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现代国家的理想型——以权力运作为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尝试以权力运作为分析视角对现代国家一般特性进行抽象,即尝试发现和建构现代国家的理想类型。本文提出,理想型的现代国家权力形态为科层制组织形态;现代国家权力运作类型呈现为权力的集中化与局部化-扩散化,其权力运作具有以下特征:规训权力、内部绥靖与反思性监控。现代国家的理想型旨在为学界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政治转型的特殊性,描绘并重构中国政治的真实图像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政治哲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对于政治哲学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则是言人人殊.在择要综述中外有关政治哲学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尝试提出新的定义,即政治哲学是对于政治权力来源、政治权力行使的正当性以及理想社会等核心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一门学问,它涉及的对象有国家的起源与组成原则、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理想的国家制度及制度的根基等问题.在此新的定义下,我们可以提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问题,即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权力来源于人民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以此核心问题为基础,本文综合马、中、西的政治哲学思想资源,提出了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3.
陈剑 《天府新论》2021,(1):58-71
本文借助福柯、弗洛伊德、马克思等人的权力理论分析《庄子》中儒生入仕、伯乐治马、不材之木、哑雁命薄等几则寓言。颜回、颜阖等儒生的仕途危机暗讽臣子才德只能迎合滥施酷刑的君主权力,其抑制君权的忠义仁孝等灵魂技术也类同于弗洛姆诊断的权威主义。相应地,孔子教导的心斋并非入仕之法,而是消解以尘世大他者欲望和法则为核心的自我理想,将知识分子引向不得已为之的机械化状态,从而破坏整个封建圣人之治抑或“大他者集体”,进入拉康的拓扑第四环“圣症”。庄子继而通过伯乐对野马的治理隐喻以古代人种学为基础的规训权力和生命权力,揭示圣人之治实则是煽动智巧竞赛和利欲争斗的人性堕落“集中营”,这同样预警当今资本权力以生产利润指标鲸吞人性和自然的危机。在对这世俗权力的揭批和自我理想的湮灭之上,庄子以实体即主体(天人合一)的思维,在大他者空缺中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不材之木的人生道路,暗示他们必须如坏木、神木、毒木那般“不才权力”才能逃脱权力的规训和惩罚,但同时他也借哑雁被宰杀的故事担忧材与不材之间的艰难抉择,并指出天道的超时空拯救力。  相似文献   

4.
权力影响力是一种强制性影响力,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是学生工作者的内在本质体现,是学生工作者的品质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综合反映。学生工作者的非权力性因素亦即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品格的吸引世、情操的感染性、心理的相融性和行为的导向性等特点。与权力性影响力相比,它给人以敬佩感、信任感和亲切感,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心悦诚服和仿效,因而它对人们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是长久的、无限的。学生工作者要想把学生工作真正做好,注意非权力性因素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国的政治权力首先有国家权力纵向下移的痕迹,但是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基于国家意志的政治权力遭遇了市场和社会权力的横向阻击。因此从城市的形成看,城市街区、住房与人口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地理因素,但是在这些地理因素的背后,是政府、社会与市场,是人口、资本和技术革命。正是这些潜在因素的权力交织,形成了城市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6.
权力清单制度自正式提出和实施以来,在实践中有效制约和监督了行政权力的运行,产生了良好的制度功效。但若以制度的规范化运行为评价标准,则不难发现权力清单制度仍然在制定、执行、监督等环节上面临着一些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实现权力清单制度的规范化运行,可以通过明确权力清单的制定主体与制定程序、形成上下一致的权力清单编制模式、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与配套制度、强化权力清单制度的严格执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动态管理机制等方式对其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权力转移的机制性和结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格局是不断变化的,权力会经常遭遇到解构与重构,因而权力转移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全球化、善治、知识等会使得权力发生机制性转移,而利益分化、民主化、责任逃避等又会促使权力的结构性转移。通过对权力转移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分析,可深刻地认识权力转移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了高等教育权力的基本结构,由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同的作用和运行机制,两者必然地存在着冲突。大学制度建设要着眼于权力的制衡,突出学术权力,强化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使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按各自的轨道运行,促进高校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权衡 《社会科学》2005,37(5):64-73
按要素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不清晰的条件下,权力因素往往会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以及收入流动性的大小,结果导致按要素分配出现"变异".中国的经验表明,转型期中国收入分配变迁的路径,就是权力因素决定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分配以及收入流动的过程,其实质是"市场型"的按要素分配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异"成为权力与市场错位并相互交织下的"权力型"要素分配以及个人收入分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权力中监督权的设置与行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权力的配置 ,特别是监督权的设置与行使的现状不够理想 ,应该作以调整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只宜定位为国家公诉机关 ,独立行使检察权 ;人大应在现有基础上将监督权行使范围扩大 ,可设立法律监督委员会作为行使监督权的职能机关。调整国家权力配置 ,重构和强化监督权是根治腐败打开政治体制改革新局面的一个重大举措 ,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功员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70-72,108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去行政化”改革是针对高校行政化问题提出的.首先,厘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改革的前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性质、主体和行使方式不同,二者的关系决定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类型,二者趋于均衡的体制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其次,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平衡机制是改革的关键.要在制度规定上界定清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职责范围;在机构设置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基层学术权力组织;在权利监督上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金毅 《兰州学刊》2004,(2):34-35
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本文拟特从权力的角度对腐败的成因及防治作以剖析。权力只是腐败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腐败实质上是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异化、权力的错位。导致权力腐败的原因主要有权力自身的腐蚀性、陈旧腐朽的权力观念的影响、权力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监督的弱化以及道德约束的软弱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从局部尝试、试点探索到上升为国家意志,再到全国自上而下全面推行铺开阶段,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扩散的演变过程。地方政府创造性地实现了权力清单制度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同时也展现了权力清单制度运行平台与细分标准的差异性。从目前来看,地方权力清单制度实施的主要问题有:制度规范性不足,法律法规改革滞后,制度体系间"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关键事权下放不充分,放管脱节,部门协同难,执行力度逐级递减等。改进权力清单制度,要进一步提升权力清单构建的法治思维,创新权力清单编制理念、公开形式及载体,做好权力清单的衔接配套,完善权力清单制度的标准,扩大权力清单制度的开放性,增强改革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强化权力清单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权力是介于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力之间的一种权力形态,它有着不同于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力运行的独特规则,这些规则具体体现在社会权力与国家、社会权力与个人以及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之中.在与国家的关系中,社会权力的运行规则体现为独立与自治;在与其他社会权力的关系中,社会权力的运行规则体现为竞争与合作;在与个人的关系中,社会权力的运行规则体现为交涉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引发了新的社会变革,尤以新兴权利和权力新形态为主要标志。数字技术开辟了新的政治空间,产生了新的权力基础。在数字技术与权利和权力的深度融合中,数字权力作为一种新的权力形态得以诞生,并进一步改变了原有权力的组织形态和法律形态。权力天然具有扩张性,数字权力具有高度私人化、高度弥散性与监管脆弱性的特性,相较于传统权力形态,其扩张倾向更为显著,由此引发了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的危机。数字权力扩张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需要在把握数字社会权力动态的基础上重塑权力格局,以新的治理方式应对当下的权力变化与扩张后果。。  相似文献   

16.
西方民主与中国民本之说由来已久,二者各自代表了民族政治哲学的最高理想。鉴于近代以来多有学者将二者混同相比较,本文从权力性质的角度讨论了政治与行政、民主与本民的异同,由此提出民主政治与民本行政共同构成完整的“权力回路”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民本行政思想探讨了行政伦理对加强民主政治和民本行政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陕西Y村政治精英权力变迁的过程可见,乡村政治精英权力的变迁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权力建立阶段——身份性权力、权力发展阶段——能力性权力、权力强化阶段——契约性权力,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主导型权力的阶段性、各权力类型的相互依存性及角色转换和权力变迁的相互关联性。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制的安排、资源配置方式、乡村经济结构的变革、政治精英个人因素等,其权力变迁与村庄发展相关,实践逻辑包括:规范政治精英的权力变迁,发挥它在村庄发展中的具体功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加强对乡村政治精英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8.
张颢 《天府新论》2005,11(1):32-35
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的权力制约因素是执政党政权机关以及具体行使权力的个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国家机构都要在最高权力机关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分工负责地完成最高权力机关所交给的任务。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因素有自身的特点 ,它们同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因素有着本质的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因素之间相互牵制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通过分析近几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近几年来腐败现象的一些主要特点。腐败现象的产生与部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薄弱、权力运行制度上存在薄弱环节、纪律不严、法律约束力不强、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今后的反腐倡廉工作中,要针对腐败的特点对症下药,要树立道德高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大监督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的文化权力理论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从属状况,是一种旨在消解资产阶级政治以赢得底层群体文化认同和政治归顺的政治策略。在葛兰西文化权力理论中,"属下"是一个核心范畴。葛兰西以"属下"为核心范畴的文化权力理论揭示了文化意识形态中所暗藏的权力因素,其"属下"思想不仅从文化意识形态层面开启了知识分子对社会底层阶级和边缘群体的文化状况的探究,也从文化政治角度揭示中心对边缘、强势对弱势的文化霸权策略。以"属下"概念为研究主线的身份认同、后殖民批评、文化霸权等后现代话语的核心问题构成了葛兰西文化权力理论基本框架。其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倾向的文化权力理论研究范式对当代学术研究的贡献与意义在此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