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为隆重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67周年,弘扬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和爱国精神,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孙中山基金会、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于1992年3月7日上午在广州联合举办了以“孙中山与广东”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民革广东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方少逸主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段云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于今年元旦在南京长江路292号《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办公室》遗址宣告成立。该会是继北京、广东等地研究会之后而建立的又一个地方性孙中山研究会,是一个以自愿为基础组成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主要任务是:联络和团结江苏地区孙中山研究工作者和从事孙中山历史文物工作的干部,  相似文献   

3.
由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和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学会、日本神户孙文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论讨会,8月3日至6日在孙中山故乡翠亨村召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到会学者175人,其中海外学者86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南朝鲜、印度、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台湾、南朝鲜、印  相似文献   

4.
由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广州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联合发起的孙中山哲学思想研讨会于4月4日至8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名代表就孙中山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讨论。一、关于孙中山哲学思想的性质和形态问题有四种意见:一,仍认为孙中山的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机械唯物论和进化论唯物论,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戚鸣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延辰130周年,由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和广东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3~8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区的哲学工作者,在广东省第一次科学工作会议后,正在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特别是要将从事业余研究的力量组织起来,以便充分发挥广东地区哲学工作的潜在力量,配合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大力开展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研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重要哲学问题,特别是广东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解决思想战线的有关问题,保证实现广东省1958年——1962年哲学科学研究规划。4月26日由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科学工作会议的哲学研究工作者发起,成立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于1994年8月18日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的《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开放研讨会》上宣告成立。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是由广东省各个邓小平理论研究机构和有关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广  相似文献   

8.
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原名上海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联谊会,成立于1989年1月。现有会员150人,会员主要由各区、县、局和大中型企业的政工干部,以及部分理论工作者组成。武克全任会长,张国强、朱贻庭、姚康镛、傅卫、邹荣庚任副会长,王禾庭任秘书长。研究会地址在淮海中路622弄7号247室,邮编200020,电话3270285、3271170×2247。研究会下设“方格子实业公司”。研究会成立以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密切结合基层理论宣传工作的实  相似文献   

9.
林森与台湾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晚年自署"青芝老人",福建闽侯人.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革命.民国成立后,林森曾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孙中山倡导护法,在广州建立军政府,他任非常国会议长.蒋介石当权时,1932年至1943年,林森担任了十二年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因此,在民国史上林森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林森早年曾去过台湾,并在那里工作与从事反清抗日斗争,时间长达十余年.可惜,由  相似文献   

10.
<正>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省社科联、广东历史学会、广东孙中山研究会、广东民国史研究会、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市社科联、中山大学历史系、暨南大学历史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广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单位于1991年9月27至28日,在广州联合举办了广东省辛亥革命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80余人,提交论文48篇.现将会议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月元旦是孙中山先生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纪念日。这天“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同时由研究会协助筹办的“孙中山大总统办公室”经过复原正式开放,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孙中山研究会名誉会长匡亚明同志为其剪了彩。3日至4日,南京市哲学学会召开了1984年年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学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研究“关于改革的哲学思考”问题。其次还讨论了学会的会务工作,选举产生了孙伯鍨同志为会长的第三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2.
11月1日至3日,“梧州市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梧州召开。与会代表六十多人,提交大会论文53篇。会上重点研讨了孙中山先生三次驻军梧州的重大意义、梧州“独立”的特点、孙中山对梧州经济发展的伟大战略等三个论题。经过代表们酝酿,成立梧州市孙中山研究会,选出以梧州市政协主席甘中同志为理事长的理事会。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广东哲学学会成立广东 中国哲学史研究会 为了更好适应广东进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广东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筹备工作,于1983年lG月21日在广州正式宣告成立。该研究会是广东哲学学会下属的一个研究会,同时又是全国中哲史学会在广东的一个分会。中山大学副校长、广东哲学学会副会长刘嵘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上,通过民主协商,选举李锦全等五位同志组成研究会干事会,还初步研讨了明年的工作设想。(云)广东省召开第五次鲁迅研究学术讨论会 广东省第五次鲁迅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十一月八日至十二日在广州召开。省委常…  相似文献   

14.
1985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纪念日,召开了“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成立大会,同时“孙中山大总统办公室复原陈列”正式开放,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孙中山研究会名誉会长匡亚明同志剪彩。开放以来,省和南京市领导、民主党派人士、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专家,以及广大群众都纷纷前来参观,认为原址的复原工作忠实于历史面貌,陈列的资料相当丰富而珍贵,使参观者加深了对孙中山先生丰功伟绩的了解,並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 金应熙,教授,笔名晨风、芳晨、百石等,广东省广州市人,1919年12月生,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会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等职.金应熙同志自小聪颖好学,思路敏捷,学前受家庭教育,巳能背诵许多古文和诗词,会写一般的书信.1927年起,他先后就读于香港英皇书院、广州培正小学等学校.中小学时代,金应熙勤奋好学,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中山大学、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学者孙中山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7月25日至29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收到论文79篇。会议就下列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关于孙中山的个人品质和政治性格问题。有的同志指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矛盾统一,构成了孙中山政治性格的重要特征。具体地说,孙中山的信仰的理想化程度愈高,其实用主义倾向也就愈广大。但其实用主义倾向的极端发展没有改变其政治性格;具体策略的错误不论多么严重,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孙中山的人格。有的同志具体分析了孙中山伟人品质所包含的政治品质、心理品质等各个方面。认为这种品质为孙中山跻于二十世纪初年时代潮流的峰巅提供了主观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于1988年10月8日至9日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成立大会。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潘佛章、理事张桂光等,以及由全省各地云集阳江的研究会的会员,此外还有阳江市委,市政府的各界代表。  相似文献   

18.
由金雨雁整理的《金应熙史学论文集》,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金应熙教授(1919~1991)系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广东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9.
张磊,研究员,1933年生,天津人,汉族,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康有为、梁启超研究会会长,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张磊同志早年投身革命,在燕京大学附中读书时便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参加了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初中毕业后,考入北京著名的育英中学,1948年底进入解放区,1949年初随解放军进入天津,在军管会做文教工作,是年秋入北京大学,此后  相似文献   

20.
<正> 由中山大学、广东历史学会,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20日至26日先后在广州市和中山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和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四国研究孙中山的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一百二十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四篇,举行大小讨论会十四场,发言近一百人次,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孙中山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