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不要忽视对烈属的精神慰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庆华 《社区》2004,(8):8-8
所谓纯粹的低保,就是不附带任何“为难条件”的低保,而类似“三次不参加公益劳动便取消低保资格”的低保,就不属于“纯粹的低保”之范畴。据报道,近日北京某区出台规定,即所有城市低保人员申请低保时须和所在街道办事处签署一份协议书。协议书规定,凡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  相似文献   

2.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有其必要性,它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是降低制度运行成本、规范农村低保制度的需要,也是完善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制度也有其可能性,它无论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还是实践基础来看都是可行的。而实现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就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观念的统一、城乡低保政府责任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静然 《社区》2003,(18):13-13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11月底,南京市共有53230名“低保”人员,1-11月份共发放4378万元低保保障金,同时,“低保”人员每月还以千人的数目上升,如此庞大的急需帮扶的困难群体,产生了沉重的财政支出。民政部门的负责人指出,民政部门在加强“低保”审核力度的同时,“低保”人员的就业观念也亟待转变。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真正的底线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历史轨迹与现状;论述当前全面推行的农村低保制度,体现真正的底线公平和“制度关怀”;必须以底线公平为依据不断对农村低保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为此,提出三项原则,以期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稳定的“最后一张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刺激消费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建设中政府责任的缺失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现行低保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低保标准过低。首先比较了湖北省与其他省份的城市低保标准,其次借助ELES模型测算和分析湖北省低保标准理论值并与现行低保标准进行比较,得出现行低保标准整体水平较低,且明显低于模型测算值的结论。最后,从政府责任角度提出了完善低保制度的政策建议,即转变救助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低保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城市低保制度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社区》2012,(28):18-18
低保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张安全网,为贫困居民提供了及时的生活保障。但近年来,少数人却视之为“香饽饽”,想尽各种办法挤进来,而低保监管又存在较大困难,所以必须从源头上规范管理低保工作。  相似文献   

7.
阿诤 《社区》2005,(11):1-1
社区最近,媒体上登载了北京市一些基层社区以听证会的方式来确定低保对象的报道。读后却发现了其中存在着一些遗憾。在整个报道中,记者反复强调的是:居民“吃低保要先过社区听证会”,“想吃低保将不是一件易事”。从报道中我们看到,“听证会的成员是由居民推选出来的,他们要做的就是协助社区调查申请人生活状况的义务,把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挡在门外。”最后,记者引用有关方面工作人员的话,“今年,低保听证会在该区全面推开后,平均每个月可少发放低保费用近10万元。”对此,记者用对上述数字的“大吃一惊”来渲染社区听证会的“功效”。从上…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生有所靠”基本生存权益的制度。各地通过试点运行,五低保标准的确定,低保对象的界定,低保资金的来源保证以及操作程序的规范等方面曝露出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芳斌 《社区》2011,(25):22-23
2010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该法于今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牵一发而动全身”,最低生活保障作为社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因社会保险法的实施而面临补助对象及其标准的重大调整。在社保政策交替实施期间,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平稳过渡,确保低保政策执行上的公平公正和低保补助对象的准确涵盖,笔者对新旧社保制度接轨的有关低保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廉书义 《社区》2003,(24):23-23
青岛市市南区以维护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为出发点,以应保尽保、应保必保为标准,实施“阳光救助工程”,通过建立低保双向申请监督制、成立“低保公益服务队”、开辟“阳光救助求职窗口”、发放服务对象“连心卡”、规范低保评估体系和审批程序、实施承诺服务等措施,完善了以政策救助、社会互助、精神救助、就业援助为主要内容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构筑起社会救助的立体网络,有效地保障了全区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相似文献   

11.
张文娟 《社区》2014,(4):42-42
初到社区工作,主任为了让我全面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经常带我到居民家中人户走访。一次,我们来到低保对象老秦家。以前我对低保对象的理解仅停留在“生活困难”这样的字面意义上,这次入户,使我真正理解了“困难”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2.
《佛山市禅城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自1999年实施以来,到目前已有8年的时间,越来越多已经存在的贫圜人口得到了较有效的基本生活保障。但目前的低保政策在运行中仍存在“低保不保”现象。低保政策并未达到应保尽保。其主要的原因表现在居民对低保政策了解程度低、申请条件及限制条件较多、申请审批程序较繁琐、公共决策失效及工作机构效率低下等方面。政府部门应适当调整低保标准,为贫困群体提供优惠政策。改善管理工作、发挥非政府非营利部门作用。不断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各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该制度自建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并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的初步性和独特性,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内蒙古赤峰市建立和完善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分析这一制度在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从科学制定农牧区“低保”标准、合理界定农牧区“低保”对象、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松 《社区》2012,(19):9-1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利以及最低标准的生活权利,是从制度上保障城市贫困人群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随着低保工作的持续展开和低保保障金标准的逐年提高,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即“非保得保”现象。  相似文献   

15.
马杰云 《社区》2002,(17):61-61
常州市钟楼区勤业新村第一社区居委会在开展“低保”工作中,不是只停留在就事论事地调查、核实、申办和发放低保金上,而是勇于创新。首先他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低保”工作的全过程。社区居委会在接待申请办理“低保”手续时,及时宣传党和政府关于“低保”方面的政策规定,使居民对政府实施“低保”政策的目的意义及享受待遇的对象和标准有清楚的了解。为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展这项工作,社区居委除及时地把申办“低保”对象的情况公示外,还经常派工作人员深入楼幢,深入家庭,收集居民对申办对象的反映,宣传党的低保政策,做到“应…  相似文献   

16.
刘松 《社区》2012,(13):9-1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利以及最低标准的生活权利,是从制度上保障城市贫困人群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随着低保工作的持续展开和低保保障金标准的逐年提高,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即"非保得保"现象。笔者通过对无锡市的低保工作进行调查发现,"非保得保"与低保制度的完善、低保对象的确定、低保对象的信用和低保对象的技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检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性的关键是低保对象精准,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保障对象瞄准不够精准。“关系保”“人情保”“欺瞒保”“维稳保”不同程度存在,损害了制度实施的效果。为进一步把农村低保这一惠民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底线公平,应引入家计调查法,精准核算低保对象家庭收入;优化制度设计,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评定范围;依托第三方机构,对低保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建立三方监管,完善农村低保运行的监管机制,保证低保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公正的制度化形式,是社会实现公正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在对山西Y地区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以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为载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及其成因,从而以社会公正为理念,对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公正机制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祁林 《金陵瞭望》2007,(23):74-74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通过开展低保扩面、应保尽保等工作,将一大批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群众纳入了政府救助范围,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充分发挥了社会“稳定器”作用。但是,随着保障标准的不断提高,保障对象进一步扩大和各类配套扶持优惠措施出台,基层民政部门在具体开展低保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保工作的质量,需要重视应对。  相似文献   

20.
冷华 《社区》2013,(4):26-26
鸿顺里是人口密度大、低收入人群聚集的街道,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广受关注,每年针对低保问题的信访也较多。2011年初,我们街道试行低保联席审批会议制度后,低保问题的信访就少了很多。联席会议由街道分管主任、民政科科长、各社区居委会主任和低保专干组成。不只低保审批,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凡是涉及民政部门审批的救助事项,都需要经过低保联席审批会议通过。做到“群众关心的事儿,摆在桌面儿上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