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不管是艾伦还是媚兰、思嘉,在父权制社会中,她们始终只是一种“他者”,一直处于女性生存的困惑之中,她们无法脱离男性权力话语中心,无法改变父权社会的既定秩序,只能依靠婚姻维系着自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上善若水"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博大精深,富含哲学智慧;而媚兰是美国现代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飘》中的重要人物。本文通过分析,揭示出媚兰的处世方式与"上善若水"思想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欧洲大陆掀起了女权主义运动,为世界上女性同胞争夺属于自己的权利和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自此女性解放的浪潮逐渐影响到各个国家的女性,女性逐步成长起来,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不逊色于男性,她们再次走上了社会舞台.伊丽莎白、简·爱和思嘉就是于各个时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女性主义思想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她们代表了女性的成长历程,是19世纪到20世纪女性觉醒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创作出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的文学作品。本文将通过莱辛作品中人物所反映的两性关系,揭示传统与现代的反叛意义和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研究莱辛所表达的女性主体意识及觉醒的同时挖掘她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郝思嘉和媚兰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塑造了两位出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个性各异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尤其突显了郝思嘉热爱金钱的现实主义性格与媚兰道德至上的理想主义追求。正是从这样的人物角色的安排中,我们看出了作家自身的身心分裂:既认同郝思嘉自强自立的女性主义意识,又无法真正摆脱男权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简·爱》和《飘》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两个出身平凡中却具有独特思想的女性---简·爱和思嘉·奥哈拉。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飘》都称得上是描写旧时代女性中最经典的著作,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敢于对抗时代、追求自由和平等权利等鲜明的人物特征。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受到了旧时代社会压制,但最终通过行动收获到了真爱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改变》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两个女性人物在父权制社会中,如何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追求经济独立、精神解放以及家庭和谐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8.
艾米利和思嘉分别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不朽的妇女形象。她们生活在美国内战后的南方,深受南方腐朽的观念和传统的压迫,同时顽强地以各自的方式与之抗争。本文经过分析、比较二人所经历的精神危机,发现代表内战后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物的艾米利和思嘉均难以摆脱美国南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灰姑娘"是女性文学中历史悠久的主题,而女权主义运动在20世纪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的女性主义流派都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解读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似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当代的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佚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对中国当代女性的艺术创作、思想及生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拜厄特在其小说<占有>中创造性地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末及神话故事三个层次中的女性人物,用镜像人物和神话意象反映女性从蒙蔽、觉醒、抗争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漫长历程,使作品极具历史文化内涵.本文采用人物分析方法对其中的部分女性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英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劳伦斯小说的主题始终特别关注现代社会中的两性关系,并在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试图通过建立自然和谐的"平衡星体"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他对女性态度的变化在随后的作品中表现明显,并流露出日益明显的男权主义思想。文章从人物原型的角度追寻劳伦斯"平衡星体"模式中的失衡,探析劳伦斯女性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作品通过对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悲惨生活状况的生动形象的描摹,展现了细致微妙的人物特点和厚重而深远的思想价值。本文在黑人女性主义的视野下,通过分析黑人女性的生活悲剧和痛苦际遇来揭开托尼·莫里森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以此再次深刻认识《最蓝的眼睛》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玛莎的母亲》是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女性主义思想作品之一。女性经济独立、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以及拥有自由空间是该作品中重要的主题。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时代背景,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乔伊斯夫人如何在跛脚后重新实现自身价值并为其他女性创造自由空间,探讨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以及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简·爱>与<蝴蝶梦>是19世纪及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两部经久不衰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两部曲折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其作者受传统父权制文化的主宰以及个人情感的压抑而产生的宣泄欲求.每部作品都刻画了理性的女主人公和相对而言非理性或怪异的另一类女性人物.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达夫妮.杜穆里埃既认同又改写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角色规范,体现了作家本人创作时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6.
女性运动与女性文学之间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共生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以及同时发生的黑人解放运动,给成名于那个年代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作品充斥着个性化的非裔美国女性的声音。从女性叙事中的想象女性、讲述女性和自我叙事三个方面,分析了莫里森的女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出现并受到文艺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在以往的众多女性题材的作品中,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颜色》无疑成为最能体现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深刻剖析了黑人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遭受的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并从女性角度出发,呐喊出了黑人女性解放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以美国南北战争带给南方的深重灾难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悲剧命运。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飘》的数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父权制文化是斯嘉丽和其他数位女性人物的悲剧的根源。因此我们要关注女性生存和生态危机,尊重女性,热爱自然,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之一,其作品《一间自己的房子》是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最直接和充分的体现,它着重讨论了妇女与文学、男女性别差异及双性同体等严肃问题,其超越传统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观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影响,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20.
以20世纪美国著名生态女性作家的作品为依据,探析20世纪美国生态女性主义观,揭示父权制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及女性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间的和谐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