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按照并购双方行业的相互关系,并购可以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三种类型。本文认为,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采用不同并购类型的并购,其绩效也不相同。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进行检验。通过对1999~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298个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效率仍然不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力图对这一现象给出解释,提出了几个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市场的识别效率意指控制权市场是否能有效发现无效率的经营团队,它是研究控制权市场有效性的基础。选取2005-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成为并购目标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样本所涉及的事件区分为市场化并购、政府主导型并购及关联人主导型并购等三类,采用DEA方法来测度并购目标公司的效率特征,进而判断中国控制权市场的识别效率。研究未发现整体并购样本在中国控制权市场具有明显的识别效率,反映了中国控制权市场整体上尚不成熟;但在关联人主导型并购中则反映了市场具备识别效率,也隐含此类细分控制权市场具备有效性迹象。  相似文献   

3.
同属并购是地方政府干预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主要路径与体现,也是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度量。以2003-2007年沪深两市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以2006年作为我国企业治理环境改进的时间分界线,对同属并购的影响因素与绩效变化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具有同属并购偏好,政府干预及地方保护程度是影响同属并购选择的重要因素。此外,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代表的治理环境改善弱化了地方国有企业的同属并购偏好,其并购的中观和微观绩效有所提升。这些发现凸现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发挥结构功能与治理功能的政府因素与环境条件,也揭示了治理环境改进提升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引致的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节约和垄断利润的获得等所形成的平均成本下降区间称之为规模经济效应 ;由并购而获得的发展优势和重组优势称之为控制权效应 ;由并购而引致的产权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称之为制度创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并购和其他企业发展方式都能获得的效应 ;控制权效应是任何条件下企业并购获得的独特效应 ;制度创新效应是由传统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 ,传统市场体制转向现代市场体制的双重过渡条件下的国家或地区企业并购特有的效应。中国企业并购不仅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控制权效应 ,而且可以获得制度创新效应。因此 ,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并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按照并购双方行业的相互关系,并购可以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三种类型.本文认为,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采用不同并购类型的并购,其绩效也不相同.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进行检验.通过对1999~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298个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效率仍然不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力图对这一现象给出解释,提出了几个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都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外部治理机制。如果法律制度较差,则市场将成为更重要的治理机制;相反,如果市场较差,则法律制度将成为更重要的治理机制。以2000—2008年的730个劣质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了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两种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较差的时候,控制权市场对劣质并购的惩戒作用较强;当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增强后,控制权市场对劣质并购的惩戒作用减弱。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这两种外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早已成为 90年代末期市场经济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经济行为。它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对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的增强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企业并购行为实现公司的扩张、调整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转移、进而达到规模经济。企业并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制度的变迁 ,带来了企业资本运动的增值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后,公司的定性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问题,直接涉及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和产业保护,也涉及外商投资制度的规范和完整性,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处理这一法律问题的可操作方案.通过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性质、待遇的法律规定的分析,认为以外资介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作为标准,是解决股权高度流动背景下界定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性质和待遇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2011年成功实施并购的主并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视角探讨内部控制、高管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控制权膨胀导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降低,且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更为强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并购绩效的提升,但在国有控股公司,现阶段内部控制尚不能约束高管控制权导致的绩效损害;与之相反,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高管控制权,提高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10.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日益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跨国并购有其自身的优缺点.跨国并购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好目标企业、避免控制权的丧失和加强并购后的组织管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零售业的并购近年来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零售业的并购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是描述中国零售业2000年以来的并购概况,对中国零售业并购的数量规模、区域分布和跨国并购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从横向并购、举牌并购、强强联合兴起、跨国并购和国退民进等方面对中国零售业并购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融资难度、整合乏力、效益欠佳和外资强占市场等方面对中国零售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中国零售业的并购重组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分配,其具有引起垄断的趋势。为了实现市场公平、有效竞争,合理配置资源,必须完善法律对外资并购垄断的法律规制。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涉及反垄断方面的审查、国家安全审查和行政特许方面的审查。由于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可能会引起经营者集中,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投资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行政管理机关申报,未申报则不得实施并购。同时,立法文件中有对于国有企业保护的考量,并将其作为反垄断审查的重要内容。从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考察,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必须遵守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保证并购市场的公平。在各项审查标准体系构建方面,不仅要考虑制度的社会调整功能,还要考虑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要坚持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复星医药、青岛啤酒两家上市公司并购发展轨迹的研究发现,惯性在两家企业的成长历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惯性作用在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本文提出从并购惯性发展方向及发展动量两个层面对惯性模式进行度量的观点。研究发现两家企业的并购惯性动量均呈现出先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这种并购惯性动量的倒U型变化,有利于企业在实施系列惯性并购后,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企业运转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围绕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案。这些方案的实施对我国公司法上的小股东利益保护、公司治理及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公司法必须从建立系统的小股东利益保护法律制度、包括约束内部人控制和公司机关更迭衔接制度在内的公司治理制度和放宽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条件三个方面予以完善,才能应对挑战和保障国有股减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困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是优化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种常用手段.根据经典的并购理论,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改善公司的绩效.但在我国的实证研究中却并非如此,相当多的企业并购后绩效反而恶化了.从财务性并购的动机变异,战略性并购的匹配分析的不全面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理想化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并购现在是全球的一个亮点,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骨干力量的上市公司,其并购重组活动也大大地被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上市公司并购,防范风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并购前后三个阶段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有无限扩张的内在动力 ,从 1 9世纪末期开始 ,1 0 0余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了五次企业并购高潮。在对这五次并购浪潮回顾的基础上 ,可以发现企业并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集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实力的增强,民营企业并购现象日益增多,如何评价并购的效果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民营企业并购的背景,从并购绩效评价和并购的社会福利分析两方面探讨民营企业并购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银行并购风起云涌,我国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改革银行业并提升银行业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交易价格之外,交易方式也是影响企业并购的重要因素。通过并购价格与交易方式的联合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显示自身质量,从而为切实提高我国银行整体水平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经济疲软,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显著,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关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发行价格不得低于票面金额。也就是说,我国法律明确禁止股票的折价发行。传统理论认为折价发行对原股东和债权人不利;而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中有关募集设立中公司和公司募集新股的程序进行论证,注册资本实际上是由实收到的资本来确定的,折价发行并不会对公司的信用基础产生动摇,相反允许折价发行对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无论是募集设立中的公司还是公司发行新股,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折价发行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