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世纪著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爱伦·坡在他四十岁离开人世前一共创作了六七十篇短篇小说,在这些短篇小说中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叙事风格,开创了诸多先河,达到了前无古人、后者难追的高度。笔者将在本文对爱伦·坡短篇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探求厘清这种独特风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同时解读出其中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效果说"是爱伦·坡诗学的核心,它强调小说的故事情节服务于预先设计好的效果,以达到对读者心灵的震撼.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创作充分践行其"效果说"理论,展示了古典与浪漫、真实与怪诞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与统一,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爱伦·坡是 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他创作的短篇小说 ,以荒诞、恐怖小说成就最高。这类小说常以死亡、谋杀为主题 ,具有很强的恐怖效果。《一桶亚蒙蒂拉多酒》便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坡在这篇小说中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简洁凝练的文风。坡表面上是在讲述一个恐怖故事 ,但事实上他是在通过故事说明更加深刻的问题 ,表达自己对命运、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4.
<威廉·威尔逊>是爱伦·坡的一篇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爱伦·坡使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威廉·威尔逊善恶两方面的性格特征,在故事中最终恶的一面战胜了善的一面.用人格结构的理论对威廉·威尔逊的两重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可以管窥爱伦·坡的悲观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183;爱伦&#183;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以荒诞、恐怖小说成就最高。这类小说常以死亡、谋杀为主题,具有很强的恐怖效果。《一桶亚蒙蒂拉多酒》便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坡在这篇小说中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简洁凝练的文风。坡表面上是在讲述一个恐怖故事,但事实上他是在通过故事说明更加深刻的问题,表达自己对命运、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的作品以其鲜明的浪漫主义或理性主义而著称,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创作中对待理智的矛盾心态.在<过旱埋葬>中,他一方面表现出了反理性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又流露出了反浪漫主义的倾向,同时又不无浪漫主义的成分.在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模糊地带,显示出了爱伦·坡对两者的矛盾心态.这种矛盾心态是19世纪40年代美国市场化创作背景之下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凭借其高超的叙事技巧,一直被当做叙事艺术研究的典范。但是由于他的小说主题往往涉及凶杀、自我毁灭、伦理丧失等,对爱伦·坡小说的道德寓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之一《一桶白葡萄酒》为例,阐释对爱伦·坡小说道德寓意研究的误区、必要性及坡在本篇小说中展现的道德框架。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其代表作《厄舍府的崩塌》以死亡为主题,贯穿活埋、死亡、邪恶等多种表达。在这部小说中,爱伦·坡通过渲染阴郁、恐怖的气氛表现了死亡的梦幻之美。这种另类的美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多舛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哥特文学的大师与先驱,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及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及诗作蕴涵了不少的哥特式色彩。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研究其短篇小说中的哥特式元素,而对该元素在其诗歌中也存在的现实重视不够。《乌鸦》是爱伦·坡所写诗歌中的佳作,该诗中所用到的视觉意象、听觉意象等都让读者感到一种典型的哥特式色彩,并且在音韵使用以及人物内心刻画上也给诗歌营造出一种凄清恐怖的哥特式气氛,这些都使哥特式色彩浸绕全诗。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和艾米莉·狄金森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死亡主题进行了独特的诠释.爱伦·坡以梦幻式的浪漫情怀将死亡的恐怖、凄冷、孤独和痛苦融为一体.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虽然也大量涉及死亡主题,但她的表现方式却显得更为理性,在她的诗作中没有阴冷恐怖的感受,只有平静和理性的沉思.  相似文献   

11.
偏离是认知诗学分析文学文本时重点关注的一种现象,它与文学创新密切相关.文章将Mick Short的偏离类型和Peter Stockwell对认知语法的偏离的补充进行综合,以此考察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泄密的心》的偏离性.《泄密的心》体现了外偏离中的形态偏离、语法偏离、语篇偏离、语义偏离和创作模式的偏离,以及内偏离.大量的偏离表明,这篇小说在爱伦·坡最为知名的恐怖小说这一类型中最能体现他的“效果统一论”,也最能体现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求新.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的很多短篇小说都都弥漫着一种死亡气息,描述了噩梦般的精神世界.其死亡主题主要通过活埋、谋杀和死亡三个情节来体现,活埋象征了人的精神困境,谋杀则是一种自我救赎,死亡是为了寻求自我解脱,这种心灵式恐怖和现代主义文学所描述的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3.
爱伦·坡的《黑猫》不但紧扣作者短篇小说创作中一贯的"惊悚"主题,还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以聊聊几笔勾勒出的鲜活女性是一位美丽的,同时也是一位"无声"、"无心"和"无脑"的妻子。爱伦·坡对妻子的书写旨在揭示当时历史语境下的宗教文化和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摧残真相。同时,作者本身对女性的认识也决定着小说中的妻子角色塑造。从妻子角度看去,《黑猫》可被认为是一部蕴含深刻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  相似文献   

14.
爱伦·坡是推理侦探小说的鼻祖。他尽管只创作了六篇推理侦探小说,可它们却有独创性,成为侦探小说经典写作范式。在侦探小说里玩游戏是坡的一大创造;小说里,最大的游戏玩家自然是侦探杜宾,他耍尽了花招,牢牢地吸引住读者,让人爱不释手。这实际上是坡的写作天才和智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恐怖小说影响非常深远.他以其刻意的设计、精心的雕琢和环环相扣的细节,巧妙地体现了他那永恒的主题:美的幻灭、死亡的恐怖、对怪异现象的疑惧.  相似文献   

16.
爱伦·坡是小说家也是诗人,在坡的笔下,恐怖小说也成了他抒情表意的凭借,并由此构筑出一个诗化的世界。诗性语言,诗性主题,心灵情感的推动,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坡的小说取得了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的短篇作品在内容上大都表现出对非理性、无意识领域的浓厚兴趣,在形式上则体现了他本人所提出的“效果论”的创作原理,以及“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因而爱伦·坡的大多数作品显得晦涩难懂。本文旨在分析爱伦·坡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两大类意象,以便从隐喻或象征的层次上去解读爱伦·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特点,即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超凡的美。接着分析了其诗歌作品《安娜贝尔·李》,从这首诗的主题、音律韵式、意象等方面剖析了爱伦·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心仪的榜样,相隔百年的爱伦·坡的创作,为年轻的施蛰存树立了艺术追求的标尺.也给他提供了可供效仿并着意酿造的幽深意境和怪诞的风格.文章试图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具体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和死亡的书写这三个方面展现、剖析两位作家小说的"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从而可以认识到施蛰存比爱伦·坡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爱伦·坡的创作多倾向于以死亡美学和恐怖美学的哥特式风格为基础,其对心灵恐怖意象的营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理念。小说《黑猫》就是其意象小说的典型代表。从图式理论角度解读《黑猫》,可以加深读者对爱伦·坡作品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