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其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受到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其价值观自信是否坚定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道路选择。剖析价值观自信的本质,并根据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从而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意识、自信意识,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大学文化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土壤。当前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不同社会思潮时刻冲击着大学校园。文化自信不但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更是高校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文化自信具体地就是要与中国梦的推进和实现紧密结合,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要与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要与教育实践活动的融入和渗透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价值观自信是凝心聚力的重要力量。作为时代新人的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自信是当务之急。培养大学生价值观自信应该发挥思政课堂的引领作用;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弘扬大学精神,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4.
社会思潮是民心的风向标,是国家与执政党把握社情民意的传感器和晴雨表。当前,不良社会思潮在影响方式、内容、阵地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判断、价值选择和文化自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必须从理论维度上说清楚社会思潮的本质"是什么";从现实维度说清楚社会思潮"为什么"能影响大学生;从实践的维度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与道德基础。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然性,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能力,着实把“引领”工作融入到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使其牢牢掌握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主导权。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必然要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强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然性;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能力;创新各种有效载体和形式,把引领工作融入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引领主导权。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纷繁更替的时期,主要经历了洋务思潮、改良思潮、革命思潮、新文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这些社会思潮的历史演变,是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集中体现,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选择问题。明晰这一演变历程,对当下构建和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必然要求而且首先应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能力;创新各种有效载体和形式,把引领工作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引领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塑造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诚然,历史走到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处在个性健全、人格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面对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浮躁"、"急功近利"等各种人格问题暴露无疑。如何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是一个各种思潮文化交汇的地方,校园流行语反映了现代校园生活的新特点,并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心态.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文化原因.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流行语的教育功能与导向功能,发挥校园流行语在疏解心理压力、整合德育资源、催生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教育主体,在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但随着世界多元文化和西方发达国家各种思潮的涌入,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受到了冲击,导致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失落,在文化活动中表现出文化自卑和文化自大两种不良倾向.因此,大学生应树立起文化自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主流文化,正确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以创新的姿态推动我国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话语就是权力,文化话语权直接承载着话语主体政治身份、价值立场的深层表达。从文化话语权视域考察,当前主流文化话语权面临主流话语影响消解、多元话语渗透冲击、娱乐话语强势袭卷的现实挑战。从政治话语转向生活话语、话语封闭转向话语开放、话语自发转向话语自觉是主流文化话语权提升的路径,树立文化自信、引领社会思潮、共筑集体记忆是文化话语权的力量彰显,亦是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现实路向。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信息网络运用频繁的场域,日渐成为多元文化和各种网络社会思潮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网络社会思潮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难控性的特征,给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带来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高校要弘扬主旋律,科学引领网络社会思潮,要有效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全方位构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保障体系,以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安全作为保障、文化自觉作为基础,最终需要进行文化重建,这是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为此,我们应当以文化的安全拱卫文化的自信,以文化的自觉指引文化的自信,从而形成自信文化的总体属性:民族性、历史性是其基本特征,实践性、时代性是其基本品质,开放性、创新性是其基本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自信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重建后的基本面貌,其基本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观,就其实现路径而言,需要在化解文化危机中重建文化秩序、在消除文化自卑中增强文化供给、在克服文化自负中开展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样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价值冲突作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方面,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转型期的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为价值冲突的出现奠定了社会土壤,加之各种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的混乱,使得转型期的这一价值冲突凸显的越发明显.因此,必须加强价值观的调控,将价值冲突控制在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使多种价值观能够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自信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亦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加强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须从理论、实践、文化、时代四个维度加以认识和把握。理论维度是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的重要支撑,实践维度是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文化维度是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的丰富养料,时代维度是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的现实需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四个维度,对加强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全球东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树立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深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内涵、本质和时代价值,提出增强价值观自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价值观是人类行为的指南,所以,文化的不同是由于人们价值观的不同决定的。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建设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否则文化建设就没有灵魂,就无所谓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实践背后都需要该国的政治文化支撑,一国的政治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既是政治文化的核心,也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政治价值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人类共同创造的政治文明的吸收,并与中国传统政治理想、政治价值有机结合的产物。经过建党90多年的实践,不断塑造政治价值观,我国的政治软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价值观建设以及国家政治软实力的提升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提高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正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关系国家兴衰、民族精神和文化安全的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坚定文化自信不仅可以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永续动力,更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在分析文化自信可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文化土壤、文化资源和文化驱动的实践意蕴基础上,通过梳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实践困境,探索出文化自信的实践进路。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应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维度展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