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质量上差距明显,而且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显著改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进程。从发达国家转变增长方式的经验来看,科技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必须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和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后发优势”和“政策干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集约化的捷径。中国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质量和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3,(3):34-35
广东省是1997年实现城乡一体化低保制度的。六年多来,按照国务院、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广东省民政厅紧紧围绕“应保尽保”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低呆标准不断提高,资金投入显著增长,享受低保人员大幅度增加。目前,全省享受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波动的主要特征“七五”期间,在全国全省的经济运行环境中,哈尔滨市经济增长的波动具有如下特征: 1.国民经济增长连续两年下滑。“七五”时期,全市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年,社会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呈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7%,比“七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4.3个百分点。后两年,国民经济一直在弱势中运行。1990年比1989年下降1.5%,比“七五”时期的平均增长幅度低8.1个百分点,跌入低谷。2.工业和建筑业发展速度由增长较高转向下滑。“七五”前三年,全市工业和建筑业的产值增加值平均增长幅度达11.1%,比“七五”期间平均增长幅度高出6.9个百分点。但后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准确、科学的法律条文,规范了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就是“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法律规范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科学界定了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是以稳定币值为单一目标;二是确立了正确处理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原则,即将稳定币值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基础和条件;只有稳定币值,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以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是处理货币政策与国家总体经济政策及两个政策目标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法律规范的基本精…  相似文献   

5.
论落后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赵廷毅,张存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6.
商务成本变动与"长三角"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经济发展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商务成本的增长是同步的。伴随着商务成本增长,“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的特征和规律性对“长三角”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投资、企业收益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商务成本对长三角中长期经济的影响,总结了商务成本变动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科技管理与经济增长协同演化的核心在于实现技术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有机统一.国内经济、科技发展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世界范围内发展观念的转变、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客观趋势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兴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九五”和201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之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如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马壮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我们在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涉及过去10年左右在经济和政治杂志上时紧时弛地进行着的两方面争论。一个是关于发达和不发达的性质问题:某些第三世界国家新近工业化的显著增长是表示朝自给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向起飞的真正开始呢,还是只表示“南”“北”之间、“中心”与“外围”之间原有的不平等和依赖关系在新阶段的继续? 另一个是关于“中心”的一个特殊部分与“外围”的一个特殊部分的关系,即日本和亚洲不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日本经济和东亚及东南亚正在实现工业化国家经济的相互作用是否正在从垂直的、因而是补充的关系转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过去40年里,一直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在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的变化、生产率提高、国际化的发展等各个领域,都比别人走得快。缩短别人走过的道路,就是所说的“压缩增长”。“压缩增长”之所以得以实现,固然是因为以民间经济为主导,但首先是因为有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全力以赴地执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在经济增长率方面,从第一个经济开发计划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及相互转换的作用,正推动着我国整个经济的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文章从我国经济制度结构转型的主要表现所有制结构的混合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产权制度的社会化这三个方面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制度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在于经济增长。农村工业的高速持续增长不仅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角色,产业结构的成长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国效应”等有利条件,构建新的非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实现国民经济的一元化同质结构和均衡增长;采取多种有力措施,重新构造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区发展模式和协调发展模式,以促进和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1991年“要把经济工作切实转到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力争工业生产的质量、品种、效益有一个明显进步”。国务院决定1991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这一活动的开展,大力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使企业逐步走上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消耗低、效益高的发展道路。一、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国务院决定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是有很强的针对性。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生产在“质量、品种、效益”等诸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工作切实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也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当前及今后的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关能源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界定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及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目前学术界针对石油消费是否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一问题,至今仍未达成一致结论.缺乏对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的区分研究,是导致经验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利用中国1980年-2006年的有关数据,检验得出增长模式的改变,是导致了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长期的均衡关系的改变的诱因.长期来看,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在1993年-2006年,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主题 ,在对“分配 -增长”传统分析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 ,从双向动态的全新视角探讨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提出了一个以“一体化互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分配 -增长”现代分析框架 ;并着重指出分析与增长之间内在的、积极的、相互促进型的互动关系、基本内涵及其必备的制度和结构条件 ;论文最后结合转型时期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实状况 ,指出了重建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一体化互动关系”的制度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锦州是辽宁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港口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十五”时期,锦州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大振兴和沿海大开放双重战略机遇,围绕“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的总体目标,强力实施锦州振兴发展方略,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超过预期4.8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近一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2.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一倍,年均增长162…  相似文献   

17.
高芳英 《社会》2002,(10):54-56
20世纪初 ,美国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建设。进入20年代 ,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经济的繁荣、工业的发达、科技水平的提高、新产品的推出 ,使美国大众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分期付款”消费观念的确立、信贷消费的推广 ,对拉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出“分期付款”信贷消费方式的历史条件“分期付款”信贷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厂家和商家为了促销融资 ,完成“生产为了消费 ,消费促进再生产”的目的 ,允许消费者在购买家庭耐用消费品(使用价值在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家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不断深入以及政府经济增长理念不断淡化的进程.包容性增长理念已被写入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并将在未来五年在引导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变的新时期,对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应进行重新解读与定位,以便对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树立和谐税收的经济观,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一是树立科学发展的和谐税收目标观,处理好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税收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眼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两个方面,运用税收增长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研究和分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客观评估当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必然趋势,以此制定的目标和计划.和谐税收的经济发展目标,能推进税收良性增长,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践多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策略能否与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携手共进”?文章基于经济增长核算理论计算了高质量发展指标,利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分析此问题。研究表明,过高的经济目标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结论通过了内生性偏误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央发展理念的转变促进了高质量发展;经济目标过度偏离资源禀赋、以硬约束表述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过高的地区,强化了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高质量发展的阻碍效应。机制检验发现,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以倒逼资源配置拉高经济增速至目标的方式阻碍了高质量发展。上述结论为新时代优化经济增长目标策略,进而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