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一场以“语言的转向”为标志的哲学革命在西方兴起,影响之广、风头之劲,大有取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而代之的趋势。在这场以语言的转向为标志的哲学革命中,当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努力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当代西方分析哲学家们执着地坚持,传统的西方哲学体系是一种未经经验事实加以验证的先人为主的形而上的东西,它不是用缜密的、实证的科学分析,而是用简单的、独断的哲学思辨构造的一种体系。由此出发,分析哲学家们提出,当代哲学的任务不是重蹈传统的哲学家的复辙去为业已建立的一座座巍峨的形而上学大厦添…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形上之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 时代精神,作为精神形上学的哲学则表现为不同的形态,这即是哲学的转向。现代人类精 神之重心转向人本身和人的生活,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哲学正是现代精神重心之形上升 华,它面对三个世界:感性世界(事在)、人类世界(人在)、意义世界(义在)。这一哲学 是以感性现实生活为对象,以人类的理想本性为对尺对之进行人道评价而获得的意义世界, 即“为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界,故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意义形上学,也即是人道主义 的现代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如何开始了“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爱智慧”一词经历的意义断裂标志着西方“哲学”的开始。柏拉图是其伟大的发端者。柏拉图如何开始了“哲学”?我们从《理想国》中“反对诗人”、“光源隐喻”、“哲学王”三个主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认为:“反对诗人”映现了“走向哲学一步”的语言维度;“洞穴隐喻”映现了“走向哲学一步”的“本体”维度;哲学王的思想实际拟定了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柏拉图使爱智慧成了哲学(形而上学),进而奠定了西方思想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继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之后,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认知转向".奎因的"认识论的自然化"是这个转向的开始,而认知哲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则是这个转向的基本目标.因此,从语言转向到认知转向,是哲学认识论的形而上研究向科学化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来解释人本主义 ,称为人本主义传统。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与传统人本主义哲学有很大不同 ,反传统形而上学转向和非理性主义转向构成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区别 ,突出表现在人的社会性、主体性与实践性三个原则方面上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思想(Thinking)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思维或意识活动,而最“存在之思(ThinkingofBeing)”。依海氏本人的阐明,存在之思包含如下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指以存在为主题的思,或思想存在之真理的思。二是指思想在本性上归属于存在,即是说,思想的本源是存在。同他对传统西方省学的总结性批判以及他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剖析相联系,存在之思可视为海氏改造哲学的理想和倡导在西方文明内部实行一次转向的一个指标。六十年代,他把思存在之真理直接表达为“思想的任务”。而关于思想本性的悟解,他则从思维活动的“发生学”角…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即哲学的基础性。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既是理性的文化的基础,又是理性的科学的基础。哲学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一般作用和表达对于理解“西方”这一概念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哲学的基础性在希腊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同时我们也把哲学转向理解为基础层面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哲学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所谓“语言转向”.斯鲁格曾这样概括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首先,哲学家们思考这个世界,接着,他们反思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最后,他们转向注意表达这种认识的媒介.这似乎就是哲学从形而上学,经过认识论,到语言哲学的自然进程.”在这种简单的概括中实际已包含着对哲学语言转向的必然性论证.语言转向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几乎已成为一种共识,至少也可以说语言哲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主流哲学.如果我们在语言哲学话语系统的边缘上,在一定的间距中去看语言转向,也许我们能够更从容地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语言转向的原因何在?它仅仅是通过语言这种认识媒介去澄清认识和知识的问题吗?语言转向对哲学进步有哪些推动又有哪些偏失?语言哲学研究过程中显示出哪些语言固有的辩证法,我们是否应去建立一种辩证的语言哲学?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本文试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达米特与哈贝马斯分别是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各自表现出了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他们在哲学思想上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研究形而上学的具体内容及意义理论的策略和目的方面的不同.虽然存在分歧,但两者在哲学思想上更多展现出了坚持语言学转向和反对语义抽象化、坚守语言哲学策略解决形而上及坚持语言意义可理解性、可交流性三个方面的相通之处.正是两者存在的共性与相通之处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融合与对话的可能.语言的语用学和社会生活实践可作为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融合与对话的两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罗蒂的元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所有关心哲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去阅读罗蒂的著作更为发人深省的了。在他那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对语言哲学的怀疑,而且还可以看到对认识论哲学的批判以及对整个传统哲学的治疗。一、发现与建议罗蒂是初是作为《语言学转向》(1967)这一文集的编者而闻名于世的。这本文集编辑的是过去30多年中语言哲学家看待哲学的各种方式。罗蒂为这本文集写了名为“语言哲学的元哲学困难”的长篇绪言,其用意在于去揭示“语言学转向”(thelingusticturn)的实质以及语言哲学家捍卫他们的哲学概念时所面临的问题。正是通过这篇…  相似文献   

11.
(一)正如人们通常指出的那样,与中国传统哲学相比较.西方传统哲学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其哲学中的我与非我的对象世界的对立了。它在古希腊表现为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与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之间的分歧,在中世纪表现为唯实论与唯名论的分歧;在近代又表现为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之间的分歧。而19世纪前夜的作为西方传统哲学辉煌总结的康德哲学的提出,既代表了西方哲人克服这一哲学分裂的巨大的努力,又以明白而彻底的二无论理论形式把这一哲学分裂推向了极致。但是,随着20世纪初由胡塞尔所开创的现代西方现象学运动的崛起,尤其是随着现…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三大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吾金 《河北学刊》2004,24(3):53-57
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三个不同的侧面构成,即外部世界、自我、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媒介物。从这一见解出发来看西方哲学史,之中存在着三个大的转向。第一个大转向是从独断论哲学到批判哲学;第二个大转向是从批判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第三个大转向是从生存论哲学到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3.
洪琼 《晋阳学刊》2009,(4):65-68
中西对“游”和“游戏说”都有着丰富的理论探讨,且存在诸多的共通性,但两者毕竟植根于两个相距遥远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表现在中西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上、不同的审美体验方式上、不同的话语体系上。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两者便没有任何对话的可能:(一)思维方式,对于西方的“游戏说”而言,应当淡化主客二分和主体性原则,提倡人物融合的诗化之境;而对于中国的“游”而言,既要引入西方的主客二分和主体性原则,但又不能重蹈西方文化的覆辙,真正的道路或许便是于中西思想的边界处的冒险。(二)审美心态,海德格尔的“诗化之思”或许为中西“游”和“游戏说”之审美心态的融合和对话提供了某些指引。(三)语言,自从“语言转向”以来,西方传统的语言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不再是那种表象一工具型的现成性的语言观,而成了一种生成性的语言观,这似乎与我们中国的“道言”观有着某种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语言革命与当代西方本文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篇“镜式”本质的终结与语言本体观西方人文科学在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之一是传统的“镜式”本质观的终结。这种终结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人的“镜式”本质被废弃,转而开始向人本身、人的生存状况掘进。这一转化从康德就初露端倪,在后来的哲人如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的不断追问下,形成了20世纪以来的一股强大的人本主义思潮。另一是在这种背景下的语言的“镜式”本质的终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学转向”(thelinguisticturn)①,从语言工具论转向了语言本体论,它是以分析哲学的出场为标志的,弗雷格、维特根…  相似文献   

15.
文章由镜子隐喻透视哲学转向。拈出三题 :近代笛卡尔、培根开始铸造认识论哲学转向的基本形态 ,它遵循“镜子隐喻” ;20世纪维特根斯坦哲学通过用语言问题取代心灵镜喻凸出了哲学的语言转向 ,而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表象论的镜子模型的摧毁则是一种走出西方知识论传统的运思之路 ;由“言”与“知”的视角 ,联系中国古代庄子学说 ,从一种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中西哲学之分殊及其会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狭义的“语言转向”与广义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人认为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应归功于哲学上的“逻辑学转向”,如有人说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这一转向的意义在于为哲学找到全新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①这种对语言转向的理解,不无道理,但也不失偏颇。孙利天先生在其《语言转向和语言的辩证法》一文中谈到语言转向的复杂原因时,就暗含着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不仅涉及到从弗雷格经罗素、维特根斯坦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哲学的传统,而且包括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7.
形而上追求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现代性文学潮流 ,引起了文艺理论界的关注。关于形而上的审美性存在在传统文论中有许多阐述 ,别林斯基关于诗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的论述受到了柏拉图、黑格尔等的启发 ,其观点颇具经典意味和影响力。而在现代文化语境中 ,作为诗性流播的形而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型 ,意义指向由道德转向了精神 ,表现方式由明晰转向了隐晦 ,审美心理由回忆转向了体验  相似文献   

18.
道家道言观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要是哲学的,无论古今中外根本上都是相同相通的。在语言哲学方面,西方哲人对老、庄之“道”的认同与肯定表明,道贯东西,中外一理。“道言观”实与西方现代语言哲学有着深刻的契应之处,具体地可以从语言批判、模糊语言、诗化语言、自然语言等方面得到证明。一方面证成存在着语言哲学的中国形态这一结论,另一方面则要达取道家语言哲学的深意  相似文献   

19.
审美现代性,是与现代艺术发展密切相伴的核心问题。审美现代性出自西方知识分子艺术家批判资本主义、挑战西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双重动机。从19世纪以来,审美现代性不断实践其批判意识,创造新的文化景观,质疑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审美现代性也是一个悖论性的历史存在,包含了激进与颓废、先锋与媚俗、艺术自律论与功能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纠结,并面临着“艺术终结”的困境。本文将审美现代性置于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①、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图像转向”等知识背景中,借用福柯知识考古学、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机制研究、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等理论视角,围绕“审美现代性”与自律性美学、结构主义与“现代知识型”、知觉的悬置、语言(学)转向等四个看面,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知识论考察,以期开启一个重新审视现代性悖论及其景观化的方法论视角。  相似文献   

20.
杜威把实践的观点当作其整个哲学的基本观点,其经验自然主义、真理论及其他各方面的理论都具有实践论意义。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中最有代表性的派别;西方哲学中的语言等转向归根到底从属于主要由实用主义所体现的实践的转向。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超越了实用主义等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转向,二者具有原则区别,但在强调实践转向上存在共同之处。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对立统一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