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棫所分古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音韵学界的误解认为吴棫将古韵分为九部,这差不多已经是音韵学界的定论了。例如张世禄教授的《中国古音学》(1930年版),王力教授的《中国音韵学》(1935年版,1956年重印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和《汉语音韵》(1963年版),董同龢教授的《汉语音韵学》  相似文献   

2.
1994—1997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 1 997年间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先后召开两次关于汉语音韵学重要的学术会议。第一次是1 994年 8月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前出版了《语言研究》1 994年增刊 ,共收论文 82篇。论文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音韵学史、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现代汉语方言、汉藏语言以及音韵理论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 ,都是音韵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次是 1 996年 8月在福州福建师范大学举行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前出版了《语言研究》1 9…  相似文献   

3.
1998-2003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续篇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1、12期发表了拙文《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和《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下篇)》,分别概述了1998—2003年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的研究情况。本文是前两篇文章的继续,将包括三个部分:四、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比较研究概况;五、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少数民族语音的比较研究概况;六、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他国语言对音研究概况;四、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比较研究概况(一)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综合比较研究1、方言间系统比较研究问题,如王福堂《平话、湘南土话和…  相似文献   

4.
<正>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上古音、中古音、等韵学、近代音、现代音等学科。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韵学研究也包括方言音韵研究、汉语与其他少数民族或周边国家语言对音研究,也涉及到汉语  相似文献   

5.
汉语音韵与现代方言的研究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特色专业方向,近年来对福建语言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的成果在学界十分引人注目,产生积极的反响.我们知道,福建近代音韵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促使闽方言韵书的大量产生,方言韵书在方言学、音韵学、文字学以及词汇学等方面具有相当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宁  黄易青 《学术界》2005,(1):124-138
近些年来,梅祖麟教授有关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的一些意见,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批评.但梅教授这些意见背后存在着三种不符合学术规范的问题一、评价前人汉语音韵研究时不尊重历史事实;二、研究上古汉语音韵却不重视上古汉语事实;三、进行汉藏比较研究时有明显的循环论证.本文认为,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要尊重研究的历史,尊重汉语事实,尊重学术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张鸿魁 《东岳论丛》2000,21(1):131-135
汉语语音史是二十世纪初诞生的崭新学科。传统音韵学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剔选出大量的史实。本世纪初 ,发源于西方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方言地理学、语音学传入我国或应用于我国的音韵研究 ,一个正确史观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科学的语音史才得以诞生。语音史着眼于汉语的历史发展 ,进行语音系统的描写和构拟。近百年的语音史研究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拓荒期 ( 1 90 0— 1 93 0 ) ;耕耘期 ( 1 93 1— 1 93 7) ;蓄势期 ( 1 93 8— 1 94 8) ;增播期 ( 1 94 9— 1 978) ;繁华期 ( 1 979年以后 )  相似文献   

8.
当代汉语音韵研究是20世纪初导入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而形成的现代汉语音韵学在当代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演变为21世纪未来汉语音韵学的基础。处于承前启后的本世纪下半叶的汉语音韵研究,和其他一些学术研究一样,曾经遭冷落,受摧残,苦挣扎,濒于“绝学”而后始复苏,呈繁荣。本文从论著发表、学友集社、杂志及人才培养等几方面试图对内地和台湾40余年的汉语音韵研究做一个鸟瞰式的回顾。 一、一波三折 绝学华章 40余年来,内地、台湾的论文发表情况大致如下。 统计资料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  相似文献   

9.
罗常培教授在他的《汉语音韵学导论》中曾提出搞音韵学研究要注意的事项有四点:即“审音”、“明变”、“旁征”和“祛妄”。在“旁征”中说:“民间俗语,每存右音,异族方言,可证旧读。苟欲旁征博校,窥见音韵精微,则外宜博学殊域言文,内须多明方音系统。”现在仅就日语音读和隋唐古音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首先,从“见”母谈起。《切韵》、《广韵》和“守温三十六字母”的“见”母,在隋唐时代是相当于国际音标的“k”,换成汉语拼音字母就是“g”。但是,语音也是发展变化的,据赵荫棠先生在《中原音韵研究》中说,大概到了元朝周德清写《中原  相似文献   

10.
瑞典学者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使用"第二手资料"构拟《广韵》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例如:宽式音标与严式音标记音不协调;传统音韵文献使用上的"粗疏"影响到了结论的精确性;"抽样选字"方法获得虚假音类;用"阿尔泰语系"语音材料违背语言亲属关系比较的原则等。这种状况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毕竟当时条件下以"第二手资料"为始,逐步向"第一手资料"全面过渡,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结合新的研究成果与条件,我们应当扩大高本汉构拟《广韵》所用"第二手资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本汉学说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取得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 元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是汉语音韵史上一部极有价值的著作。此书反映了十三、四世纪北方话的语音概况,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中原音韵》仅仅是为北曲作家们正语作词而设,不是从音韵学的角度描写当时北方话的语音系统,所以,有不少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才能看清其真实面貌。所谓“入派三声”便是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在音韵学上,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和近代音系统。近代音即"北音学",研究的是元代以后的语音,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被公认为近代音的主要代表。但近年来学者注意到中  相似文献   

13.
吕朋林 男 ,吉林省德惠市人 ,汉族 ,1 94 9年出生。 1 982年 1月获学士学位 ,1 984年 8月在东北师大获硕士学位 ,1 990年 1月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2 0 0 1年 2月自东北师大来本校工作 ,现为我校中文系教授 ,校学位委员会委员 ,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于现代汉语、对外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汉语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音学与音韵学。已发表论文近 4 0篇 ,如《〈说文解字注〉中的“引申假借”》、《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切韵音系合口韵类的音值》等。出版了《简明中国古籍词典》(撰…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发展冷门绝学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音韵学作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部分,其优良传统应该被继承、光大、创新,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音韵学话语体系。进入新时代,思考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需要着力推进五个方面的研究:上古音研究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古音研究要突出重点,各个击破;近代音文献要充分挖掘,加强整理;音韵学研究要注重新方法,融入新手段;音韵学研究要建构“三史”,实现飞跃。信息化时代,音韵学人要集中思考、共同发奋与通力合作,实现建设“汉语语音系统研究大数据平台”的宏伟目标。科学对待并利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活的方言口语材料的“三重证据法”来解决音韵学中的有关问题,使用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新的二重证据法”来研究汉语方音史,是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二人台是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种重要的民间歌舞戏曲品种,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革命文艺工作者始称为二人台.二人台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之一.它的修辞方法丰富多变而兼用,是研究汉语音韵学、音韵修辞以及词语修辞等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张晓霞 《社会科学论坛》2008,(5):193-195,205
二人台是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种重要的民间歌舞戏曲品种,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革命文艺工作者始称为二人台。二人台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之一。它的修辞方法丰富多变而兼用,是研究汉语音韵学、音韵修辞以及词语修辞等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浅论汉语修辞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理论是语言现象的总结,因之汉语史的研究应是两线并进:既有语言理论史又有语言现象史。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随着相关学科理论史的问世,已产生了词汇史、文字史、语法史、音韵史,独独修辞学领域的历史研究尚是单线发展:自汉语的第一部修辞学史──香港中文大学郑子瑜先生所著《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以来,先后有宗廷虎、李金苓、周振甫、袁晖等著有修辞学史问世①,但研究修辞现象历史演变的汉语修辞史尚是一片空白。故此,郑子瑜先生早在1990年就在《修辞学习》上向大陆学者呼吁:“希望有人研究汉语修辞史,以填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本汉和他的汉学名著《中国音韵学研究》以及相关的汉语言文字学成就 ,特别是中古汉语语音的研究、现代方言的撰写及其对历史语音学研究的价值。中古汉语韵母的拟测是制订《方言字汇》表的基础 ,有关辅音韵尾构拟 ,三、四等的主元音构拟 ,一、二等重韵 ,《广韵》十六摄各韵开合口一至四等的韵母构拟 ,都从构拟原则和具体构拟两个方面为中古音构拟作出了重要贡献。该表还是古今韵母历史演变图表。文章还概述了《中国音韵学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也指出了它的若干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曲律角度考证周德清归纳出声调的具体方法,以助音韵学界的学者们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声调在元曲的创作过程中是个极其重要的元素,每个字都要考虑声调。《中原音韵》整本书的工作重心与核心精神都在声调。周德清得出每个字的声调的方法是归纳每个字位上乐腔旋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丁宝兰同志一九七九年在《哲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了《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以下简称《实质》),认为柳宗元世界观中“唯心主义的东西”是“主要方面”,一九八○年《哲学研究》第三期发表了柯兆利同志的文章,对丁文的基本观点提出商榷。一九八○年《哲学研究》第十一期又发表了丁宝兰同志的答辩文章《略论研究柳宗元世界观实质的方法论问题》(以下简称《方法论》),再次坚持“柳宗元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