》中涉及到董部妃的部分内容,做些简单的考论。无春与各幻仙子及女捐元春是《红楼梦》中地位最尊的人物,贾府的兴衰荣辱,可以说全系其一身。人们发现至乾隆朝止,宫妃中并无贾姓者,便认为这个人物是曹寅之女王妃身份的夸大,这是简单地将曹家视为贾府原型的结果,并不正确。元春的是妃身份,并非小说家者言,而是董鄂妃星妃身份的写实。元春贾姓故为贵妃,谐音即假妃,用对偶法即谜语中的鸳鸯格便扣真妃,再谐音便为贞妃。顺治有三个妃子为董鄂…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成语英译与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寄托了中华文化精魂,解读《红楼梦》实际上就是在解读中华文化。在推动中华文明面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之丰富内涵的大背景下,《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越来越表现出其顺应时势的文化优势来。本文将从杨译本《红楼梦》中的成语翻译的五个方面来阐述其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谐音法的巧用、妙用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谐音法系统解读《红楼梦》会有许多新的感悟。《红楼梦》运用谐音法的原因有四 :一是省时省力 ,二是慎言避祸 ,三是以有代无 ,四是刻意朦胧。其运用谐音的范畴亦有四 :一是人名的谐音 ,二是画名谐音 ,三是物名谐音 ,四是人名、物名综合谐音。其运用谐音的方法则更多些 :诸如 :一人一名谐音 ,所指一义 ;一人二名合用谐音 ,所指一义 ;一人三名三个谐音 ,各有所指 ;二人二名联合谐音 ,所指一意 ;三人三名三个谐音 ,所指一义 ;合家谐音 ,所指一义 ;一击两鸣式谐音 ,等等。《红楼梦》对谐音法的运用 ,有些很明显 ,有根有据 ,有的有歧义 ,但不能牵强和误解。用谐音法解读《红楼梦》对理解其创作意图、文本结构、人物性格和命运等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红学呈现为一种无时序状态,其实质乃是连续不断的观念之争与方法之争索隐派红学由于观念和方法上的失误导致了对《红楼梦》的曲解,新红学刚以其科学的考证方法为红学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随着观念与方法的不断变换与更新,对《红楼梦》文本意义的剖析也逐渐引向深入。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能否运用科学的观念与方法,成为红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论“东方文化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东方文化派”,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西化、提倡东方文化,主张新旧调和和中西调和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及其后继者钱智修;有访欧回国不久即发表《欧游心影录》的梁启超;有第一次对中西印三方文化及其哲学进行系统比较的梁漱溟;有自称是“一东方文化之信徒”的陈嘉异;有标榜“倡明旧学,融化新知”的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刘伯明、柳诒征等人;有因其《人生观》的讲演挑起了1923年“科玄之争”的张君励;有主张“以农立国”的《甲寅周刊》主编、主撰章士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红楼梦》几个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红楼梦》是隐射清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政治讽刺小说,《红楼梦》创造了现实、神话、理想三个世界,《红楼梦》的作者可能是脂砚斋。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奇书文体的代表作品,其艺术表现及思想内涵皆体现了文人的手法和趣味。本文主要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几处笑话进行深入解剖,分析小小笑话中所蕴涵的不平常的深刻寓意,从而进一步领悟《红楼梦》内容的多元丰富,以及《红楼梦》写作的微言大意与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12.
《赤壁怀古》以中西历狱事件为中心写其涉及帝位之争的实质,《交趾怀古》交代了康熙当上皇帝的原因,《钟山怀古》写四子死后被追封为荣亲王,《淮阴怀古》写十一子封王及死亡,《广陵怀古》写有关四子身世的纠纷,《桃叶渡怀古》写纠纷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评论《红楼梦》人物尤三姐的悲剧,必然要涉及两种《红楼梦》(脂本与程本)、两个尤三姐(曹雪芹的原作与高鹗的改塑)的问题。文学史家刘大杰早就比较过两个尤三姐的优劣①。近几年来,《红楼梦学刊》与《红楼梦研究集刊》等刊物上,更有不少文章从各个角度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②。本文所论,主要以脂本中的曹雪芹笔下的尤三姐作为依据③,故不再涉及程本中的改塑情况和有关版本对照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文史哲》2003,(5):14-19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15.
邱凌  马汉钦 《船山学刊》2009,(3):159-161
小说中人物对话是现实话语的模拟,《红楼梦》蕴涵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的这一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第七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批判弄虚作假的少数人所谓“脂本系伪作”和“丰润曹渊作《红楼梦》”等谬论冯其庸会长呼吁报刊不要助长这种“非学术非道德的喧闹”李希凡回顾了对《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在严厉打击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浪潮中,经过五天的热烈讨论,于8月底在山东莱阳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也开展了批判少数人胡编滥造假材料以欺世盗名,搞乱红学研究明论争。一、大会号召:涤荡红学研究中的歪风,刻不容缓中国红学会冯其庸会长在开幕词中严正指出:“虽然在‘文革”后的这20年,红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陈寅俗虽无研究《红楼梦》的专文,但在其他论著中,特别是在《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等红妆研究论著中却反复提及《红楼梦》。他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体评价方面,认为《红楼梦》是大事均有所本的写实之作,后四十回亦为曹雪芹所写,全书结构不够精密等。二是在红校研究方面,经常以《红楼梦》作为参照系,将其所赞颂的历史上的真实女性(如柳如是及《再生缘》的作者陈瑞生)与《红楼梦》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林黛玉)进行比较,从而寄寓自己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等诸多情怀。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悲剧作品的典范之作,其悲剧性精神在本质上是人的悲剧,具有普遍的价值与意义,深入传达出曹雪芹悲天悯人的现实情怀。因此《红楼梦》中的悲剧性精神还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与探索性。《红楼梦》文本全面而客观地展示出在以伦理道德统治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个人或群体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导致了社会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和人生悲剧的产生、交织与纠缠。《红楼梦》悲剧性精神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曹雪芹的悲剧性人生经历与小说中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悲剧命运的异质同构,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影响,还有时代、社会、历史、民族审美心理等重要元素的建构,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生发共同建构起《红楼梦》文本悲剧精神的高楼大厦。《红楼梦》的悲剧性精神形成了《红楼梦》崇高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论《红楼梦》的梦幻艺术李广华《红楼梦》以梦幻始,以梦幻终,用奇特的梦幻手法表现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因此,研究《红楼梦》的梦幻艺术,对于揭示《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思想及审美意蕴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来源。在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20.
陈健 《南方论刊》2010,(3):100-101
读《红楼梦》,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感悟,因为人生是饱含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红学家段启明说:“《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感动万千读者,主要是它最真诚地写出了人生的真象和真情,是一幅千古罕见的人生图画。”最近,我阅读了吴月明著的《红楼人生解码》,感觉作者作为茂名市教育局、茂名市语委的干部,作为公务员,潜心研究《红楼梦》而能出版专著,感到惊奇。惊奇于作者对《红楼梦》解读的深透,对现实人生领悟的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