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平等与公正”是每一个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也是所有社会人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公正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要的是绝对的公平还是相对的公平,是机会的平等还是结果的平等?当前社会中最大的不公正表现在哪里,如何解决社会公正问题以及政府在这个问题中应该担负的责任? 对于公正,在我看来,今天有两条根本的道路选择。第一条,“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搞市场经济。核心就是把整个经济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另一条路就是考虑到分配的不平等, 造成了弱势群体,因此在考虑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个人的平等,要通过社会民主主义的方式,以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来保障人们一些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的权利,因此这条路的核心是强调再分配。  相似文献   

2.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要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幸福的生活就是最高的善,幸福不同于其他德性,幸福是一种因它自身而被人们所追求的东西。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善"表示了事物向"好"的一种状态,是人们的行为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幸福体现在合德性的实现活动中,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政治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延伸和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经济公正实现的前提.政治与道德的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事关人类的福祉.因此,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政治是公正的善的政治.本文认为,政治公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机会均等、平等自由及权力和权利的均衡.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次。其中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即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基于对公正价值的认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公正的内涵、公正对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发展的价值,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公正之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社会公平和正义,精义就在于给每个人以所应得。从具体内容和规则上看,现代意义上的公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保证的规则,即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第二,机会平等的规则,即从总体上保证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第三,按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即根据每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差別的分配;第四,社会调剂的规则,即立足于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6.
友爱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论述的重要主题,联系了亚里士多德对德性论与幸福论的论述。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在对友爱的阐述中,十分重视自我德性的完善与实践,体现出了自爱的维度。通过厘清亚里士多德友爱观中的自爱思想,考察西方对自爱观念的不同阐释,尤其是安兰德对亚里士多德自爱的承袭与发展,反思亚里士多德的自爱思想,以追寻人与自身、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海量的两会新闻报道中,“中纪委正在论证官员财产公示”的消息被各大媒体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其实这一消息颇为怪异:为什么是中纪委在论证,而不是全国人大?具体都在论证些什么?还要论证多久?  相似文献   

8.
马积德 《职业》2015,(3):122-123
习近平总书记用“大德、公德、私德”的概念,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他在北京大学讲话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大德,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德,即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私德,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研究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更加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以做平凡事、做平凡人、走平凡路为渠道,通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来培养中职生的良好心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胡慧慧 《现代妇女》2013,(11):15-16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规定了灵魂肯定或否定真的五种方式。其中,明智和技艺与另外三种方式不同.因为它们处理的是与实践相关的可变的事物。本文旨在就五个方面来区分明智与技艺:一、两者的目的是否与自身同一;二、谁的目的更接近善;三、与道德的关系;四、对象的不同;五、与逻各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公正的社会调剂原则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人们在谈论公正时 ,往往容易出现偏差 ,或者是把机会平等问题作为公正的基本内容 (吴敬琏 ,2 0 0 1:82 ) ,或者是把公平分配问题作为公正的基本内容 (张国刚 ,1992 :4 0 0 )。而社会调剂则往往被人们排除在视野之外 ;即便是提及 ,也仅仅只是将之视为一种作用有限的、人道主义的“补充性”的原则而已 (梁小民 ,2 0 0 2 )。实际上 ,社会调剂原则是现代社会中公正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同机会平等原则、按照贡献分配原则并列的、而且是相互补充的一项重要原则。随着现代化程度以及市场经济程度的提高 ,公正的社会调剂原则在社会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社会中,更多的人将"幸福"定义为一种享受主义。文章研究了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幸福",并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价值,城乡环境公正问题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城乡环境公正问题探析中,依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首先探讨了城乡环境公正面临的困境;其次通过分析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和以物质补偿的短效性说明城乡环境公正问题出现的原因;在解决这一问题中要求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提高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三条途径来解决城乡环境公正的对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几种典型的不公正现象,如利益分配问题、政治方面不公正,并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包括城乡及地区之间的统筹发展、实施政治民主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等,为社会建设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一项长达10余年的跟踪调查显示,近期“社会公平”被关注的程度已超过了“腐败”问题,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每个国家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都秉承这样的理念:普及、民主、科学、公平。1995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公平指涉的两个方面——有毫不含糊的法条保证;而在现实中,教育的不公又切切实实地存在着,存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中西部不同区域之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不同阶层之间、重点与非重点之间……教育本应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工具,如果教育本身也成为加剧社会不公的帮凶,那么,人民还能从教育中期待什么?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今天,决策者应把教育不公平现象作为常鸣的警钟。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伦理学教授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上第一节课时,课堂里乱哄哄一片,他摘下眼镜,等着我们安静下来,一分钟后,总算安静了下来,教授说:“我们从最深奥的问题开始,告诉我,良心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伦理(ethics)一词源于希腊语,与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的概念类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阐释了"伦理""德性"与"德行"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在对人的活动性质的说明中提出,目的(幸福)与选择构成基本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伦理学本质上是对人的活动和实现活动的两个基本前提的理解。[1]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伦理"的原始概念由风俗、习惯与气质扩大为人的性格品质和道德观念等,最终形成了社会中普遍认同并遵守的规范准则。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对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进行探究。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是以其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善的论述开始,进行德性伦理的理论构建。适度观正是其德性伦理的精髓,通过与不及和过度这两种"恶"的对比分析,列举一些例子,论述适度这一原则对维护德性的重要性,从而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提倡”,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方面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这是对当今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概括;这是现今社会共同理想的呼唤;这更是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理论领域一直以来充满着争论,这是由于社会公正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哈耶克、罗尔斯、诺齐克等人和后来兴起的社群主义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用社会公正理论视角下的过程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角度来审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体制发现,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论在过程还是结果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公正现象,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在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这个范围中,女性的就业歧视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经常见诸报端的“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是性别不平等在职业市场中的一个真实写照,事实上这个提法本身,就揭示了女性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比一般男性提前10年进入难就业阶段的尴尬处境,根据歧视就是不平等、不一样的最普通定义, “40、50”现象的出现,无疑已经验证了性别歧视特别是就业歧视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